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人类毫无例外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然而,当今人类的许多生产活动给生态系统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甚至破坏,其结果必然使人类受到惩罚。为强化生物学教学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保护环境责任感,在教学中我设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环境教育的社会实践,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我在接完“生物与环境”一章后,采取了如下做法:在学校附近(尽量近些)找两个池塘(方便对比),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池塘应有较长的自然发展历史(人工渔塘等不妥).以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之后有个课外实验“平衡生态系统的建立”。那么如何通过这个实验,既要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的知识要求,帮助学生复习生态部分的内容;又要对学生加大生态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的实验。其实验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创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各有一定的比例)。并使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一切向前推进和发展,“人类的精神”比以往任何时期对地球生态系统施加了更为巨大的影响。人的信仰、信念、理想、追求、幢憬、感悟、反思和心智等构成了“人类的精神”的基本内涵。鲁枢元认为:“精神生态是生态学众多分支中的一门,专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分析法,以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采取扎根理论,整理国内高校“职普融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国内高校“职普融通”教育生态发展模型图。研究结果:第一,论证了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作为“职普融通”教育研究的适切性;第二,国内高校“职普融通”教育受到内系统层面(学生、教师、设备等硬件条件)、中系统层面(教育教学等软件条件)、外系统层面(制度理念等保障条件)和大系统层面(体系政策等支持条件)的共同影响。研究丰富了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提出了“职普融通”教育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为“职普融通”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艺娜 《现代语文》2006,(10):57-57
兼语句这一名称是由丁声树等人合著的《现代汉语法讲话》首次提出来的。在这之前也有许多语法著作论及这一语言现象,只是名称有所不同。王力称“递系式”(《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纲要》),吕叔湘称“递谓式”(《语法学习》),吕冀平称“复杂谓语”(《汉语语法基础》),史存直称“连环句”(《论递系式和兼语式》),邢欣称“综合式句型”(《论兼语式的深层结构》)。对兼语句比较公认的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所谓兼语短语是指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部分重合在一起,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一种短语。如:“请他来”,“他”是请的“宾语”,又是“来”的主语,叫做兼语。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大都含有使令、促成的意义。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6.
综合、整体的教育观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个体的身心发展除了受到显性教育因素(如教材、教具、教法等)的影响外 ,还受到隐性教育因素(如环境等)的影响。从“美术”的角度看 ,富有审美因素的“美术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和精神的境况和条件。环境是一个生物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自然的和人类行为等多种因素统一的复杂综合系统 ,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幼儿园环境是指围绕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周围事物或背景以及主体和背景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在望。我们正日益发现知识(智力)在整个社会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消费)中成为最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展现,科教兴国、凭知识致富已成为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学者们称我们即将迈入“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跨世纪发展”的任务。坚持“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知识经济时代”、“跨世纪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理性的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不超越或破坏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促使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  相似文献   

8.
在 2 0 0 1年 1 0月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人居环境发展研讨会”上 ,有关专家与全国 2 0多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或政府有关职能负责人共同围绕“新世纪·新人居”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其中 ,“城市生态”、“生态城市”成为与会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一、城市生态的组成及特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经济—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本质的变…  相似文献   

9.
“昆明”一词是个南亚语词,其本义是“人(人们、人民)。”昆明族当初应是一个南亚语民族,后来在汉藏语人南下的浪潮中,有的部分南迁,有的部分被同化,昆明族中的南亚语民族的成分渐渐淡化,汉藏语民族的成分越来越浓,最终成了汉藏语民族,但其族称却仍然是南亚语的。“巂”是个汉藏语词,本义也是“人”。“巂”人当初就是个汉藏语民族,这点与昆明族不同。孟高棉语民族中孟族的族称“孟”、芒族的族称“芒”、莽人的族称“莽”等词,与“昆明”、“吉蔑”、“高棉”等词同源,而本义也是“人(人们、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一、理论框架——活动理论(Active Theory) 活动理论“源于康德和黑格尔的古典德国哲学、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维果茨基、列昂捷夫、鲁利亚等俄国心理学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历史传统”,是“一个研究不同形式人类活动的哲学和跨学科理论框架”(Kuutti,1996)。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它强调用文化、历史和辨证观点来理解人类活动和社会变化的重要性,认为人类活动是多向的、结构化的交互系统。活动理论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多种观点的活动系统(Engestrom,1993)。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可以在丧失视觉的情况下生存,但是如果人类失去触觉将无法生存。皮肤是人类最大的器官,是一个大型的传感器。那么,人类皮肤的功能是否可以为机器人制造业提供某种启示?最近,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可供机器人感觉外界环境并作出反应的覆盖物,科学家称该覆盖物就像人类的皮肤一样。这项被称为“高科技皮肤”的技术对于执行“太空探险计划”非常重要,因为人类的太空探险必须依靠机器人的合作才能进行。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机器人能非常灵活地移动,但是一旦外界环境发生改变,现有的机器人都无法作出反应。尽管计算机…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指出:“全国高校在3~5年内要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这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建立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库似有必要。就信息库的作用而言,既能成为高校后勤服务通向社会的桥梁,也能营造校内的小市场,增强后勤活力。  一、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库的内涵  “物质(或称材料,即Materal)、能量(或称能源,即Energy)和信息(即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基础”。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信息无所不…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村”里,生存着千百万种生物,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有的生物互为友邻,相得益彰,谐和共处,生死与共;有的却彼此排斥,格格不入,甚至穷争恶斗而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些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互相促进或抑制现象,在生物学上统称为共生现象。生物共生是生命世界、生态系统中的普遍联系和关系。生物共生关系的深入探讨。在生物进化、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乃至在促进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诸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玉兰 《文教资料》2011,(35):133-134
在儿童的发展中,是“穷孩子”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还是“富孩子”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广大的家长和关注者有不同的理解。对此,生态系统发展理论认为,发展离不开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组成个体发展的行为系统,这些行为系统构成了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而“穷”或“富”只是儿童身处的环境只是众多系统中的因素之一,因此,脱离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谈“穷”或“富”是否有利于儿童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系统各要素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并对人类社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人们参与的系统可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微观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动,是评估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模式状况全面反映了各系统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园教师是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主力军,大力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建立一支具备融合教育素养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索面向各类教育者构建学前融合教育园本培训体系。生态系统理论主张“人在情境中”,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及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并把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划分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微系统是个体发展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校;中系统是指由各个微观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产生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双语学习》2012,(10):F0002-F0002
国庆节(National Day)是一个国家(country)最隆重的节日(holiday)之一,各国国庆节的名称和日期都不尽相同。 从名称(name)上讲,称“国庆节”或“国庆日”的有中国(China)、法国(France)等约40个国家;称“独立日”或“独立节”的有美国(America)、墨西哥(Mexico)、菲律宾(Philippines)、缅甸(Myanmar)等约60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5,(2):126-128
“文化”,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认真揣摩的范畴。《辞海》上将其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专指精神财富)。但在哲学、人类学或文化哲学中,文化却很少指历史长河中时生时灭的造物,而是指一种历尽沧桑仍留存群体一个潜意识深处的力量,一种无形、强大且富有韧性的力量。基于此,胡适先生称“文化”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似乎更注重概括,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屋面的绿化与城市气候●四川师范大学附中(610068)李红●城市是人们生产和生活集中的场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适应,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它是...  相似文献   

20.
森林不仅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资源,而且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火灾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十分巨大。作者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森林防火系统方案,介绍了基于该方案的实际案例,并对有关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