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植入式营销异军突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如何植入才能发挥营销的最佳效果,却值得深思与探讨。从剖析旅游植入式营销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其优势入手,结合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以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受双方这三个角度为落脚点,对旅游植入式营销的运作模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在生活中消费娱乐并在娱乐中体验消费,娱乐化成为消费趋势。广告也逐渐发展成用娱乐的方式来行销,因此,植入式广告大行其道。我们可从品牌符号意义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等方面来探讨植入式广告的运作策略,分析植入式广告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流程,构建出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图,分析其发展趋势,以便能对业界更好地运用植入式广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Web2.0环境下的“病毒式营销”将网络用户定位为广告信息的传播主体,其发起方式与现代信息传播中的“议程设置”非常相似。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参照,对“病毒式营销”发起环节的话题设置、如何通过话题设置实现营销效果及“病毒式营销”的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大部分的旅游营销学者们还在对"无障碍旅游协作区"、"旅游圈"等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津津乐道时,在珠三角,一个以客源地大型组团社为中心,整合客源市场的媒体、销售门市、游客组织和其它营销渠道,同时整合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把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的旅游营销圈早已经出现。旅游营销圈实现了旅游整合营销的再整合,是整合营销在旅游行业的更高形式,其形成与运行过程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值得学术界着力关注。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营销已经成为目的地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运用IMC(整合营销传播)思想,构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的IMC营销模式,并且着重讨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组织、旅游产品、目标市场、旅游形象及传播手段等整合营销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旅游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先于旅游者进入目的地之前宣传自身旅游形象的关键武器,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旅游目的地的兴盛。伴随旅游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在智慧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旅游四地营销模式,并针对这一模式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全方位的实现旅游目的地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7.
绿色营销的提出深刻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游客视角下旅游景区绿色营销模型的构建,强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调研收集游客需求,建立游客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绿色营销。在营销过程中采用三向沟通的方式,将游客、景区、生态环境反馈信息保存在数据库,并把这些反馈信息作为下次策略制定、实施的参考。通过如此反复循环的过程,实现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训旅游是极具成长性的高端旅游产品,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业态形式。在现代服务业阶段,培训旅游将传统培训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使其成为企事业组织恢复员工再生产动力的重要措施。在通过对培训旅游内涵阐述之后,提出培训旅游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就低碳经济形势下对旅游市场营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索符合低碳经济要求、实现低碳旅游发展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苏联政府信用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相对稳定时期、缓慢衰减时期、急剧衰减时期,在74年苏联史中,作为政府信用四个主要支柱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公平、腐败控制在三个时期里有不同的变化。自1975年起,苏联经济发展速度逐步下降,政治民主停滞不前,官僚特权阶层的腐败和社会不公渐趋恶化,由此,苏联政府信用危机日渐加深,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未能成功地重构政府信用支柱,导致苏共败亡。苏联政府信用衰减史告诉我们,为维护和提升政府信用,增强执政合法性,执政党必须全面重视政府信用的四个主要支柱,并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俱进重构政府信用支柱。  相似文献   

12.
政府失灵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公共选择学派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提出了“政府失灵”理论。并详细分析了政府失灵的表现和解决对策,认识这一理论成果,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政府信用的缺失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有一些行为超出民众的预期,造成信用的缺失。信用的缺失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只有认识了信用的缺失及其危害,才能在政府行为中更好地防范。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如何有效地全面推进法治行政、责任行政、透明行政,提高政府信用,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阐述政府信用建设的意义,分析政府信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用总是贯穿在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之中。从空间视角看,政府信用表现在一切公共管理活动之中,政府均应遵守信用原则,主要包括政治信用、经济信用、文化教育信用、医疗卫生信用等方面;从时间视角看,政府信用表现在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之中,主要有信用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失信补救和惩罚机制等内容;从政府信用的保障机制看,主要有依法行政,严格履行政府职能,按流程办事,信息公开等。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政府失灵。由于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民众的“搭便车”行为、多重委托代理制约的失效及民主决策制度的内在缺陷,加上政府运作过程不确定因素使公共政策先天不足,导致政府失灵;由于公共政策本身的低效率、公共政策执行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本身不断扩张、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寻租使公共政策后天失调,导致政府失灵。解决政府失灵的关键是对症下药,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17.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实践证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出现失灵,同样政府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干预也会出现失灵。而政府失灵的原因是多样的,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失灵问题有其特殊性。我们要针对政府失灵的根源,建立起有效防范和治理政府失灵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上台后,着手调整斯大林时期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非斯大林化”的尝试,特别是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开了问题的盖子,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波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以此为契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全面审视苏联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非苏联化”的探索,立足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摸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行政分权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政府信用危机也在竞争中凸显出来,政府的信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于政府信用也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是有序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于政府信用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则是无序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带来的消极效应。针对于消极政府竞争行为对于政府信用的破坏,需要从构建"服务性政府""、信用政府、"消减社会不公、构建多中心的信用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一困局。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用是政府乃至国家能否立足现代社会的关键所在,政府信用的建立与政府行为密不可分。它有赖于政府行为合法化的程度,也有赖于政府人员自身的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