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代表平台,微博除具有网络信息传播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二次传播、病毒营销、意见领袖等个性化的传播特色。论文以"冰桶挑战"公益微博为例,对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尝试通过"爬虫程序"进行微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实验方法验证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和特点,以期为网络舆情引导和监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雾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中雾霾话题信息为例,采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使用Gephi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工具绘制有关图表.[结果/结论]揭示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并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实践层面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郑珮 《新闻知识》2012,(8):55-57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平台,在赋予普通人话语权方面具有比传统媒体明显的优势。许多学者看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都对其推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表示乐观。本文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叙述,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多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微博信息传播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特征,对新浪微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方法,对构建的微博信息传播网络,进行基于度、路径统计指标的分析,发现该网络具有集群性、小世界、高度中心化等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信息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效率比其他在线社会网络更高;网络中介数中心点对信息传播效率的贡献显著,但网络并不脆弱;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意见领袖。按行业属性对网络进行群落划分后,发现各群落在微博中表现出的信息传播特性与在现实社会中相似。  相似文献   

5.
微博网络中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模式对已有舆情传播模型提出挑战。为有效地揭示出微博用户关注关系所形成的复杂网络中舆情传播演化的机理,以有向无标度网络为载体提出舆情传播的SIRS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微博的传播特性以及舆情话题的衍生性等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可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汪平 《今传媒》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7.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以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话语权表达的重要场域,为公众提供新的话语空间,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培养新的媒介习惯。在突发事件等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日益成为事件发酵的重要平台和推动者,正是由于微博的广泛参与性、全民开放性、言论自由性,促进其迅速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中心。但信息的复杂化、受众的多样化、传播的广泛化,使得一些片面的网络舆论,影响了事件的整体发展,同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微博在企业网络公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婧 《新闻世界》2011,(4):79-80
自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启动测试以来,微博不仅为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提供了便利,也为社会组织机构提供传播组织形象、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渠道。本文筛选了一些利用微博进行网络公关的案例,梳理微博对于企业网络公关的意义和价值,并总结了微博网络公关的几大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于宜黄拆迁事件的微博传播分析中,研究者们强调了"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在浙江湖州"织里抗税"事件的微博传播中,并没有出现主导传播的"意见领袖"。该事件的传播沿用了人际扩散的模式,在这种基于人际传播圈子的传播中,信息采用无中心的平等链式扩散,在信息扩散中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并受到人际传播中认知强调和归因错误的影响。因此,政府对于该模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谨慎应对,找准网民怨恨目标和动员框架,并在微博直播向传统媒体转移的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交互工具,以简单便捷性、互动性强、强烈的现场感和实效性迅速发展,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如何合理利用微博功能,如何恰当处理微博的负效应是每一位公民每一位微博用户应该考虑的问题。一、微博传播过程中的负效应1.微博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也是滋生谣言的"温床"青海省玉树地震、甬温动车事故等均是由突发事件当事人个人微博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出,然而微博传递的仅是信息,可靠性不及传统新闻媒体,消息在网络上以难以想象地快速进行传播,导致受众根本无暇顾及消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是机械地被从众心理操控不停地传播转发,这就为谣言的传播制造了"温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近一年的五个公共议题为对象,测量了网络公共议题中不同信息的敏感度,以及网民获取信息时使用网络渠道的情况。本文发现,敏感度越高的信息,越趋向在互动程度高的传播渠道(如微博、SNS网站)中传播;敏感度越低的信息,则趋向于在互动程度较低的渠道(如门户网站)中传播。本文据此总结了网络公共议题中敏感信息的渠道模型,称之为"敏感的螺旋"。  相似文献   

13.
王燕 《青年记者》2012,(35):73-74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一场信息传播变革正在发生,一个媒介新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微博等网络新媒介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传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
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微博平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在重塑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对微博动员活动的积极参与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网络动员呈现出与以往基于论坛、博客、QQ等平台的网络动员所不同的新特点,值得研究者关注。本文根据参与者卷入程度的不同,将微博动员分为线上动员和线下动员两个层次,并试图从社会心理和人际传播两个角度分析微博动员区别于以往网络动员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冉 《今传媒》2012,(8):67-68
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在建立客户关系,进行危机和声誉管理以及在事件推广和产品推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掘金微博营销的一个附生物,就是网络水军。如何从"僵尸粉"中去"水"存"真",让信息真实、高效地传播,是微博营销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新型媒体形式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作为其中的代表,拥有极高的用户量,更是成为了许多网络舆论的"始发地"。本文根据新型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及其特点,就目前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问题及引导策略做出了分析。以期能为净化网络环境,控制不实舆论的传播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薛可  张漪 《当代传播》2015,(1):73-76
互联网时代,处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受众的行为意愿往往受到网络平台口碑信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关系强度、微博口碑信息传播量及微博口碑信息价等三个变量进行控制实验,研究受众在不同情境下的收视意愿。研究发现:对于综艺节目而言,网络口碑传播量是影响收视意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量的增加,对受众收视意愿不断增强;口碑传播量正、负面评价对收视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微博口碑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强度会对网络口碑传播量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关系强度提高,传播量对收视意愿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8.
康菊霜 《青年记者》2012,(12):86-87
微博在信息传播海量、迅速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其公共性很多时候被娱乐化所遮蔽和覆盖.与此同时,微博传播中所凸显出来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微博娱乐化传播现状 微博在信息传播迅速、海量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具有表达碎片化、开放化、实时性、跟随性等鲜明特点,但整体上具有娱乐化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目前我国在网络社会中"微现象"的迅速走热,对于微博的研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关于微博兴起的原因和微博传播的主要特性入手,重点针对"微现象"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就微博的传播机制和微博传播的影响机制,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在肯定"微博模式"的基础上,也就"微现象"的负面效应及传播抑制方式提出建议。前言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应用产品和信息传播方式,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