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词汇的翻译是检验各种文化翻译理论的最好试金石。图里的多元系统理论从译作在目的语文学系统中地位的角度出发,令人信服地解释译者对《二马》文化词汇的处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翻译时大脑是如何运作这个“黑匣子”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理论到具体策略全面探讨隐喻的翻译。其中,由英国翻译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七种翻译方法被广泛采用。从纽马克翻译策略角度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翻译的得失,在理解隐喻含义的基础上,赏析优秀译文并改译问题译文,为其他隐喻翻译提供借鉴,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汉语幽默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给幽默比喻的翻译造成了一些困难。本研究尝试以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为理论基础,研究老舍幽默小说《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采用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的方法,旨在丰富修辞翻译研究及指导幽默翻译实践。研究发现,直译、意译、换译、合译和省略是幽默比喻翻译的五种方法,最佳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语言和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4.
林美君 《英语广场》2023,(10):24-27
本文将《生死场》葛浩文经典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视角窥探文学作品中译者的翻译策略,探讨针对原文本的一些语言特点,葛浩文运用的翻译方法、遵守的翻译规范及践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心雕龙》中的隐喻翻译对于呈现源语内涵、表达译者意图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译者杨国斌在翻译隐喻的过程中顺应物理、社交和心理三个层面的语境,并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直译、直译加注解、意译和省略四种翻译策略,以流畅易懂的现代英语展现中国典籍内涵,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诗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种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隐喻化的修饰、美化的语言。隐喻使语言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诗人在诗歌中大量使用隐喻可以使诗歌的语言达到"陌生化",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心理体验,凸显出诗歌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长恨歌》两译本的比较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好地保留诗歌隐喻的效果,即实现最佳的隐喻译法,从而使译文更好地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挑战。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隐喻式隐喻翻译、移植式隐喻翻译和白描式隐喻翻译三种。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需充分考虑隐喻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同时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隐喻英译策略的研究和归纳,提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决隐喻翻译障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隐喻翻译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对于译者来说,在E惫喻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想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中的隐喻保持一致。译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言环境,根据原文中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重塑隐喻意象,确保此译文与原文隐喻形成最佳关联效果。《酒国》包罗万象,含有大量隐喻,对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隐喻翻译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这说明二者的兼容性。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围城》中相关的具体隐喻汉英翻译实例,分析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此发挥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纽马克曾指出:"英语语言中的四分之三是使用隐喻语言[1](P85)。"Lakoff和Johnson也强调英语中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性的。因此,隐喻性表达的翻译是高校翻译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隐喻翻译教学研究应跳出狭隘的语言转换层面,从认知的高度去进一步完善对隐喻翻译本质的理解。基于此,将概念隐喻理论融入隐喻翻译教学,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解读了翻译中隐喻理解、隐喻转换和隐喻校核三个过程所包含的认知过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中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钱钟书的《围城》是集幽默元素的经典之作,因此研究其中的幽默翻译策略十分具有价值。本文着眼于该作中的文化幽默,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究译者在翻译其中的幽默用语时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琛琛 《英语广场》2023,(20):33-36
莫言于199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酒国》是一部拥有丰富隐喻的文学作品,但对于这部作品的翻译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文基于概念隐喻视角,对《酒国》葛浩文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现象和葛浩文的翻译风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译者在处理本体隐喻时,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将其译为相同的隐喻,但当本体隐喻涉及有关动物的负面概念时,译者大多将其译为非隐喻;在处理方位隐喻时,译者主要采取译成非隐喻形式的翻译策略;在处理结构隐喻时,译者主要采取译为相同隐喻和不同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视角,研究小说《二马》中文化词汇的英译策略,手动提取原文中的汉语文化词汇及其译本中对应的"翻译",形成平行语对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译者使用到了八种翻译方法,总体上倾向于采用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方法上的选择主要受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内语境的制约。此外,汉语语言系统的特殊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化词汇的英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的系统性,即概念隐喻的突出与隐藏、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以及概念隐喻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把握概念隐喻翻译系统性特征有助于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翻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隐喻理论的综述和对隐喻的本质、语言特征和理解过程的探讨,分析了影响隐喻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例如语言本身、百科知识、文化背景、语境因素、说话者和听话者等.虽然在翻译学领域里也不乏对隐喻的研究,但本文试图从基于认知理论的隐喻学角度来探讨隐喻的可译性和翻译隐喻语言的一些可行策略和技巧.笔者认为选择何种翻译手法取决于待翻译的文本类型和该文本面向新的交际情景下新的读者的功能和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杨艳 《文教资料》2011,(5):30-32
隐喻是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的微妙体现。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围城》中,这点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珍妮英译《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并对部分隐喻翻译提出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18.
蒋樟健 《海外英语》2012,(1):140-141
根据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译者的翻译会受到诸多社会文化约束力的制约和影响。按照这种社会文化约束力的大小,可归类为:规则、规范和癖好,其中"规则"与"癖好"分别被置于强与弱的两端,而"规范"便是其中的中间部分;同时"规范"通过其逻辑和时间先后顺序可划分为:原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所以通过以描述性研究方法为指导的译本研究,我们可以重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受的规范制约,并以此来理解更多相关的翻译现象。该文以《哈利.波特》系列中第四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文版和皇冠出版社译文版为对比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译者在人名翻译时所受的翻译规范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隐喻研究从修辞学转向认知语言学。该文以《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为依托,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书中爱情隐喻的翻译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霍克思在爱情隐喻的英译过程中运用多种翻译策略,部分实现原文中隐喻的认知功能,证明隐喻在人类理解抽象事物、认识抽象世界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文化差异、语境等因素影响爱情隐喻在语言翻译中的构建,在语言中探究文化和认知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