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说--即"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在我国译界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且被不着边际的拔高和神化.究竟,"化境"说是"翻译的理想"还是"理想的翻译",何谓化境之作,引起各学者纷纷探讨.而被许多译家奉为楷模的杨必译<名利场>正是文学翻译"化境"的体现,其中词语层面的细致处理和句子结构的成功转换,充分彰显了译者高超的翻译手法及臻于化境的艺术手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英汉机器翻译发展迅速,已走进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阶段并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然而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英汉机器翻译还不可能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平.我们应对英汉机器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共同探讨其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许渊冲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三美论"为基础,通过实例较为系统地对比、分析、总结许渊冲所译的《西厢记》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原文,认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果然精彩纷呈,是其"三美论"的典范,值得广大文学翻译工作者及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标题的翻译应该体现"真实、准确、生动、抢眼"等特点,这一特点的处理主要集中在词汇上。文章认为,西方学者提出的"功能对等"原则可以借鉴作为指导新闻标题翻译的理论依据。文章在简要介绍"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用实例证明了在新闻标题翻译中要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同时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在新闻标题的实际翻译中如何运用"功能对等"的原则,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传达.而意义的准确传达离不开译者对语境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阐述了翻译中"意"和"境"的关系,认为通过充分解读"境"有助于确定词义、识别文体意义、传递文化意义、领会作者意图,从而将"意"准确传达,因此,翻译时必须重视"境"的析解.  相似文献   

6.
略论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及其语用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存在如乱译、误译、语用错误、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译者的中英语言知识水平不高和对中英语言、社会和文化的差异知之甚少,特别是违背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忽视公示语翻译的语用功能和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社会、文化差异,重视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英译的语用意义和语用得体性入手,探讨可行的语用翻译策略.以达到规范翻译行为,提高翻译质量,准确传达信息,有效地进行对外交流和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翻译史,严复自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对我国翻译的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从笔者对英国著名女作家A.S.拜厄特的文学评论集《论历史和故事》的部分章节翻译的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信达雅"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慧 《文教资料》2008,(31):39-40
近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对译者关注程度的提高,译者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翻译主体性研究"浪潮的掀起,译者获得了新生和更大的自由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此外,译者在发挥其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主体的存在,在"主体间性"中把握"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Eugene A.Nida(奈达)的"翻译过程"(tran slation process)原理为指导,从语法分析过程和语义分析过程论述中英语言翻译中"翻译过程"原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