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本是通浴小说,民间流传“老不看三国,少不读红楼”,这句俗语从一个侧面说明《红楼梦》存在着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但在我的印象里,《红楼梦》早已登上大雅之堂,《红楼梦》的解释权在专家手里。我所理解的红学专家,就是穷其一生或者半生或者至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红楼梦》并卓有见解的人。这样的想法也许并不止我有,  相似文献   

2.
李颉是87版《红楼梦》剧组的副导演。1983年从长春电影制片厂被借调到《红楼梦》剧组,只一个任务——挑选和训练演员。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6-27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脂扮英雄"这一首创的文学词语,可以作为《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别称。它是全书主旨精神,也是曹雪芹所以著书的目的。本书汇红楼女性凡108人,以诗、文配图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对《红楼梦》中脂粉英雄激赏之情。诗、笺为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配。图为清代红楼名画家改琦绘。本文选编自该书序言。  相似文献   

5.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的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封建文明,如衣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娱乐文化、医药文化等等,是曹雪芹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其巾的成就是红学和曹学研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红楼梦》中蕴含各种思想,几乎每一行业都可以在该书中找到本行业的话题,例如企业家们在讨论王熙凤的管理思想,以对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1994年在中国古代文学界产生轰动效应的图书,莫过于花城出版社的两部关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新书:程甲本《红楼梦》和《红楼新辩》。 程甲本《红楼梦》,在花城版欧阳健等人校注本之前,已有北师大出版社版的张俊等人校注本。从版本学的角度看,两种版本没有什么重大的差异;唯一不同之处是张校本参校过脂本,欧阳校本只参校程高本。这细微的差异,反映了一种自觉的、目的明确的学术行为 这就是:花城版程甲本《红楼梦》的刊行目的,不在于版本的异同,而是为了“重新确认程甲本《红楼梦》真本的崇高地位。”(花城本前言)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楼”的真实与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少有一本书,能像《红楼梦》一样引发如此多的争议。从书中的人物到主旨,从结构到结局,这部小说留给人们的谜团远比它所写到的内容多。正如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部《红楼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何卫国 《现代传播》2014,(4):96-100
上海是我国早期红楼电影摄制重地。受海派文化开放性、世俗化、个性化与商业性的影响,早期上海红楼电影既有古装片,也有时装片;几乎都以宝黛爱情、"红楼二尤"故事为中心,体现了鲜明的反封建婚姻制度的时代主题;在情节构建上也颇为新奇,为后世《红楼梦》影视改编积累了经验。上海红楼电影还非常注重广告宣传,影片公司发行的《〈红楼梦〉特刊》为早期红楼电影的摄制、发行与观影活动等留存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近日,随着重拍《红楼梦》及海选主要演员的喧嚣,关于《红楼梦》的种种民间记忆和学说纷争再次成为大家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至今,小说《红楼梦》的发行就超过1千万册,各类版本数十种,仅人民出版社就再版122次。更毋论几近泛滥的各种红学研究书籍不计其数。《红楼梦》的流传时间之长、阅读人数之巨、传播范围之广,为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之最毫不为过。无论时代变迁,无论是市井民间还是官场政治,学士或是草民,每个人都勾画着自己心中的宝哥哥和林妹妹,都有着一个百转曲折的大观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红楼”  相似文献   

12.
关德洪 《新闻知识》2007,(10):76-77
20年前,由著名导演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吸引了亿万观众,长播不衰,成为经典;20年后,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将重回大观园,再谱新《红楼》:北京电视台携手中影集团,投巨资,请名导,在世界范围内海选演员。  相似文献   

13.
七月二十三日,获温州(古称永嘉)一不相识老同志来信,信中询谓:"阅周汝昌先生近著《红楼梦的真故事》,他认为程刊本是‘乾隆、和坤共同策划、程高等文士炮制、最后由宫内武英殿的四库全书修书处的专设木活木字排印的——亦即官方特许,专卖的新书!’据先生关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论述和提供的丛书之一《农书》卷三的影印页,对照程刊本,不仅行格不一,木活字的大小、字体也迥异。不知先生以为然否?"写这封询函的人,名金品芳,信中自介"以前我在政界工作,1990年离休后才开始从事红学版本的探讨。现虽年近古稀,但在红学界仍是一名新兵。"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把曹雪芹写的前80回比喻成断臂的维纳斯。从较早的逍遥子,到著名的高鹗,再到现在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仿佛是一道屏障,难以跨越却又勾魂摄魄。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来我给新闻班讲课中,总是极力推崇《红楼梦》。这因为在我自己的26年的新闻实践中,总觉得《红楼梦》同记者应该结成“忘年交”。因而每每想写一篇“记者与《红楼梦》”的文章,揭示一下《红楼梦》对记者和新闻写作的好处,但由于属一孔之见,是否有普遍意义,不得而知。小时读《红楼梦》,总觉得写的尽是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和谈情说爱的生活小事,婆婆妈妈的,读不入去;当时爱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尽管是半文半白,但写的“打仗”,仍然囫囵吞枣地将它读完了。到了大学,才通读了《红楼梦》。工作之后,随着阅历的加深,才体会到《红楼梦》是一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6.
白盾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史论》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该书最突出的学术价值之一,是入乎红学其内而能出乎其外,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之“泛文本”的阅读解析,破除了二百余年难以回避亦难以索解的“红楼之魇”。“引论”一章便由此入手破译“红魇一梦二百年”,得出其恶...  相似文献   

17.
我写下的这个题目是《萧剑集》作者为自序所加的标题。集之作者粱先生是原任山西大学中文系、现任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精研古代文学,尤深于《红楼梦》的研究。 只看《萧剑集》这一书名,很像一本随笔、散文乃至诗词之类的集子,实则是一部学术文集──这种为书题名的风格,本身就表明他有才华气概,不是世上常见的平庸死板的“学者”,那么没有文采,枯燥乏味得让人敬而远之。这儿有“心光”四射──何谓“心光”?精神、智慧、学识、才气,甚至“灵性”(雪芹用语),都可包涵在内。这方是中华文化的质索所培养出来的高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4-26
近日,随着重拍《红楼梦》及海选主要演员的喧嚣,关于《红楼梦》的种种民间记忆和学说纷争再次成为大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在浩浩荡荡的红学研究队伍里,有一项内容可能是红学家们所忽略,却是我们新闻人所注意到的,那就是《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新闻”这个词语,几次言及新闻的相关内容,并且与现代新闻有了很多相近的特性,这对于我们考查新闻的起源和发展,探讨新闻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部具有相当文化品位和深厚学术含量的研究专著,更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导读书。通过它,读者读《红楼梦》,可以读得更明白、更有趣、更有益,进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滋润灵魂,升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