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文本解读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我们随同蜚声中国诗坛的岭南诗人李汉荣,走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这里,德高望重的古桥在向我们讲他那古老而坚韧的故事;这里,每一株树都是我贴心的知己,在他们深情的凝眸中,我也化为一棵树;  相似文献   

2.
课文美点赏析:《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了童心和童趣的散文,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3.
当代作家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是一篇以纯洁无瑕的童心和好奇心看世界的趣味文字;是一篇以至真至善至美的眼睛欣赏自然的美文;也是一篇灵气飞扬、想象新奇、有浪漫色彩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5.
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在物质明急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往明的道路渐行渐远,在这种情况下,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工作之余,在闲暇之时,带着一份真情,走近自然,看看花草树木,倾听一番飞禽走兽的呼唤,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相似文献   

6.
八、导读质疑,领悟写法,读中入情,读中入境师: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并没有说出来,而是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森林……望着我。”师: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  相似文献   

7.
李建国 《学语文》2002,(6):13-13
《山中访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是作者同自然与生命的对话。作者发挥奇妙的想象,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这里,石桥、山林、小鸟、山泉、瀑布等都是他的  相似文献   

8.
秦久传 《今日教育》2006,(7S):16-17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略) 教学过程 一、【起】——教师启动,导入情境 同学们,久居城市之中,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去洗洗那清清的流水,去听听那嘤嘤的鸟鸣。去看看那飘飘的白云,去闻闻那幽幽的花香?  相似文献   

9.
(一节公开课前几分钟,李老师再次和宜都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专心致志的看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山中访友》。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我今天是宜都访友,我第一次来宜都。(生笑)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些大自然中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诗意、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进行心灵对话,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睦、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这是自寻烦恼。试着以一颗纯真的童心看世界,你看到的将会是一篇色彩斑斓的童话。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就是这样的一篇童话。在章中,作放飞童心,回归童真,以单纯明快的叙述方式,运用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给我们编织了一个充满童心、童趣,具有浪漫色彩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课文,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熏陶情感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我们只有在读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描绘了山中的一幅幅美景,作者用动情的话语,与“山中众朋友”交流心声,抒发了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美之情。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更需要靠读去感悟。  相似文献   

14.
用教材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而不只是停留在讲授课文内容的教材层面上,这是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山中访友》一课时所做的一次尝试。这样的尝试给学生,也给我自己以全新的感觉。通过实践,我以为这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这种尝试在课程改革中有非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的散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山中访友》一文的主旨思想,一般都认为是表达了作者时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分析了《山中访友》“山里的众朋友”——老桥、树林、山泉、瀑布等意象,并引用《与朱元思书》《天上的街市》《桃花源记》等课文的主旨思想来旁证,认为《山中访友》一文并不仅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期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美感教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中的美感加以有效体会,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不断促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感教育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山中访友》的教学进行研究,教师们不断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从语言和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课文的了解,逐渐促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来玉  邹玉胜 《现代语文》2007,(10):37-3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  相似文献   

19.
作者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山中访友》是一首清新的诗,一支悠扬的歌,让人不忍释手,回味无穷。作者以浪漫的童心使原本平常的山野,变成了珍奇的胜境,一天无甚滋味的旅游成了难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初中生》2006,(4):16-18
《山中访友》(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作用心引领我们击体会自然之美.诗情浓郁,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