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和道教的经典,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道"虽不仅限于道家,却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其整个哲学系统都是随着"道"而展开的。本文借鉴观念史研究方法,考察"道"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接受流变,以此为个案剖析国学话语海外传播的途径与效果。一、God/Creator——基督教神学的借体重生《道德经》初入英语世界之际,由于语言的隔阂和传  相似文献   

2.
孙轶 《文化交流》2009,(11):64-68
我有蓝色的眼睛/我早已看过《西游记》和《道德经》……我有个中国灵魂/我上辈子一定是中国人/你们叫我老外/我却叫你们同胞们……  相似文献   

3.
《老子》也叫《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却包括了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宇宙论、人生论、认识论、养生论,政治论、军事论等深广的内容。是两千多年来注家最多、解说不一,争论最多的古典名著。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字翻译最多的中国书籍。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中,注家之多,首推《老子》。元朝大德乙已年(公元1305年),天师张与才在杜道坚《道德经原旨》序中说:“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家”。这个数字今天已难确考。明代焦竑《老子翼、附录》中记载了唐代杜光庭笺注《老子》六十余家的书名。宋代董(卜回辶)作《广川藏书志》,发现十四种注本不著录于新旧唐书艺文志。他指出:“志所著录犹有未尽,惜乎名存而书亡者,十盖八,九也!”历史上见于著录的注本在宋代已十有八、九散失。而未曾著录却早已亡佚的又不知有多少。保守一些估计,古代注解《老子》的至少一千  相似文献   

4.
甄海娟 《文化学刊》2022,(12):175-178
《道德经》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而在这部著作当中,老子将自己的“得失观”划分为辩证存在的关系,认为“得”与“失”既是对立的,又存在相互依存、制衡的关系。在老子看来,人生在世的“得”与“失”并不是绝对的,而如何看待一时的“得失”,关键在于人的“心态”。他也尝试通过疏导和引领,帮助人们摆脱内心短暂的困惑,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用平和的眼光看待“得失”。老子《道德经》中表现出的“得失观”不仅在当时具备超前性,即使是在辗转千年的现代,对于人们也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得失观”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当代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惑,详细分析了《道德经》中“得失观”对当代人的启示,旨在从思想和心态上帮助当代人解开疑惑,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5.
段俊平 《职业圈》2014,(10):2-2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被大多中国人所熟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属性,看待一个事物要辩证地看它的正反两面,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大成,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揭示了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远超从前,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从前的但求温饱的年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和对养生的高度重视。养,即保养、调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之意。中医养生的方式有许多,其中不乏坚持运动、食疗养生、针灸理疗、中药调理,等等。但究其根源,万病皆由心生,因此养生必先养心。老子《道德经》中蕴藏了丰富的养生思想,指出要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尊重规律,要学会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本文将对《道德经》中涉及养生观的部分作简要分析,以求从圣人老子的典籍中收获一二。  相似文献   

7.
叶建华 《职业圈》2010,(13):54-55
老子作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一座丰碑。《道德经》道尽了自然、人生、政治、军事、经济的真谛。尤其是他的“无为而治”思想,2000多年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甚至含垢蒙尘。今天的炎黄子孙不仅要给“无为而治”思想正本清源,而且应当弘扬光大,让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升华为“无为效应”,使其造福华夏,福泽寰宇。  相似文献   

8.
沈娴 《文化交流》2012,(12):16-20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莫言的获奖,除了其作品文学价值本身,译者也功不可没。正是这些"中国文化的使者",使莫言的作品冲破了语言的隔阂,为世界所认同。莫言之"言"与大多数之"莫言"1988年,《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了金熊奖,这让莫言笔下"超越故乡"、成为中国缩影的"高密东北乡"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为人所知。莫言说:"电影是冲开了一条路,让灯光照在我们身上,能不能持续  相似文献   

9.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0):64-64
"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周宁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共9种,已经出版8种,分别为《西欧的中国形象》、《美国的中国形象》、《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印度的中国形象》、《日本的中国形象》、《东南亚的中国形象》、《阿拉伯的中国形象》、《非洲的中国形象》,《拉丁美洲的中国形象》待出。丛书研究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距今约2500年前中国春秋时代成书的《孙子兵法》,内容精博深邃,被誉为“兵学圣典”。它的精辟的哲理、深奥的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已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军事以外的企业管理、商业竞争和体育竞赛等诸多领域。但是将兵学运用于医学,还要首推中国中医。中国古代的医学家——战国时的扁鹊、唐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斯诺这个名字,在中 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著名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曾经震惊世界, 这部典范之作也奠定了斯诺在世 界新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这使得一直只关心欧美国家的西方主流媒体,突然将目光投向中国,形成了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热”现象……“世界正在向北京走来”是我不久前在《纽约时报》总部讲的。我四月份来过北京,看到北京到处都在建设,即使在纽约,发展也没有这么快。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评述: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比利时著名电影评论家路易·丹维尔在不久前举办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样说。在这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十分走俏,揭幕影片是中国导演徐克的《七剑》,压轴的则是中国导演陈可辛的《如果爱》;华人导演关锦鹏执导、郑秀文主演的影片《长恨歌》成为惟一一部角逐金狮奖的华语片。无独有偶,今年3月第22届比利时布鲁日国际电影节上,开幕电影是中国导演贾章柯的《世界》。“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极好的窗口。与其说,中国电影走俏欧洲,不如说整个中国让欧洲着迷。”路易·丹维尔先生评价说。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德经》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很少,其中的"音声相和"可认为是老子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音乐观。史学界和音乐学界对"‘音声相和’即强调音乐是和谐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这一观点是基本认同的,但对"音""声"的概念及"和"的方式各有说辞、见仁见智。要想了解老子的音乐观,首先要摆脱惯常的逻辑和推理,对《道德经》进行系统研读,如此方能解读其真义。从"音声相和"一词逆推出预设结论,再以儒家孔子音乐观之相互比较,得出老子音乐观所具有的高度哲学内涵及对当下音乐发展的意向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08,(9):61-6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元化。近3万名境外记者来到中国进行采访,面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奥运外宣舞台,中国的新闻发布工作也将接受来自世界的检验。最近,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编辑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其电视蓝的封面底色,就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厅标志性的背景板一样醒目、熟悉,而简明、规范、实用也是这本手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成为胡锦涛访美期间一个有意味的插曲。新华社对外部积极呼应海外分社报道,在北京连发三稿:《感动中国的面孔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世界十字路口”讲述真实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片制作团队讲述创作故事》、《探寻国家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被法新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海内外英文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17.
潘天翠 《对外大传播》2005,(3):37-39,43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的华文旗舰报纸,它的前身是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1983年3月16日,这两家历史悠久的报纸合并,共同出版了《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该报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文大报,也是惟一获得中国官方批准在中国销售的外国中文报纸,另外它也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文莱等地少量发行。《联合早报》在新闻、评论、副刊及编排、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现在日发行量已达19.5万份。该报的电子版创办于1995年,是东南亚国家上网最早的一家华文报纸。目前是世界最主要的华文新闻网站之一,每日页览量高达200万。2003年,当新加坡人北上中国寻找商业和工作机会,新加坡公司纷纷制定“中国策略”,试图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大展拳脚,拓展业务的时候,《联合早报》立刻做出了针对中国的改革——中国新闻的版面增加了两版,该报派驻中国的特派员也增加了一倍。早报网对中国的报道和分析一直秉持着“角度积极、实事求是、平衡报道、深入剖析”的方针,抱着积极促进中新交流、积极看待中国发展的态度,期望成为中新两国交往的桥梁。今年3月4日,本刊记者走进了该报驻北京代表处与首席特派员李慧玲女士进行了深入交谈,看看这位在新加坡出生,在英国接受教育的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是怎样看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黄鸣奋怀着“身在江海上,运连京国深”(王昌龄《别刘讠胥》)的“使命感”,含辛茹苦地完成了新著《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此书的出版,是十分适时和具有重大文化交流意义的;同时,它也是一部颇具学术研究价值的书。中国古典文学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它的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是党和人民最主要的舆论喉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报,其发展经历也是新中国成长的写照。《人民日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有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学界经常拿它与西方百年老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相提并论,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