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在自转,恒星也在自转,我们的太阳的自转速度是每秒2千米。如今,天文学家在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发现了一颗恒星,它的转速竟然达到了每秒600千米,是太阳的300倍!和这颗恒星相比,我们的太阳实在是慢吞吞。  相似文献   

2.
<正>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较度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颜色一般呈现为白色、拥有较小的体积。白矮星是低质量和中等质量(小于10个太阳质量)恒星演化的产物,存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星族当中,根据资料分析与观测研究得出中低质量的恒星度过主序星阶段,在结束氢聚变过后,便会在核心发生氦聚变,进而演化到红巨星,经过星风、氦闪等演化过程造成质量的大量损失最后变为白矮星。因为其表面大气成分等因素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分DA和DB等不同光谱类型,  相似文献   

3.
<正>恒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最多的是处于青壮年时期的恒星,也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主序星时期,那么未成年的恒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19世纪,天文学家在金牛座附近发现一颗奇  相似文献   

4.
太阳的运动我们大家知道太阳是一个恒星,和晚上所见的星星是属于同一种类的,就是说,是自己发光发热的。而因为太阳是最近的恒星,並且离开我们实在太近了,所以它顯得特别亮,特别热。可是现在我们知道,所谓恒星,並不是永恒不变的星,它们有运动,有变化,所以太阳也应当有它自己的运动和变化。我们曾经谈过太阳是一个大火球,表面上有着种种的变化,但没有讲过太阳除了自转以外的运动情况。这一次我们不打算讨论太阳的真正运动,而准备来看一下因地球的运动所产生的太阳的假运动。  相似文献   

5.
小行星们的自转速度各不相同,而且会时时发生变化,这有点出乎意料,因为行星和恒星的自转速度一般是比较恒定的,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小行星们的自转速度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引力造成的,竟然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  相似文献   

6.
正一、作品介绍多用途恒星周年视差演示仪主要由铁支架、大圆盘、乒乓球、红色灯泡、红色小球、测量尺、标杆、距离伸缩尺、观视筒等组成。大圆盘代表地球的公转轨道,乒乓球代表地球,红色灯泡代表太阳,两个红色小球代表A星和B星,距离伸缩尺可调节观察者与星星之间的距离。二、操作说明1.演示地球自转。逆时针转动乒乓球就能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2.演示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动大圆盘可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5,(8):24-24
俄罗斯下新城国家大学应用数学和控制论科研所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地球内部的固体核旋转速度快于地幔,从而影响了地球自转的速度。有关专家指出,该科研成果解释了地球自转角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的速度随时间发  相似文献   

8.
Nature     
<正>高光度蓝变星的爆发Nature封面:一个高光度蓝变星的湍流包层围绕着中心高密度核的视觉效果图。Nature杂志第772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高光度蓝变星的爆发相关机制的研究,这些经过演化的大质量恒星的光度和大小会表现出巨大的变化。姜燕飞及其合作者利用三维模型解释了这种现象的背后机  相似文献   

9.
问题与解答     
恒星的寿命通常有多长?——山东省滕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魏 永恒星的寿命长短取决于该恒星用尽其核能的速度的快慢。一般而言,质量较大的恒星消耗燃料的速度,要比质量较小的恒星来得快,发出的光也较为明亮。有些大型恒星将在几百万年内耗尽其所有的氢,反之,我们知道有些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恒星物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恒星形成、恒星结构与演化、双星演化与应用、恒星振动、恒星化学丰度、系外行星系统、Ia型超新星与伽马射线暴、星族合成等等,并对国内恒星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新发现的氢气"河流"也许就是螺旋星系稳定而高产的"恒星生产线"。恒星是如何形成的?你也许会说,这个问题早已被天文学家们弄清楚了。早在18世纪,康德就提出了"星云假说"——星际空间中的气体云和尘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塌缩,星云核心处的温度会升高,最终点燃核聚变来对抗塌缩,恒星就这样形成了。随后,天文学家们进一步弄清了恒星形成过程中的细节,比如星坯演化的主要机制、形成恒星所需气体云的临界质量等等。如今,天文学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暗物质或者暗能量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上面,而恒星的形成过程似乎已经无需去研究了。  相似文献   

12.
介绍星等的测量方法,收集部分恒星视星等和基本数据,对影响恒星视星等的因素进行分析,考虑视星等和绝对星等的关系,亮度和辐射通量的关系,恒星自身特性和辐射性质的关系,恒星演化阶段对辐射的影响,以及地球大气层对辐射的吸收等等,分析并推算了恒星视星等的具体表达式,并讨论其在天文观测仪器的数据修正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几千年来,北极星就像路标,给人们指明方向。在我们的知识库中,北极星是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明亮恒星,但是事实上,北极星不只有1颗恒星。178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爵士(恒星天文学之父)发现,在北极星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两颗看起来离得很近的恒星,被命名为北极星A的恒星比太阳大6倍,亮度比太阳亮2000倍,而它的伴星北极星B则比它小。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北极星其实是两颗恒星。但是由于与地  相似文献   

14.
天上有颗魔鬼星古人发明"恒星"这个称谓,本意是用来指称那些亮度不随时间变化的天体。按古人的标准,距离我们93光年外的英仙座(西方人叫柏修斯星座)的β星实在不能算是一颗恒星:大约每隔三天,它明亮的蓝光就变成血红色,然后在几小时内红色又渐  相似文献   

15.
找到外星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朝着成为现实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已确定了一份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系名单,将在今后对它们实施重点观测。名单上的恒星包括:飞马座第51号星,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在这颗恒星附近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第一颗行星;天蝎座第18号星,距离地球仅46光年,非常类似我们的太阳;印第安座ε星,它的亮度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人马座阿尔法B星,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之一。银河系有4000亿颗恒星,显然天文学家不能观察每一颗恒星。所以,入选的每一颗恒星都被认为可能有含有液态水的行星围绕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着恒星的起源,形成、演化以及恒星之间相互俘获而形成双星、聚星、星团直至星系这条主线进行了演绎阐述和归纳研究。特别注意了对其各个细节过程的研究,全文以新的观点和思维方法阐述了恒星、行星、卫星、流星,陨星,岩石,矿物晶体,彗星和黑矮星等天体的形成和演化原理,以及原星系统和各种星系的演化原理,并对原星盘的形成和原星系统的演化以及喷流恒星的形成进行较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问:什么叫同步卫星?同步卫星在空中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它能在天上坚持多久?里面有人吗?它靠什么补充能量?怎样使它做到与地球同步?(初二学生)答:同步卫星是指定位于赤道上空一定高度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其运动周期和角速度都与地球自转周期和角速度相等的航天器。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所以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这就像甲乙两辆客车,在圆形马路上,以相同的角速度并排行驶时,坐在甲(乙)车里的人看到窗外乙(甲)车好像不动一样。尽管同步卫星好像停在地球赤道上空不动,其实它是以很高的速度绕…  相似文献   

18.
星座的出没     
晚上,我们看到的许多星星,除了几个行星之外,都是相互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在几百年的长时期中,几乎没有什么变动的。因此,古代的天文家称这些星星为“恒星”。恒星的相互位置虽然绝少变化,但是对我们地球上的观察者讲来,却有着位置的变化。只要多注意注意天上的星象,不难发现这许多星星和太阳月亮一样,也是东升西没的。恒星的东升西没,是步伐一致的;它们在自东向西的移动过程中,总是保持着它们原有的形状,并不走样。古代,人们以为这些恒星都是嵌在一个大球殼上面的,他们认为恒星的东升西没是球殼庄绕着地球转的结果。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现在我们知道,恒星所以会绕着地球东升西没,是地球在自西向东旋转的结果。地球一昼夜自转一周,所以恒星的东升西没也是以一昼夜为周期的,我们称这种恒星的移转为“周  相似文献   

19.
赫罗图是天体物理学的重要工具,从赫罗图上可以解读恒星的光度、温度、光谱型等信息,通过恒星在赫罗图上的分布情况,可以阐释恒星的大小,恒星质量和年龄的关系,恒星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白矮星     
上个世纪初天文学家发现了白矮星。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们颜色偏白,说明表面温度很高,可是发出的光却很弱。一般恒星的光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恒星的温度;二是恒星的大小;温度越高,恒星越大(相当于发光面积越大),整颗星发出的光就越强。现在白矮星温度高,光度反而低,这只能说明它们个头非常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