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很有影响的乐府诗。有人说它“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春江花月夜》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3.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谓千古绝唱。现从张若虚此诗中揭示的宇宙人生哲理这一层面,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作具体分析,力图展示它的独特魅力,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史上,有些文豪巨匠因创作了鸿篇巨制而名垂青史,而初唐诗人张若虚却只因《春江花月夜》这一“孤篇压全唐”的诗歌获得非同凡响的声誉,被视为“诗中之诗”,成为古典诗歌的名作,一直为古今读者所喜爱、传诵。笔者认为《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同以吴越之士驰名京都。开元初,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的生平事迹不详,诗篇也多散佚,唯以孤篇《春江花月夜》横绝于世,而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上有太多的不解之谜!晚清国学大师王闿运,力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但是让人费解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诞生至明代初年均不被承认为"正声",除一本乐府集之外,各种唐诗选本均将《春江花月夜》加以拒斥。张若虚的文学声誉当时就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人齐名,但  相似文献   

7.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是因为它不令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使人陶醉,而且以诗中蕴含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强烈地震憾着读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诗《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曲调始创于陈后主,但作者张若虚一洗六朝以来宫体诗的浓艳空洞,并变五言短篇为七言长篇,借诸多美好意象抒写真挚的情理,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更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使诗歌的内容和形象达到了完美统一。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春江花月夜》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而"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相似文献   

9.
周正湘 《教师》2011,(17):114-114
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中之诗,艺术中之艺术,是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当代,此诗已被选入大学中专文学欣赏或语文学习的教材。这首诗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古今不少人去探索,对其的欣赏已成为无  相似文献   

1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带给人无穷的享受。诗歌的魅力除了行云流水的畅达外,更重要的是在美景的描摹中将两种人类永恒主题——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融入。这两种主题,正是自先秦以来文学作品中不断呈现的母题。融合了初盛唐精神“哀而不伤”的基调与在宇宙意识关照下的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使得诗歌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1.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作,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诗篇中,这首诗发出自己最明亮最独特的光芒。如果说从齐梁以来浮艳奢靡的文风至初唐的一些宫廷诗人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的话,那么张若虚以其非凡的艺术才情所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彻底地洗尽了此前诗歌在形式上的铅华,而且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也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这一曲现代民族管弦乐交响化的开山之作,造就了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现代民族音乐发展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人们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有人以诗句填人曲谱歌唱,认为它们同声同气、异曲同工。其实由于创作时代背景、作者境界的差异,若能仔细体会,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地素无考究者。其实,从此诗中“江”、“海”交汇之情状、张若虚出访友人之可能性、镇江北固山尤其是焦山有关登览诗所涉“江”、“海”对举之描写、“海门”之词屡屡出现之特殊现象,以及有关焦山登览诗审美意境与《春江花月夜》颇为相似等诸种因素,进行一番切情切景的逻辑推理分析,倒亦大致可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于镇江北固山或焦山,而焦山的可能性则更大。  相似文献   

14.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相似文献   

15.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江月照千古,孤篇盖全唐",在中国诗坛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黛玉的《秋窗秋雨夕》则借秋景抒写秋情,二者成为绝妙的"诗对"。两首诗歌具有相似的艺术特征,并分别体现出特定环境下特定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实录】一、初读美读,《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在我们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河中,诞生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和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首"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旷世佳作——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18.
前人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凝练隽永的古典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哲理诗情的境界,足足让人流连玩味几十年。至今仍时不时地诱惑着人们去感觉它,参悟它。笔者一直祈望着能从古人的意境里参省它一点一滴……  相似文献   

19.
初唐诗人张若虚一生只留下诗歌两首.一千多年来,他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作者也因此“孤篇横绝。竞为大家”。诗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句.作注者大都认为“白云”为实写,如中学课文《唐诗宋词选读》中注为“白云一片悠然飘去”,而《唐诗鉴赏辞典》亦称白云飘忽,象征扁舟的行踪不定。其实,从全诗来看。此处“自云”如解为“白帆”更为妥当。诗人在此运用借喻手法。将远逝的孤舟比作飘行不定的白云。  相似文献   

20.
<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学界有极高的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闻一多先生更是赞美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其作者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月照全篇诗题就令人心驰神往。题目之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形成了奇妙的艺术境界。五个意象又可以互相搭配,写的是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