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因此全球应采取共同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人民造福,这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1980年《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强调:“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含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两大基本战略。1980年.在深入研究了经济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肆意开采和破坏.从而导致人类面临自身生存的危机的一系列综合性因果问题后,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发表了(世界保护战略)的报告,最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构想。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具体使用并界定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其表述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和发展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与道教"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生态旅游兴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可以明确的看出,生态旅游强调人对自然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道教的洞天福地客观上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此,道教的"天人合一"环境观对当今世界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旅游的如何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中国 ,带给中国环境法的第一个冲击是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环境法的概念和范畴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可持续环境立法的认识疑障。中国环境法的概念应当回复到以整体环境观为指导的、国际通行的广义环境法概念 ,即把狭隘环境法的调整内容扩展到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社会活动 ,并重新启用“环境法”术语。复元的中国环境法范畴应当重新界定为三个平行子法 ,即 :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环境保护法 (狭义的自然保护法 )。中国环境法融合自然资源法合乎法理 ,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与资源立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班点 《科技文萃》2001,(2):32-33
第二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通过了未来4年的总体规划和一系列决议后,近日在约旦首都安曼闭幕。 在本届大会上,与会者深入讨论了山脉、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环境与安全,环境保护与持续性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与自然,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等12项议题。会议进一步探讨自然保护的范畴,寻找现行环境管理在社会和空间结构上的不足,强调生态系统保护与减少全球生物多样性损失需求的联系。中国代表团提出的“藏羚羊保护”、“朱保护”和“扬子鳄保护”3项提案,在大会上获得通过。 主题为“‘生态空间’——聚焦于各种地理范围的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政策安全的先决条件”的本届大会由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约旦旅游部联合举办,历时8天。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2000多人出席了大会。由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并与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领导人和有关代表团探讨了加强合作等事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代表以非政府组织成员身份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是中国政府第二次、中动协第四次派代表团参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召开的大会。 大会期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理事会还举行会议,改选了理事会成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韩兴国当选为该联盟的东亚及南亚地区理事。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成立于1948年10月5日,总部设在瑞士格朗。1996年,第一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在这届大会上加入了该联盟。 (《中国环境报》2000年10月18日)  相似文献   

6.
1可持续发展是吕梁必然要走的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1990年5月成立的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的共同战略,纳入了国际决策。可以说,1992年…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国际社会,为了应对自然资源争夺日益激烈、越来越多跨越国境的环境危机与挑战的需要,跨界自然资源国际法规则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是当代国际环境法新规则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其中,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国际发展法、国际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其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国际司法、条约实务中解释的最新发展变化,正体现了国际自然资源法中新兴法律部门的发展———跨界自然资源法的新发展。因此,研究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有利于准确把握该原则的多层含义与国际实践发展之趋势,也有利于掌握自然资源领域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及时为我国参与国际自然资源分配与保护中的国家利益保护,提供急需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功能的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为全球所关注,并逐步由概念走向行动。1980年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WCS)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UNCED)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也给出了“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的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明晰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的原有缺陷使得其理论难以转化为持续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经济人在成本约束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趋利过程,也是制度激励和约束经济人的过程。经济人在通过向自然索取谋求福利增加的同时必然会与自然产生相互冲突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管理上制定合适的制度安排以维持人与自然的“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0.
论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的概念众说纷云,本文在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资源内涵与自然过程、人类需要、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正确认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征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与人类社会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密切相关的。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并逐渐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70年4月22日是第一个“世界地球日”,从那时起,人类已经意识到必须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如何保护天然资源已成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国际天然资源保护协会的调查表明,现在世界上仅存37片“处女地”,在那里,有70%以上的动物、植物和天然资源未遭人类“毒手”。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当前加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异常等,在这些因素中,尤其突出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等,必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日趋丧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前任主席思瓦米纳森指出:"人类的绿色意识必须超前于我们地球的绿化,绿色意识就是关心、拯救和共同承担,这是暂时以及永远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首先应增强人们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环境法是由自然资源 (包括能源 )法、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三个不同的法域组成的部门法 ,三个法域各自着眼点并不相同 ,以至于难以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资源保护、污染防治以及自然保护对公益衡平的价值追求和对环境保全的共同目标追求使得现代环境法形成统一的精神成为可能。这种精神应是 :在考虑到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公约》序言指出,各个缔约国确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关切的问题,“人类共同关切问题”被界定为一个新兴法律概念已经引起各界的注意.它以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价值,明确个人与国家间的责任;并在限制人类自身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利影响及对生物资源环境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能够从提高公众对人类共同关切问题的关注度、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内法律制度及加强国家行政管理几个方面应对目前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历时5天,经过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所有中外专家和代表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和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固政府为落实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关决议的一个实际步骤。在被人们称为“地球首脑会议”的里约环发大会上,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聚集一起共同商讨全球环境与发展战略,找到了人类摆脱环境危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通过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环境法是由自然资源(包括能源)法、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三个不同的法域组成的部门法,三个法域各自着眼点并不相同,以至于难以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资源保护、污染防治以及自然保护对公益衡平的价值追求和对环境保全的共同目标追求使得现代环境法形成统一的精神成为可能。这种精神应是:在考虑到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 ,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是当代生物科学中研究最活跃 ,成就最为突出的领域 ,在许多国家 ,生物工程的成果已经转化为生产力 ,形成一门兴新产业 ,在我国发展高科技的“86 3计划”中 ,生物工程列为七大优先发展领域的首位。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来的。 1980年在深入研究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过程利用和破坏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后 ,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发表了《世界保护战略》的报告 ,最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在…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正依托《哥本哈根协议》继续推进气候变化的国际法进程。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仍将围绕"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适用而展开,并向"区别而又共同责任"的目标转型。《协议》经由"人类共同关切事项"认同了"共同责任"的内涵,通过实质性公平原则明确了"区别责任"的要旨。随着《协议》的落实和发展,国际社会将逐步达成责任转型的共识,促进"为今世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为清晰界定自然休闲体育概念、特点与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就自然休闲体育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休闲体育是城镇化建设环境优化和自然生态保护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时尚健身休闲方式,对推进人类健康和体育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