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教育内容进行叙述并阐释的过程。依据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叙事逻辑,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可以分为社会叙事和人本叙事。如何深刻认识这两种叙事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触及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本质的前提性、终极性追问。务必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由二者的统一,才能获得其运行程序上的完整性,实现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叙事的对立统一运动出发进行理论构建,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叙事进行静态剖析的基础上,揭示它们协同作用的动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回到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叙事限定在现实的叙事空间内进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以叙事理论为指导,借鉴教育叙事、道德叙事、叙事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语言教育性的向度,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讨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其顺利进行和实现价值的基础。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三个紧密相关、不可缺少的结构要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萨宾是"叙事心理学"的创始人,叙事隐喻思想是从整体上理解并把握萨宾学术思想的关键所在。萨宾叙事隐喻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语境论的世界假设、叙事作为人类行为之深层组织原则及结构。基于此,萨宾的叙事隐喻思想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主要表征为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德育必须充分关注人类道德行为发生的深层叙事隐喻,发掘人类道德行为的深层道德语法;二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关注叙事隐喻对于德育生命境界的提升及引领功能。萨宾的叙事隐喻思想为深化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更深层的分析视域。  相似文献   

4.
文本和图像叙事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通过解决"叙说什么""如何叙说"的问题以达致教育的目的。文本与图像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两种最主要的叙事形态,有差异与对立,各有优势与劣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叙事应与时俱进,实现文本叙事的日常化、大众化话语转换,提升教育主体的视觉素养,消解文本与图像叙事二元对立,实现"语图互文",增强教育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想大师利奥塔的叙事与合法化理论影响深远。他的叙事理论包含了两种叙事:政治叙事与哲学叙事,哲学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匡正政治叙事。他主张用小叙事来解构大叙事,从而以"非合法化"取代合法化。  相似文献   

6.
数字叙事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传播媒介为依托来进行文本叙述与传播的一种叙事形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叙事内容、叙事方式方法、叙事价值导向层面具有一定契合性。数字叙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塑造具有时代感、亲和力、体验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态,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数字视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态的更新与发展。推动数字叙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形成经典叙事与数字叙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字叙事素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叙事资源开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叙事课堂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数字叙事动能。  相似文献   

7.
图像叙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叙事方式。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便运用图像叙事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图像叙事的助力,另一方面,图像叙事能够直观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层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实践可以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创新四个历史阶段。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坚持文本叙事与图像叙事相结合、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坚持广泛覆盖与分类教育相结合、坚持情感输入与叙事相结合等基本经验。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历史实践及基本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该时期的叙事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叙事学的国情特色,具有标本或示范功能。《明清叙事思想研究》分四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即:从体制形态看明清叙事思想;王国维、梁启超的叙事思想;报刊语境、读者意识与近代叙事思想的变化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其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设置独具匠心,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尊重历史,新见迭出,从整体上凸显了明清叙事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叙事进程值得研究.《色·戒》显性进程围绕暗杀、被暗杀、死亡等情节展开,而造成王佳芝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则成为一种隐性进程.在情节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贯穿文本的另一种叙事动力,即女性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为主导的隐性叙事动力.这一明一暗的两种叙事运动并列前行,相互之间形成对照、对抗和互补的关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西方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学,《圣经》文本本身亦充满叙事魅力。圣经叙事作为完整统一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叙事要素和叙事技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圣经叙事惯用重复这一叙事手法,特别是措辞重复、情节重复和对话重复,建立起一种前后关系,对人物的使命和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并通过对照性的叙述来揭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立场、动机、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对《圣经》叙事要素的研究也为理解圣经文本的意义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有助于读者从圣经文本中发掘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该小说最重要的三个叙事技巧 ,即 ,哥特式小说的叙事方法、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鲜明的对照手法 ,指出小说题材与叙事技巧的统一性 ,并从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小说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用好细节叙事。细节叙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具有丰富的细节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用细节叙事,需要明晰细节叙事的边界,依循科学理论的指导,兼顾具体故事的语境。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叙事应追求将宏大时代叙事转化为个体生命叙事,以合适的故事彰显学科的生命温度和人文关怀。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叙述的故事应具备思想性、真实性、思辨性等基本特质。在思想政治课叙事教学中,要避免“无情节、无情趣、无情感”的无用故事,追求“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味”的有效叙事,以实现基于真实生活的、真正有生命力的真诚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4.
萨特早期的伦理叙事大量描写了身体现象,尤其是某些具有隐私意味的身体器官。萨特的身体哲学成为了伦理叙事中出现身体意象的思想基础。从文学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揭示了伦理叙事中身体描写的基本特征;对伦理叙事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身体意象进行了解读,阐释了伦理叙事中以身体为视角的技巧,说明了身体意象成为展示个体精神困扰和生存困惑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类型和过程对于教育中的叙事研究的内涵,目前基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其中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另一种是狭义的,专指教师叙事研究,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当前以基于狭义理解的叙事研究居多。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者分析他人的故事,研究者独立于叙事情境之外,对他人的口头叙事报告或提交的书面文本进行分析;另…  相似文献   

16.
陈凌 《天中学刊》2012,27(6):78-81
《南柯太守传》与《枕中记》因受当时佛道思想之熏化,命意大体相同,皆述主人公于短梦之中历尽一生,最终悟得人生如梦,虚无为归,显现了浓郁的佛老思想。两文虽同以梦为载,宣扬出世,但《南柯太守传》的叙事却比《枕中记》要成熟、精密许多,在对故事主角的处理和叙事方式这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小巷深处》和《红粉》同是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社会制度对妓女改造的故事,但相同的故事由于关照视角和表现主题及叙事策略不同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写法,构成了两者之间在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方面颇有意味的互文性叙事。  相似文献   

18.
开展教育叙事,有助于促进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专业化、技能专业化和情感专业化。辅导员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以辅导员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为内容,具有双边性、双结合性和双主体性等特点。它通过德育叙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通过撰写工作日志或工作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重反思和实践,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初以来,宏大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追求。由《子夜》开始的左翼宏大叙事引领了后来数十年的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辉煌。但这种服务于政治理性主义的宏大叙事显示出结构模式化、风格单一化、思想浅表化、目的功利化的特点。新时期以来,这种宏大叙事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拆解,很多作家通过对题材、表达方式、思想内涵诸方面的调适重构了一种新的宏大叙事,使宏大叙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神道碑作品不多,历代批评家贬多于褒.从叙事艺术角度看,苏轼神道碑在叙事方法、叙事效果、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等方面自成一家,并与其文论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