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出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式教学”真的有问题吗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少学生深受其害,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扼杀了。但是不是“问题式教学”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个人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妥。心理学认为,一个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  相似文献   

3.
“答问”式课堂考查工作的尝试季阳平以往,制图课考查是通过“评图”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即根据学生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及图面质量进行评定。但评出的成绩是否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作业是否独立完成。由于每位老师面对的学生多,加上学生作业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教学质量时,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出他们学习差的主观原因,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拔出学生学习差的主观原因是为了什么呢?是否和教师也有关系呢?据说,有的同志“连想都没有去想”。而一当提出这样的问题时,这些同志就会声明:“我问心无愧!”听说,这还是有理论根据的,就是“我凭良心办事”。“讲的讲了,练的练了”,“既没讲错,又没少练”,甚至讲者满头大汗,练者精疲力倦,但学生却“连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住,你说这恼火不恼火”!于是,结论只有一个:就是学生“不听话、不中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这也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问题式”教学法(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提出,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因为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是问题上看出重要问题”。宋代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维空间开阔的程度,问得越尖锐,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越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而“…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习潜能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其中,“问题式”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习题课是很重要的课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习题课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问题解决式”习题课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据,其操作程序为:习题-习题中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整理反思,变式练习。这一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引下,现在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采用“讨论”这一环节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的确,通过“讨论”,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是否多多益善?是否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所谓“启探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自己读书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启探式”教学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一、引起动机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创设和诱发问题情境,启迪思维,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例如,“乘法各部分问关系”的教学。先出示3×30=90要求学生写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目的是找准新知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习作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习作修改这一环节.老师们通过激发学生修改热情、教给学生修改符号、理清习作修改的基本步骤、搭建习作修改展示平台等方法,以期来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提高修改能力.但是,老师们却经常会发现一种残酷的现象——“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做法收效甚微,学生对习作修改的热情没有显著提高,修改能力也阻滞不前,大多数只停留在改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层面.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扮演“小医生”的角色,把习作修改视为“治病救人”,通过学习“健康标准”“临床把脉”,再开具“诊断单”和“处方单”来修改习作,提高修改能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金蔚 《现代教学》2008,(11):63-6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比较善于解决具备特定解法的普遍问题,不善于解决非单纯性、开放式、生活化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方式只停留在“算法学习”层面,而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入学习还不能有效开展。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问题解决”的思想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品质,对于数学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向树林 《教育艺术》2000,(12):11-12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先有教师的“善教”,才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提.“乐学”是目的。没有老师的“善教”,何来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按照“碰壁点拨式”教初中作文,尝到了甜头。 初中第四册的语文课本《议论文的阅读》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确定论点和选择论据的能力,要求一事一议,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我根据这一单元作文的目的与要求编拟题组。第一个是“课外阅读是否影响学习”,第二个是“怎样正确对待分数”,第三个是“学生要不要做家务劳动”,第四个是“初中生弃学打工有什么坏处”。论题选定后,怎样选择论据就是这一节作文课要设的“壁”,即要解决的矛盾。这块“壁”要让学习水平上、中、下等的学生都能“碰”。 题组发给学生后,就让他们进…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获得发展与提高。以下笔者结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问题解决式”教学结构下如何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5.
教改是为了“人的发展”。在“自主”环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环节 ,让学生们平等互助合力求知 ;在“创新”环节 ,让学生通过学习 ,具有学识和才能  相似文献   

16.
师瑞 《高中数理化》2013,(18):56-57
“支架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基础上,吸收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和陕西师范大学张雄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此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且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情境问题”使学生能面临一种真实的任务,刺激学生思维激起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即下文所议“锚式问题”;而“链式问题”是由“锚式问题”分解出来的一系列树权状问题.如同破案线索一样,是链接在锚上的一条条由层层问题组成的“索”,教学中抛出“锚”后让学生沿着这一条条“索”展开探究.它的设计要具有思考价值和较大思维容量,并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变身为侦探,教师变身为指挥员,“链式问题”就是破案线索,在教师指挥下学生独立思考,构思方案尝试解决,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及时补充子问题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使学生有信心一直探究下去,直到思考完成所有问题,达到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人人喊打的“满堂灌” 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生学习表现为主的指标首次列入了评价体系中,并占了评价指标一半以上的份额。课堂气氛指标包括课堂气氛宽松度和课堂气氛融洽度两部分。学生人格是否受到尊重,学生讨论、答问、质疑是否得到鼓励,学习进度是否张弛有度。师生交流是否平等都进了评价细则。教学评价方案共设定了14个可操作的评价要点。分为A、B、C、D四个评价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价。据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说,新方案是配合新课程改革推出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8.
一“、达标式评价”及其缺陷作文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进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在一定的作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建立的。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的写作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观可以称之为“科学训练观”。以“科学训练观”为指导,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以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作为评判的标准,主要从学生是否达到训练要求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达标式评价”。评价往往是一根“指挥棒”,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引领作用。作文的“达标式评价”引领着学生的作文全…  相似文献   

19.
钱建军 《江西教育》2024,(18):26-30
<正>“数学广角”属于数学课程中用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拓展部分,其宗旨是贯彻课程标准理念,有系统、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植树问题”在各地各类教学展示观摩中,一直有着较高的“出镜率”。学生学习此类问题要经历抽象、推理与建模的过程。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对总长、段长与段数的关系比较陌生,特别是学困生,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是否需要“加1”“减1”的思考上时,常常不知道段数该怎么求。为提升学习有效性,教师需要教学寻根与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三式”学习策略根据设计领域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用思维导图式、层级梯度式、语画结合式的策略,将发散学习、递进学习、关联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和创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创意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