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好的衔接词汇的翻译不但可以实现译文语篇的连贯,而且还可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廖美珍教授的译作《在亚当之前》中各种词汇衔接手段的识别和重构,阐明在语篇翻译中词汇衔接的合理翻译能让译文从意义和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相似文献   

2.
唐林楠 《海外英语》2011,(15):154-155
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使重复这一辞格在英汉语言中的运用各具特征。英语为摆脱赘述而倾向于避免重复,除非是为了特别的修辞效果。汉语为求语义突出、音韵和谐及句式的平衡与对称而不避重复。翻译中不顾及语言的差异则可能导致累赘重复。在廖美珍教授的译作《在亚当之前》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修辞手法,其中,重复修辞格是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4.
电影《午夜之前》(Before Midnight)的剧本获得了2014年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提名。从题材上讲,它是一部以探讨家庭、生活、爱情、理想为主题,以电影演员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从翻译角度来看,该剧本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现实意义,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处理多种社会、文化、语言环境的影响。为了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完成该翻译项目。本翻译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翻译项目的背景、目标、意义。第二章介绍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第三章阐释了翻译翻译难点。第四章,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采取有效的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分析。第五章总结翻译过程中的不足并提炼翻译经验。  相似文献   

5.
邹丹  徐斌 《考试周刊》2013,(57):25-26
<正>1.引言一篇好的译作不仅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还需要译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克服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合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廖美珍教授在翻译的杰克·伦敦的《在亚当之前》中,综合运用了增词、转换、切分、释义、减词、加注、归化、合并等多种技巧,使译文再现了原文的  相似文献   

6.
在遇见莫信良之前.我一直觉得绝大部分男生是一种竖硬又肮脏的动物。虽然我曾经那么喜欢许萧.可是我得承认他也不及莫信良温柔。莫信良天生有一种温润的气质。  相似文献   

7.
有一部电影,等了很久,从开拍到公映几乎跨越了两个年头。因为要准备考试,所以对自己说,等一等,等一等再看,反正不会少一个镜头。  相似文献   

8.
从语境角度对《大学英语 (修订本 )》第 1册教师用书译文中几处误译进行探讨 ,提出应从语境角度出发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的确切含义 ,以免造成误译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语境对源文本的理解及目标语准确再现源文本意义具有重要影响,充分考虑语境是翻译实现信、达、雅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从语境的角度出发,以《春蚕》沙博理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是如何把握语境准确忠实的传达源文本,进而强调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话语是交际对象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形式.而交际对象的话语形式不可避免地要受说话人身份、职业、性格、修养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时象等等因素的制约.文学作品往往依据这些主客观语境因素,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老舍先生的<茶馆>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这些主客观语境因素安排人物的话语形式.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本国文学(中国文学)的关系,在学术界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把翻译文学置于跨文化语境下重新审视和思考十分必要,不但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为其寻找出路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晚清是小说翻译的初创时期。由于译者缺乏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加上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主体价值观的操控,使得当时的小说译文普遍存在着不忠实现象。这个时期的翻译小说在原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方法以及对译文的处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把握晚清翻译小说的概貌,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翻译的发展轨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复杂的认知活动,隐喻和翻译二者联系密切。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隐喻现象的翻译存在一定难度。文章以《在亚当之前》中隐喻的翻译为例,试图探索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先锋小说以传统意义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对立面出现,从叙事方式、语言表现和生存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解构和新的结构。用特有的方式对文学的真实做了个性化探索。  相似文献   

15.
"才子佳人"小说--林译小说--"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才子佳人”模式取而代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翻译的外国言情小说尤其是林译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译小说曾经引起许多讨论,但是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在这些讨论当中,有一些人却始终被遗忘,甚至很少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就是不懂外语的大翻译家林纾的口译者们。没有他们,不可能有林译小说。因此,我们不该忘记这些幕后英雄。  相似文献   

17.
《湘南学院学报》2019,(1):52-57
王跃文的小说以"官场"为触发点,描摹出了以权力意志和权力话语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生态,自觉地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新文化语境保持一致,在对官场中人生存状态的关心和书写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人道主义气息。对永恒人性的不懈追求,让王跃文的小说超越了通俗文学的限制,从"畅销"走入"常销"。  相似文献   

18.
初传汉译佛经对中国小说叙事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一种显层的影响,而更多地体现在观念影响层面,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影响。其虚构叙事本质对中国小说叙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从鲁迅创作的历史溯源和时代背景出发,运用巴赫金“对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鲁迅小说的话语。鲁迅通过对封建社会本质的透视以及对人物生存空间和命运的展示,表达了反抗精神和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语境对理解原文不可或缺.因此要了解语境的因素和功能。在语境参照系下对比两个《简&#183;爱》译本可以看出其优劣。语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非语言因素包括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人物所处的特殊情景。译者只有把自己融入原文语境中,才能传达文学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