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列锋 《考试周刊》2008,(20):23-24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陈旧的观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碰撞效应”——让学生争论两个或几个物体相撞,由于力的作用,留下了痕迹,这种碰撞越强烈,留下的痕迹也就越深。同样的道理,两个或几个人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讨论分析,乃至争论,对这一事物或观点的了解与印象就会更深刻、更全面。这种现象我们可称之为碰撞效应。碰撞效应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范围。近几年里,国内外教育界所兴起的讨论法或问题讨论法就是碰撞效应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表现。学生对问题进行辨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特点,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意义。在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和学校都曾尝试将一些心理活动规律,应用于教学与管理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发展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喜的经验。碰撞效应——让学生争个面红耳赤吧。  相似文献   

4.
研究、掌握人的心理规律,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应当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并发挥“碰撞效应“、“期望效应“等心理效应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廖金兰 《教师》2013,(5):52-52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在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谈湖南/李谋之一、乐学生之所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寓教于乐,乐学生之所乐。如教朱自清的《绿》时,我一开始就讲梅雨潭的绿。带领学生一道赏析梅雨潭的水貌、水态...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专家们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研究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效应。人们巧妙地利用这些效应,在这些领域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由此想到,也许只要换个角度思考,这些效应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做了一些尝试.效果的确不错。  相似文献   

8.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或心理规律的作用,使入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教师若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在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科学告诉我们,心理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正了解并有意识地按照心理效应的启示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作文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并将心理效应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人,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特点,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结合化学教学,谈谈几种心理效应的应用.一.碰撞效应两石相撞而冒火花,数物相碰而留痕迹,碰撞越强烈,火花越耀眼、痕迹越大越深.同理,两个人或几个人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讨论分析,乃至争论,能使人们对这一事物或观点的了解与印象更深刻、更全面,甚至可以启发新事物、新观点的“创造”.这种现象可称之为碰撞效应.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之间语言方面的切磋、观点方面的交锋和思想上的碰撞,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地以心理效应来指导中学生写作,甚至结合更多经典的心理定式,使技巧性的激励化为学生内心的写作热情;让写作教学不仅富含诗意朦胧的体味感悟式交流,也兼具审慎明晰的理性之美,对指导学生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效应的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如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运用其中的效应,就会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使教学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4.
15.
学校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说过,学校是心理学的实验室,教育不与心理学结合,则教育是没有希望的。这话不无道理。就教学来说,师生的认知活动必然伴随着心理活动,所以,研究语文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可以通过改变心理状态来改变其行为。靠什么来调节好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呢?  相似文献   

17.
李延彬 《教师》2019,(14):22-23
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系统工程,充分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进程中日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成。  相似文献   

18.
心理效应能对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应用圆桌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增减效应、空白效应等心理效应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更高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蝴蝶效应、南风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青蛙效应、刺猬效应、同化效应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注重细节、用心与学生交流、积极暗示、感受忧患、把握距离、巧用同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