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一个独立领域,有专门的课时对指定的内容进行训练。但实际上,日常口语交际的课程资源是广泛而开放的。如能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与活动渗透口语教学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能使训练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促进口语交际训练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林镇霞 《学周刊C版》2014,(7):150-151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一个独立领域.有专门的课时对指定的内容进行训练。但实际上.日常口语交际的课程资源是广泛而开放的.如能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与活动渗透口语教学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能使训练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促进口语交际训练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口语教学历来是聋校各科教学的重点之一。聋校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加强口语训练是聋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新一轮的聋校课程改革把口语训练作为“沟通与交往”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并强调:口语法仍然是我国聋童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新教材的特点看,也把口语教学与训练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训练形式、内容更加具体化。这些都给聋校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聋校日渐重视聋生的口语,许多聋儿家长对听力语言康复教育认识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虎 《科学教育》2008,(1):42-43
口语训练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口语训练的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口语训练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口语交际训练已经正式纳入中小学教材,但是我国农村师资教学环境较差,教师教学素养较低,没有将新课改要求作为重点,还依旧沿用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只看重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只是走一个过场,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根本没有完善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在本文中就农村初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现状进行剖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措施,确保我国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6.
口语教学兴起于1 6世纪,地位确立于1 880年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聋教育会议。口语教学在聋教育实践中衍生出了三种教学模式:排斥看话训练,强调听能训练的教学模式;排斥听能训练,强调看话训练的教学模式;看话训练与听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我国推行口语教学主要缘起于建国初,2 0世纪三个历史时期的聋校教学计划反映了看话训练在口语教学中地位的旁落,但不能因此轻视看话训练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琦 《语文天地》2015,(4):30-3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分阶段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我们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每册都以不同形式加进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没有给口语交际教学以应有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师生困于狭隘的功利意识,仍然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读写上。尤其是高中生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口语交际教学正  相似文献   

8.
教师口语"是一门师范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口语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普通话表达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具备教师职业口语的素质。各院校都在使用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编写的《师范院校口语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口语》作为教材,同时各院校结合当地言语特点,在课程设置、辅助教材的编写上,都采取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地进行教学与训练。但据各地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盲目性、片面性,没有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传授和训练,特别是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更是五花八门,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的常态化,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训练作为《播音创作基础》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明确即兴口语表达训练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的定位,构建详细、科学的训练模式,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强学生即兴口语实训,可以进一步提高即兴口语表达训练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迅速适应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人们一生中使用得最多的表达手段和交流方式。在未来,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加快,通讯工具的发展,口语交际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频繁。人们的书面表达也大多以口语交际为基础,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会书面表达,但不能不会口语交际。但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过分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这种教学安排是不利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