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忠  李峰 《江苏教育》2015,(7):37-38
寻求高校支持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建设的常态,建立双方平等对话关系是高校支持取得实效的前提。中小学与大学合作者在发现知识与传播知识、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教育理想与现实等方面,面临碰撞与融合,使得二者具备了平等对话的可能性。建立平等对话的新型合作关系,要求中小学人员与大学研究者进行主动、真诚、开放和民主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办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中小学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就是众多模式中的一种。这种办学模式是中小学与另一个(或几个 )高等院校及其院、系 ,根据自愿和平等协商原则 ,以协议基础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学校经营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 ,以及其他教育领域 ,进行合作而形成的。在这种办学模式中 ,尽管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的情况和背景、合作的领域各不相同 ,但是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通过合作办学提高双方的教学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提高办学效益 ,达到双赢的目的。一、中小学与高等院校合作办…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校与企业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选择与企业进行浅层次的合作,但这种合作方式导致学校办学水平下降,教学成本提高,也使教育资源利用率下降.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静态博弈模型对校企合作中策略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提高校企合作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地方高校在与学校内外部环境互动过程中,有效整合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依据办学思路,采用制度建设、合作教育、特色发展等途径向外拓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上创造并保持优势,实现最大办学效益的能力的总和。它由基础能力、拓展能力和履行学校三大职能能力共同构成。让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教育家担任校长、联合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度和构建战略联盟是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体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对话是双向、平行、平等、民主、真实和积极的交流,其动态观、平等观、生成观和开放观契合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基于对话视阈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指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应该平等对话、合作共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体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对话是双向、平行、平等、民主、真实和积极的交流,其动态观、平等观、生成观和开放观契合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基于对话视阈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指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应该平等对话、合作共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均衡发展是追求教育公平与质量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利用对话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维视角,可以为研究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阈。对话是平等、民主、真实和积极的交流,其基本理念动态观、平等观、生成观和开放观与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基于对话理论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包括: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应该平等对话、合作共生,实现知识、经验、智慧、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合作就是发挥各自所长,合作也是找到双方的契合点,合作更是共谋发展之路.6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各试点高校在不断磨合之中,创出了学校与技术型企业之间新的合作模式.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领域有三种校企合作模式:第一种,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协助试点高校办好远程教育.第二种,企业与学校合办远程教育,成立一家新公司,双方各占股份,学校方主管教学,企业方搞好技术和服务.第三种,纯技术合作,企业提供技术,学校支付费用.与前两种合作模式相比,第三种纯技术合作方式,试点高校拥有完全的办学自主权.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与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大中小学合作改进学校教育过程中,为保障改进效果,充分发挥双方主体性,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应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具体来说,在学校改进过程中,合作双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教育实践的多维性、整合性、紧迫性等复杂性特征;二是共同澄清和展望教育、学校改进以及自身发展的愿景,立足现状,共谋策略,共求发展;三是努力探究和反思教育实践中习焉不察的惯习,突破改进的阻力;四是共同寻求恰当的思维方式,如主动介入、关系思维和公共理性等。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多种形式,该研究重点关注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并且重点考察了"名校办公校""名校办民校""大学教育集团办公校"三种典型的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普遍实行政府、企业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形式,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由承办方学校派驻校长管理团队进行学校运营管理。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扩大了当地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水平,改善了地方教育生态,提升了区域教育办学声誉和质量。研究也发现,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还存在着参与主体积极性不足、政府规范政策缺失以及人事、经费等跨区域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未来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勇 《江苏高教》2007,2(2):9-11
在综述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学之"大"的要素,主要有大校长、大师、大学生、大文化、大德与大爱等.并尝试概括与分析了大学之"学"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性,即:大学的空间叫学府;大学的时间叫学年、学期、学时;大学的主体叫学者与学子;大学的核心管理叫学术事务管理;大学的风气叫学风.进一步从大学之"大"与大学之"学"的双向耦合中探讨两者的根本联系,揭示大学的本质规定与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制度: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制度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这是中世纪大学模式确立以来各国大学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然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 ,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并未完全确立。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中国大学提出的挑战 ,就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所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大学,正是一所不断忧虑和看到自己危险的大学,没有这种忧虑可能就成不了优秀的大学。大学忧虑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大学不是商业机构,不是政府机构,不是军事机构,大学就是大学自己。大学忧虑社会环境的同时,要始终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决不能做的"。那些大学所忧虑的事项或者对象,正是大学忧虑的原由。当忧虑的大学不再忧虑时,大学已不再是大学;当忧虑的民族不再忧虑了的时候,民族的灾难正在降临在头上。当人民可以自由地嘻笑怒骂之时,当大学可以自由地表达之时,真正灿烂的文化亦必形成和发展,大学谓之大学,民族谓之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程,在一所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是纲领性的,是层次最高的。自2012年初,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制定各自的章程以来,对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我国已有几所大学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毋庸置疑,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学与大学章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章程与大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等,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合并的关键是大学文化的融合。大学文化的融合要克服文化的异质性,发挥其融合性。要迅速完成管理体制的统一;加快学科融合步伐;构建新的办学指导思想;重建大学精神;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发展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正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从创造知识向应用知识转型、从学科向跨学科转型、从知性到德性转型。大学转型主要是通过不断变革其理念与制度以实现转型合法化,大学章程是大学理念与制度的载体,建设大学章程以凝铸电子文化时代理念、强调"应用性"价值、重构跨学科逻辑制度框架、融德性于制度设计,从而有助于大学实现科学转型。  相似文献   

17.
大学改革的无效与大学精神的缺乏不无关系,由于大学精神的缺乏,使得大学改革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半途而废。重新认识大学精神在大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大学精神引领大学改革的方向,激发大学改革的生命力,使大学改革形成合力;重塑大学自由学术的理性精神、学术自由的法制精神、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精神、服务社会的关怀精神,以促进大学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介绍了美国俄亥俄医科大学与图兰朵大学实现历史性合并的过程,提出了两校作出合并决定的背景。作者也评述了合并过程的管理结构和计划结构,讨论了新图兰朵大学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腐败预防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腐败给大学形象、教育公平、社会风气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而现有的高校腐败预防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预防主体单一、预防措施作用不够等弊端,因而难以有效预防高校腐败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从客观上建立新的、科学的预防机制。而当前,在大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现代大学制度的导向作用,以法治化的手段推进高校腐败预防机制建设,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