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德裔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被授予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决定中赞美她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者的境况”。米勒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创立以来第12位女性获奖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翻译发表的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作品,我所看到的仅有一篇,即由贺骥翻译的短篇小说<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8000字左右,发表在<世界文学>2003年第5期的"德国当代短篇小说小辑"里,置11篇作品的第2条,也算睁了半只慧眼,十分难得.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上)》2010,(3):159-160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的新书《呼吸钟摆》,讲述的是发生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劳改营里的故事。《呼吸钟摆》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1945年,按照斯大林的指示,所有17岁至45岁的罗马尼亚籍德国人都被运往苏联的劳改营,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长达五年之久,衣食无着,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这部小说由64个章节构成,每一章都反映了劳改营里地狱般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学皇冠上最耀目的明珠,“诺贝尔文学奖”白1901年设立以来,已成为众多热爱文学、致力于文学创作的文人作家们一生追逐的梦想。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蟾宫折桂,这是一条多么艰辛、布满荆棘的小路,又是一条多么光荣、神圣的道路。一百年来,那些有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更成为文学殿堂中的幸运儿.广泛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羡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文学家们要想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为中华民族争光,就必须广泛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手法,尤其是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的有益经验,撷其精华、挹其芳润,才能使中国当代文学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学之林。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对于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的文学作品、创作方法、文学思想进行深入、详致地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6.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关注人类存在的可能性,流亡是人类存在的诸多不同的可能性中最为独特的。昆德拉对于流亡境遇下的人类生命存在的思索与他的小说观念直接相关,正是契合着自己的小说观念,昆德拉书写了流亡境遇和流亡人物。  相似文献   

7.
冯至关于伍子胥逃亡的故事创作,经过了十几年的酝酿,每一次酝酿都与冯至自身颠簸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直至最后成书。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酝酿与创作,冯至在无形中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使得《伍子胥》的成书过程或多或少直接承担了十几年间冯至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上的某些变迁。冯至赋予“流亡”以现代的意义,同时他也在对“伍子胥流亡”的审视中,寻找着自己的“流亡的归宿”。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全球对中文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中国学界对其作品与翻译的关系的讨论.翻译是中文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另一位亚洲作家泰戈尔获奖的经验谈起,分析莫言作品的翻译是如何在意识形态操控下走上世界文学的舞台,以及对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米兰·昆德拉作为一位移民作家,在他的小说《无知》中将自身对流亡的深刻体验与哲学思索融合在一起,探询了人在流亡这一特殊境遇下的生命存在,也向世人宣告了自己“流亡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京派女作家是继文研会女作家之后,与"左联"女作家并立、成就显著的女性书写群体.本文仅从叙事艺术的绘画、雕刻、建筑美,探究京派女作家小说审美的形式特征,总结其艺术创造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德国移民女作家频频问鼎各类文学奖项,在德国以及世界文坛广受瞩目,成为德国文坛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基于此,逐一介绍目前德国重要的移民女作家及其创作,评价她们的文学表现,探讨她们群体性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女性写作在全球化进程和多元化社会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从表现形式上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多种条件偶然聚合在一起的反映;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莫言获奖的“必然”因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作品的社会使命感、创作的个性化以及作品的影响力.本文将在哲学视角下对该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隐藏的深层规律及其给当代中国寻求文化自觉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以三代女作家冰心、丁玲、张爱玲为主)的母爱与其创作的关系,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关系,寻找母亲形象所折射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专注于70后女作家成长主题研究,结合大量的文本,主要从童年、青春等方面展开论述,考量了70后女作家在表现成长题材方面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流散文学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本文就从两位印裔女作家的作品入手进行分析,以文化视角对流散文学蕴含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透过作品寻找流散文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个较为崭新的角度将红楼梦与现代女作家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它既依托于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现代女作家的作品,同时又要拨开红楼梦的芸芸众相,从中找寻它和现代女作家作品相类似的诸多细节、关联.文章从《红楼梦》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女作家研究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研究的对策建议和重点难点;创新之处及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几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能深刻洞悉红楼梦作为经典的魅力,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解读现代女作家及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文本意义在文学接受这一再创造环节上具有无限生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00年前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人有机会发现东方。20世纪后期以来,先后有十几位东方作家获奖,体现了西方人对东方的主动发现和对东方文化的不断接受。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具有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获奖的东方作家大多具有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在创作和演讲中突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东方文化元素。同时,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是东方文化百年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东方文化复兴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疆哈萨克女作家的多元文化视野和开放的多元文化心态,使得她们的精神旨趣与中国女性文学有着许多共性;使她们的创作富有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文化特征。或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关怀;或表现出以女性文化为主体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审美特征;或表现出女性意识与生命意识、与人性真善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如果谁家的孩子在国外读书,周围人投去的可能是艳羡的目光,可有谁去想艳羡的背后父母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孩子呢?他们是否实现了父母的希望?他们幸福着还是痛苦着?  相似文献   

20.
综观新疆民族女作家的作品,我们发现她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美学品性,更为重要的是她们从文学的角度展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把握:敬畏生命,亲近自然,充分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亲和性;倾情表达对于人与世界一体的生命存在的关注与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