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郑璐  郑瑶 《华章》2012,(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加速期,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旧式现代性向新式现代性转型,经济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必然引发传统价值体系产生深刻裂痕.我国的少数民族妇女作为一支庞大的队伍也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她们正用自身的努力,改变着自己传统的社会地位.本文主要从社会变迁大背景下,探讨少数民族女性地位的现状和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治理理念,随着政治语境的变迁,它们都面临着现代转型问题,中国传统义利观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对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问题,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有为和严复曾进行过积极的理论思考,这种思考充分体现在他们各自对于求富规划的建构当中。通过分析康有为和严复的求富规划,我们认识到他们对中国传统义利观进行了颠覆性处理,不过他们两人在对待重商主义问题上却都持有一种支持-反对的摇摆立场,充满着浓浓的暧昧情味。遵循康有为和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逻辑,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思想转型的机制、特征和不足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客观认知。基于这种客观认知,我们能够取长补短,进而有助于提升当前中国社会治理质量。实际上,康有为和严复以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思考为节点,展现了一幅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转型图像。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体制维度考量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科学技术在近代已成为一种社会制度;中国传统文化漠视技术,技术的社会功能未受到社会重视;从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向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社会的功利和促进社会进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阻碍了技术社会化;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以其对人文、伦理的关怀以及"天人合一"的基本观念,对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制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画的现代化转型并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它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而逐渐形成异于传统书画的面貌,这种转型无疑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的被迫回应和文化主动选择的结果。伴随着中国社会惨烈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书画分别走上了不同的转型之路,一是复古而求新,一是借鉴西洋写实主义传统,这两者都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现代化结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课题。从社会、历史、系统的视野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包含思维转型、主题转型、目标转型、内容转型、载体转型和方法转型等一系列转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参政意识,使中国人民的组织意识渐趋政党化、中国国民的社会意识逐渐理性化,而且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社会意识之门,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完整转变。  相似文献   

8.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20日,“第四届桂子山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在云端顺利召开,其主题为“翻译与中国的现代转型”。“传统”与“现代”两个概念在中国的诞生经历了从欧美到东洋再到中国的跨语际翻译和旅行:“传统”一词从传统语义转向现代语义,“现代”一词从无到有,反映了传统到现代转型中新思想和新概念的诞生。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翻译奠定了现代社会观念变迁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知识的诞生,鼓舞了清末民初的制度探索,促进了文化构建的日趋理性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 ,乡村民众的公益观念表现为家族外部公益观念的淡漠和狭隘的家族内部公益观。进入近代 ,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 ,乡村民众的公益观念也逐步冲突血缘的局限 ,向更广泛的地域范围扩展。这一过程与当时社会大转型的时代潮流是同步的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形态转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战争、暴力革命的方式,惟独日本两次通过改革实现了社会形态转型。究其原因,一是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有关;二是与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特点有关;三是危机局势下,统治阶级的分化为转型提供了阶级前提;四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也给日本提供了自我调整和转型的机会。日本两次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形态转型,其方式独特,成就惊人。但是,时间较长、弊端明显。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现代性转型问题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一个具有强烈区域性和民族性特质的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从文化权力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层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前凉山彝族传统社会的内卷化与其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紧密相关,同时现代性转型中文化权力主体的置换加速了其传统社会的解构,传统和现代脱节甚至对立,各种外来权力话语体系的冲击,造成当地传统文化断裂,社会结构瓦解文化认同多元泛化,从传统的主体性、主导性族群蜕变为现代性语境中的边缘群体,致使当地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阻力增大,过程缓慢,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理性的解体和人性的迷惘,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的异化和后现代主义的泛滥,个体的人作为物质存在的痕迹压倒了精神自我。在当代,传统的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社会向以“商品——市场”为中心的社会转型,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转型令传统统一的价值体系的根基分崩离析。当代学生处于这一转型社会,道德的成长遭遇着以下四个阻碍。  相似文献   

1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陈炽正处于这个转型时期的非常时代即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代。作为一名背离传统思想的有志之士。他为追求国家富强、探寻经国要术,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整顿吏治、改革司法制度、设议院、采取君主立宪政体等诸多有价值、有远见的政治改良主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概而言之是四重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工业化向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转型;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自觉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循环;三是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四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于全方位变革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背景催生了不同于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型管理思想。由于产生于社会转型期,转型管理思想与稳定状态下的管理思想不同,表现出传统与西化并存、市场与计划并存、传统与发展并存等特点。中国的社会转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代表性,因而中国在转型期产生的转型管理思想能够对即将转型的国家和地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管理经验和智慧借鉴,同时丰富世界管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及职业变革为导向,晚清时期,随着社会近代转型的开启,传统职业教育逐渐向近代职业教育演变,其主要表现为新式职业学校教育的创立与传统职业教育形式的嬗变。晚清时期职业教育的转型以移植为主要特征,在传统封建社会里,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成熟,转型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转型与高等教育育人观的转变吴秀琴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历经变迁,这种变迁最深层次地反映在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变迁是文化转型中对教育影响最为深刻的方面,它决定了高等教育的育人观念。本文从传...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的发展对文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就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叙事立场的转型作一阐释,通过梳理发现这一转型大致是从传统乡土叙事转到了现代和后现代意识下的叙事,并出现了叙事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长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社会发生急剧的变革。作为内陆省会城市的长沙,其发展也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