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焕新:《微型小说美学》 凌焕新教授致力于微型小说的研究20余年,1983年发表《微型小说探胜》一文即奏响他研究的序曲,此文被多家报刊转发,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节选收录为必修课文1991年6月发表的《微型小说美学特征新论》为微型小说美学研究的新起点。该文被《江苏文学50年·文学评论卷》收录。  相似文献   

2.
微型小说,顾名思义,“微小”是它的基本特点,而“微小”又突出地表现在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等方面。但这些仅仅是表面的特点。微型小说固然难以展示宏大的历史画卷,但同样能够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深刻的人生主题。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文体特征上看,自有它独特的内部审美机制,概括地说,就是点面结合,言微意远,以小见大。在美学特征上,微型小说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的手段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为单纯美与含蓄美的融合。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认为,一篇优秀的微型小说,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立意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顾名思义,“微小”是它的基本特点,而“微小”又突出地表现在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等方面。但这些仅仅是表面的特点。微型小说固然难以展示宏大的历史画卷,但同样能够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深刻的人生主题。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文体特征上看,自有它独特的内部审美机制,概括地说,就是点面结合,言微意远,以小见大。在美学特征上,微型小说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的手段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为单纯美与含蓄美的融合。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认为,一篇优秀的微型小说,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立意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这可以说是我们鉴赏微型小说的一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微型小说被称为幽默艺术的原因,并探讨了微型小说实现其幽默这一美学追求的主要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微型小说以逐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师生热烈讨论的话题.但是不少教师在微型小说教学中未能从微型小说的特点出发,仍沿用小说一般特点宽泛地进行教学,结果往往品咂不出微型小说的深味,而使学生的审美阅读打了折扣.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试从微型小说的艺术特点、美学特点、创作原理,对微型小说教学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凌焕新教授致力于微型小说的研究20余年,1983年发表《微型小说探胜》一文即奏响他研究的序曲,此文被多家报刊转发,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节选收录为必修课文.1991年6月发表的《微型小说美学特征新论》为微型小说美学研究的新起点.该文被《江苏文学50年·文学评论卷》收录.之后编选过《微型小说选》多集、编著《中外微型小说精品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高考金榜作文与微型小说技巧》(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2009年版),学术专著有《微型小说艺术探微》(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微型小说美》等(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微型小说被称为幽默艺术的原因,并探讨了微型小说实现其幽默这一美学追求的主要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惊慌·惊愕     
这是一堂语文课。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里写的是在某堂语文课里,学生们发现语文老师讲课中出现了错误,但都不敢作声,只是惊慌地望着老师,最后还是一位大胆的学生勇敢地提出来了。讲台上的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完这篇微型小说后,他记起在师范学院读书时,语文老师着重强调,给学生分析课文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句子中又要抓住最准确的字词。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这篇微型小说在描写学生知道老师有错却不敢言的心理状况时,作者为什么要用“惊慌”而不能用其他的词,比如“惊愕”。他说:“这篇微型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造…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朵拉的微型小说抓住了微型小说的文体美学特征,善于赋予其微言大义,以见微知著的方式,在微不足道的文字中造成近乎"微"言耸听之效,充分发挥了这一文体的独特长处,是华文小说创作中应予总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当代生活频率的加快,促使微型小说的创作日渐活跃起来。为此,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微型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微型小说必须微型;微型小说必须是小说。这样的概括看似多余,实则则不然,针对目前的创作情况,很可探讨一番。所谓“微型”,就是说它应是千字以内的微雕精品。它比一般短篇更小巧精悍,所以它又有“袖珍小说”、“超短篇”等名称。千字,应该是比较恰当的约束字数。我国古典许多微型小说和现代外国一些微型精品,也大部在千字以内。现有的报刊对二、三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一般小说(指长、中、短篇小说,下同)的情节是通过叙述一系列具体事件而构成了情节的复杂性的话,那么,微型小说的情节则是通过叙述一个具体事件而构成了它情节的单一性。但是,微型小说情节的这种单一性并不意味着情节的单调和简朴。在极有限的艺术篇幅里,微型小说的情节同样需要激活读者欣赏兴趣和艺术感受,同样需要讲究一种小说美学提倡的“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上的变化和波澜相当集中地体现在微型小说情节的曲转上。然而,由于微型小说这种文体有着不同于其它一般小说的审美特征,这使得微型小说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马华作家朵拉微型小说的思想意蕴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其写作依然要遵循小说文体的规范.微型小说不等同于"小故事",它要求作品的内涵要深藏隽永,对"意境"、"蕴藉"的追求成为其美学原则.因此,它在结构上讲究"空白的艺术",通过有限的字面上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想像、联想的空间,引领读者参与"再创造".在语言上微型小说力求洗练精当.  相似文献   

14.
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其写作依然要遵循小说文本体的规范。微型小说不等同于“小事故”,它要求作品的内涵要深藏隽永,对“意境”、、“蕴藉”的追求成为其美学原则。因此,它在结构上讲究“空白的艺术”,通过有限的字面上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想象、联想的空间,引领读者参与“再创造”。在语言上微型小说力求洗练精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小说批评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评点是其独特的审美批评形式,它把阅读、欣赏和评论这三者联系在一起。古代小说批评不仅为小说艺术正了名,而且还探讨了小说艺术的一些深层次的特征。批评家认为,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感性、通俗性与故事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审美特征。他们还认为社会生活是第一性的,小说是第二性的,小说是生活的艺术升华;小说必须塑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性格;小说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触性性通,导情情出。”  相似文献   

16.
周冰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2-113
《呼兰河传》具有强烈的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作品本身独有的艺术风格,它植根于中国小说美学传统基础之上,融合了对中国小说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变异。中国传统小说美学强调小说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于它的真实性,它要求作品逼真、有情、传神,而《呼兰河传》恰恰完美地满足了这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7.
昆德拉小说中的复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复调思维从人物思想的独立性、对话性.人物命运安排和设计上的对位特征,作者作为隐含作者、叙述者介入人物思想、存在境况展开对话的特征,对昆德拉小说美学追求进行了阐发与批判;最后,由复调思维得出昆德拉小说美学的三个特征:“诗意的深思”、“模棱两可性”、召唤读者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随着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体制的微型小说正欣欣向荣。一些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出版部门,辟“微型”专栏、登“微型”作品、出“微型”选集,广大青年及业余文学爱好者喜读“微型”,而又渴求知其写作奥秘,许多知名作家也开始关注它的创作与评论,不少刊物还将它列入文学作品评奖范围。但理论却落后于实际,除少量刊物杂志间或刊载些“微型”点评、技法介绍性文章,全国学术刊物便极少问津。究其原因,有人疑为受传统重“文”轻“笔”影响,但笔者以为多系对微型小说的独立体制尚有异议所致。譬如,有的教材仍宣称微型小说属于短篇小说,有的则认为是由别的文学样式“脱胎”而来。  相似文献   

19.
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样式,现在已越来越为广大的阅读界、出版界所认可和注重。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特有的要素,微型小说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世界一些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如美国的欧·亨利、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日本的星新一、进腾纯孝——对此都作过阐述。我们综合分析他们的观点并研究微型小说的创作实践,可以这样认为:立意、情节、结局是微型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要素是在遵循小说共有规律的前提下的特有的要素特征。“立意”即表现什么,是微型小说的构思核心;“情节”和“结局”即是用什么表现和怎祥表现的问题。三个要素中前两个是内容上的要求,后一个是形式上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这三个要素的规律特点,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拿这个标准来衡量,<再叫一声妈妈>无疑是一篇典范的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