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丽霞 《考试周刊》2011,(73):202-204
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对大学本科教学的就业导向.引发了当代大学的理念危机,通识教育问题成为公众关注之焦点。两种不同涵义上的“通识教育”,使中国大学教学改革处于十字路口。本文从树立大学理念的要求出发,反对通识教育概念的功利主义理解,主张大学通识教育的真实目标是为培养有高尚人格的创造性人才,奠定独立思想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理念看通识教育的方向与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对大学本科教学所发生的就业导向,引发了当代大学的理念危机,通识教育问题遂成公众关注之焦点。两种不同涵义上的“通识教育”,使中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步入了十字路口。本文从树立大学理念的要求出发,反对对于通识教育概念的功利主义理解,主张大学通识教育的真实目标是为培养有高尚人格的创造性人才奠定独立思想和精神感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南联大教授深受美国通识教育思想的影响,极力批判民国时期大学强调专才教育的倾向.他们的通识教育思想认同主要体现在:以人格培养为核心,强调文理渗透、中西会通,以通识为本等.联大教授群体通识教育的思想认同及积极实践,为联大成功实施通识教育理念提供了最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语境下,在通识教育本土化研究的学术浪潮中,大学通识教育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以西方理论为参考。钱穆从文化本位的视角出发,以“执两用中”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提出培养“文化人”的教育目的,从以“专”为虑、以“通”为重、“通”“专”融合等角度解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及两者的关系,并在其教育实践中落实相关举措,强调师“有道”、生“诚明”、学“自由”的教育方法,对现今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高校(如哈佛大学)已实施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中国却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本世纪初方开始实施的新理念。因此,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需借鉴国外大学(尤其是哈佛大学)的经验。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的重点大学,在吸收哈佛等国际重点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核心课程,实行“模块固定、学分必修、课程选修”的模式。但在现行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是否应进入核心课程,而且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积极发挥其教育职能,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配合素质教育,按照通识教育的理念,开展通识阅读,使大学生在通识阅读中接受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为国家培养学养深厚、知识结构合理、人格完善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西古代大学通识教育是以培养"通人"为宗旨、藉由经典传授而发展心智的教育,其历史演进对各自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形成两种通识教育传统,包括以儒学为核心理念,兼容诸子学说、佛教文化的古代大学教育传统及以西方大学制度为组织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理念,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的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传统。其中所倡导和实行的育人为先、通识为本的大学理念,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品德与才学并重的师资标准,民主治校和兼容并包的管理方式,注重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导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思想诞生于西方,长期以来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思想,并在欧美大学一直得到实施。通识教育也是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指导思想。作为教会大学的培养目标,通识教育思想反映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国人自办大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是否应该推动以及应该如何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理性发展是当前高校需要回答的问题,而通识教育能为此提供一个有益的审视视野.通识教育突破单一专业教育局限、追求人自身完整发展的理念与我国传统主流文化追求人之德性完美的价值取向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西方以及早于中国大陆的中国港台通识教育实践来看,通过经典阅读让大学生体认传统乃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基于通识教育“通”的理念追求,其有关文化问题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设置为“持守文化之本、道德之源”与“涵养通融精神、广阔视野”并举,并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通识教育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毅 《职教论坛》2002,(21):53-54
在台湾高等技职院校课程体系构架中,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课程是两大重要支柱课程。通识即为“通才博识”之意,因此,通识教育就是通才博识教育,就是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思想的深度、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而实施的教育。早在50年代,台湾的一些大学就提出“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并予以尝试,1984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通令各个公私立大学及独立学院办理“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这样,通识教育正式成为台湾各大学课程的一部分。高等技职院校因其教育的专业性、专门性强,更需要通识教育来实…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特点、结构及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理念,一直是国际高教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发达国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国内一些大学也进行了一些探索.虽然教育界大都赞同在高校实施通识教育,但具体做法并不明晰.本文将就通识教育的特点、结构进行分析,并指出实践路径.为正确推动通识教育实践奠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校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识教育的理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提高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入门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格特征、认知结构、智力等三方面对高校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港台地区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台地区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有着各自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形成了港台地区高教界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通识教育理念.如今港台地区的大学通识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选修方式等,各校都有各自的特色.通过着重介绍香港中文大学与台湾大学两所学校实施通施通识教育的近况,借鉴其通识教育经验,内地大学应当具有更多办学自主权,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建设和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具有通融见识、有社会责任感、博雅精神、健康情感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完整的人.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行政化严重,教育管理理念落伍、内容陈旧、方式单一,工作效率偏低.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核心,明确教育目标,实施人文关怀,并摒弃高校教育管理行政化观念,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实现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自由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错综复杂,理论内容相互交织.自由教育中的公民教育强调以“自由”的方式培养理性自由的公民;公民教育中的自由教育强调培育公民如何“自由”地选择和追求一种善好的生活.作为自由人的公民,是两种教育理念在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中再次融合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改革并不仅是通识课程建设,如果通识教育不是着眼于知识供给,而是践行一种有别于专业教育的大学教育理念,就应超越课堂的局限,融入大学教育与学生成长的诸多环节。以清华大学“健康”主题写作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运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展示了激活通识教育、发挥其教育价值的另一种现实可能性,即师生交往实践可以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师生关系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而应克服交往的异化,摆脱对物的依赖,形成更富有弹性与韧性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精神,是关于大学的基本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方面的系统思想。通过对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考察和分析,提出当代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秉承为社会服务的目标,要树立学术自由、以人为本、通识教育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需要人们深思。对通识教育本义理解上的误区,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都是影响和制约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因素。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造中国教育传统理念,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旨在培养有价值信仰、人格完善、勇于社会担当负责的理想主义者。通识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在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和阐述大学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及其过程三方面讨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价值,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营造及其价值挖掘是通识教育得以改善和质量提高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