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秦汉之际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界多有文章论述,关于赵佗在其中的作用,却绝少语及。偶有谈到者,皆一笔代过,难窥其貌。本文即对此问题作一浅探,以求教于方家。秦汉之际,岭南是“百越”居住地,“百越”和岭南在范围上,有大有小,有重叠,亦有出入。因此,这里首先谈一下“百越”的分布区域。 1 “越”本是国名,其族为“闽”,后亦用为族称,泛指东南沿海地区之民族,自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越”名大显于世。战国而后,又有“百越”(古越、粤通用,故“百越”在史籍中又称“百粤”——引者)一词,泛指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及居民。这是蒙文通先生在《越史丛考》中对“百越”由来的简要概括。言之颇精,既言“百越”泛指东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在公元221年统一中原之后,向南部地区发动了猛烈进攻。贾谊《过秦论》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课本注句中之“百越”谓:“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工栽培稻的起源地,国际学术界争论了一个世纪。此文以详实的材料论证了云南西南部傣族聚居区是人类用人工栽培稻谷的起源地之一,并且认为中原地区的“稻”,从语源的角度来看,最初是来自古代百越,百越则是傣、壮诸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4.
在”六王毕,四海一”的大好形势下,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取百越,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就南取百越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南取百越的时间 《史记、南越传》说:”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根据“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推算的。故《集解》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07,(12):F0004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越人,因种姓不同,支系繁多,故统称“百越”。居住在广西地区的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支系。春秋战国时期,百越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增多,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百越的青铜制造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秦汉时期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6.
在泰、傣民族渊源关系问题上,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文章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方面,阐述了泰、傣族源于百越,并最终形成了两个有相似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这两个注释明显是矛盾  相似文献   

9.
"俚"是秦汉时期未融合于汉族的百越后裔一支,也是汉化较迟的一支.古高凉地是俚人的聚居区,僻居山地,造成了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汉人的不断迁入.古高凉地区开始出现汉俚杂居局面.行政建制的建立及不断变更反映了对古高凉地的统治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于汉族移民的迁入及中央政权统治的不断强化,古高凉地区俚汉民族融合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民族融合就是指民族间的融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各民族力量强弱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以强大民族为核心的民族间的融合。汉初,政治不稳,经济凋敝,国力下降,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百越却正处在鼎盛期,国力十分的强盛。所以此时的民族融合是以北方的匈奴,南方的百越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们在论及客家文化受南方民族文化影响时,往往将百越与畲、瑶等同起来。本文不同意这一看法。文中在论述百越与畲、瑶分属不同民族的基础上,进而指出二者对客家文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将混同说加以辨正,有助于弄清客家文化的源流与内容,有利于客家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五、第六册在文言文注释方面,有值得商榷处;一、不够确切对贾谊《过秦论》中“……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句,课本注释:“〔委命下吏〕(百越之君)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委,付。下吏,狱吏。”把“下吏”指释为“狱吏”,值得商榷。据《辞海》(中华书局1981年版上册)第60面“下吏”词条,(一)注为“官卑者之称”;  相似文献   

13.
百越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族群。《吕氏春秋·恃若篇》云:“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曰:“自交趾至今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性”。总之,古越人遍布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大越、于越、闽越、扬越、夔越、西瓯、骆越、滇越、腾越、濮越等部族,故称“百越”。谈起古越族,史书上给我们的主要印象是:蛇、鸟图腾、断发文身、习水便舟、巢居、种植水稻、善铸宝剑等,而其习俗大异于华夏者,莫著于“断发”、“文身”。本文试就这一古老而特异的习俗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民族融合就是指民族间的融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各民族力量强弱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以强大民族为核心的民族间的融合。汉初,政治不稳,经济凋敝,国力下降,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百越却正处在鼎盛期,国力十分的强盛。所以此时的民族融合是以北方的匈奴,南方的百越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5.
“百越古道”是岭南百越民族居住地区的一条古道,云集着壮、汉等20多个民族及其先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片疆土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该文以百越古道交汇点横山寨为例,论述了百越古道民族关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在因素以及民族关系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57-57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山越围太守陈寅夕,夕寅击破之。"其时徽州属丹阳郡。山越是居住在先秦百越地区,以山区为根据地,汉、越二族劳动人民共同反抗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山  相似文献   

17.
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生、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道路的开辟相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不同民族、族群的迁移、杂居来进行.因此,"潇贺古道"的开辟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融合中,既有百越族群的族内融合,也有移民与百越的族际融合,特别是族际融合的层次性十分明显,依托交通要道及其岔道向周边展开,融合的程度呈现递减趋势,与当今岭南族群分布的态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帮助黎族地区学校尽快提高汉语普通话教学水平,我们《海南黎族地区汉语教学研究》课题组深入五指山市、三亚市、保亭县、琼中县、白沙县、陵水县、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等黎族聚居区以及以黎族为主的杂居区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黎族地区汉语普通话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对《单义词有多少个语素》一文的不同看法广东省番禺中学邹海峰近日,偶然读到贵刊1994年10期刊登的《单义词有多少个语素》一文,(以下简称《单》文)笔者有些不同看法,就此提出与《单》文作者商榷。首先,笔者认为,《单义词有多少个语素》的标题提法欠妥。所谓...  相似文献   

20.
《氓》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叙事诗,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此诗有过分析、评价,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先秦《诗》学、《诗经》汉学、《诗经》宋学、《诗经》清学和现代《诗学》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