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icaps、自动站、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6月25日锡林郭勒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受高空槽和低层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具备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合抬升条件等使强对流得以维持发展,分析雷达资料可知,前期65 dBz的强回波,较强的环境风切变等特征指示冰雹天气的产生;后期的强回...  相似文献   

2.
利用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数据和新一代单站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6日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地面飑线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本次过程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副高西伸北抬的过程之中,高空干冷,低层暖湿;飑线过境前后风向突变、风力猛增、气压涌升、气温急降、相对湿度大幅上升;地面能量堆积,中低层存在能量锋区,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低层强烈的垂直上升速度,水汽通量散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这些因素都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雷达回波显示,六合地区雷暴单体的右侧有明显的阵风锋,同时在回波的左前方有明显弱窄带回波,对应雷暴单体后侧的出流边界,强风速带紧贴雷暴单体的右前方,后侧辐散区域对应雷暴内部冷下沉气流在地面扩散和暖空气交汇后形成的一道飑锋,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质心迅速下降,这些特征对灾害性大风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数值产品及物理量场,对2013年2月28日及3月9日两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8日暴雪是由高空槽前暖锋产生的暴雪天气,降雪前700百帕为上升运动区,并有较强的西南低空急流,3月8日降雪过程强度次于前次过程,但范围广,影响区域大,主要是受高空槽和发展的蒙古低压共同影响。两次降雪过程均有较好的垂直上升运动和低空急流,铺垫了本地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高低空抽吸作用配置较好:牡丹江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  相似文献   

4.
江瑶  冯爽  程莹 《科技通报》2021,37(4):23-27,32
2019年10~12月,浙江人工增雨作业共227次,为历年来最多且远超其它月份.利用10~12月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探空反演资料进行分析,将适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类型分为五类,分别是冷空气型、切变线型、高空槽型、台风型和低空急流型,其中冷空气是最宜开展人工增雨的影响系统.根据各天气系统的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14)
对2012年6月17至18日杭州、绍兴和宁波北部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两槽一脊,西风带为"双阻型",且冷空气活动强盛的大环流形势下发生的,同时浙中北地区处于水汽和风速的辐合中心附近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水汽输送充足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西宁雷达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西南暖湿气流、地面冷锋以及西宁西南方的雷暴与西北方向的新生雷暴合并加强,共同导致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4 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小灶火、格尔木、诺木洪、都兰)常规地面、探空资料及沙尘暴监测资料,对2020年6月29日至30日柴达木盆地南缘沙尘暴天气的地面及高空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能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偏高、降水偏少,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气候背景;高空槽及地面冷锋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回波、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带的移出而结束。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29日至7月2日,四川省受高空槽影响,出现了进入该年份后影响范围最广、降雨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高空形势、中尺度分析及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分析得出:盆地上空深厚的高空槽及稳定少动的西南涡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高层分流区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上干下湿的层结配置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雷暴天气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对流性天气,是异种电荷云层互相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剧烈放电现象。当大气不稳定以及出现高空急流时都会增加雷暴的几率,而雷暴发生后也会带来巨大的气流波动,导致冷空气的下沉,并形成冷高压,产生大风和下击暴流,并出现阵风锋,因此一般会伴随暴风、暴雨、冰雹、暴雪等极端的气候变化。本文以陕西地区为例,对雷暴天气的形成进行探讨,并讨论雷暴天气是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70~2007年隆子站38a雷暴资料,对历年该地区河谷地带的雷暴分布规律及发生时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4.5d,年最多雷暴日数达84d,年最少雷暴日数47d;雷暴集中出现在4~10月,其中68%集中出现在6~8月,94%集中出现在5-9月份;从日变化来看,90%以上的雷暴出现在每日的13~20h,70%的集中出现在13~17h,峰值出现在17h左右,13h之前和20h过后的雷暴10%;雷暴最早出现在3月份,最晚结束在10月份,平均初终间隔日数为170d。  相似文献   

12.
黄云辉 《科技风》2013,(14):87-88
通过对得荣历年雷暴典型个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得荣雷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一天中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夜间。同时得荣雷暴还具有初雷早,则终雷晚;初雷晚,则终雷早的气候特征。普查得荣历史资料,得荣雷暴的天气形势主要有高空槽(切变线)型、副热带高压西侧湿区型、冷锋型等三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实况资料对2018年7月24日—25日兴安盟一次受台风影响产生双雨带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阶段降水(24日04时—20时)主要受高空槽东移的影响,配合下游强而偏北的副热带高压,给兴安盟北部地区带来大雨、暴雨天气.第二阶段降水(24日20时—25日20时)主要受台风"安比"登陆后减弱变性为温带气旋的残...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昌都站1971~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雷暴的年、季、月、日、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期、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强雷暴日数。结果表明:昌都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尤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3~20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30年昌都雷暴日数、雷暴持续期、强雷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略有推迟,终日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15.
廖红 《科技风》2012,(15):189
根据重庆机场近2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重庆机场雷暴气候特征及影响雷暴产生的环流形势,并结合人工观测经验及雷达监测总结出雷暴天气观测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呼和浩特机场2012-2017年雷暴观测资料,得出呼和浩特年雷暴平均日数为40.6d,初雷日期逐渐提早,最晚终雷日期逐渐退后,但年雷暴次数无明显变化趋势;分析了2017年9月22日的强雷暴天气的发展过程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表明强雷暴过境时,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均会发生强烈变化,且它们的变化均与雷暴伴随的强降水及冰雹的开始停止及变化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2017年06月05日,兰州中川机场发生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EC细网格资料,结合实况背景场,对强雷雨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1.本次过程属于西北气流型。高空槽后强冷平流,低层午后增温热力不稳定造成了本次过程的发生。2.中低层热力不稳定,700h Pa风速辐合线提供动力抬升,明显的垂直运动是本次过程的基础条件。3.中低层充沛的水汽含量、明显的水汽积累,形成了深厚湿层,是强雷雨发生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27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飑线过境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低空存在急流、中空强冷空气的加入是一般风暴向强风暴的转化条件;阵风锋、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的出现能够为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11)
2011年9月8日在甘肃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雷暴过程,同时还伴有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探讨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结构和形成机理,用WRF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研究。利用嵌套网格计算技术,在4km嵌套高分辨模式中选择多微理过程的微物理量显示计算,对该雷暴过程的天气系统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获得了对流云带和雷暴强回波中心较好的模拟。分析发现,新疆干冷空气南下造成环境降温,700hPa切变线激发对流的发展,低层高湿和充足的水汽输送是本次雷暴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Micaps和NCEP资料,分析了2015年4月初赤峰市久旱转雨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结论如下:前期3月份是暖干的气候背景,研究区域(1150E~1250E、400N~500N)处于500hPa槽后西北气流中,高度场比历年偏高30gpm以上;正变高中心位置在1400E~1800E、400N~600N范围内,中心强度为60gpm。低层是西北风距平流场,不利偏南水汽向研究区域输送。进入4月份环流发生调整,研究区域处于500hPa槽区,接近冷湿环流形势;高度场比历年偏低40gpm以下,负变高中心位置在1100E~1250E、400N~500N范围内,中心强度为-50gpm。低层位于气旋性环流顶部偏东风距平流场内,多低值系统活动,具备偏南和偏东风输送的水汽条件。暖干的环流背景下,研究区域冷空气活动频数少,位置偏北,强度偏弱,高温少雨;而冷湿的环流背景与之相反,冷空气过程较多,有利研究区域低温多雨。环流调整后,4月2日和11日至13日赤峰市出现两次高空槽配合地面气旋影响的暴雪天气过程,解除了干旱。两次降雪过程中,都适时进行了有效的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