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2.
由于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的体例之独特,论词方法之新颖,阅罢叫人印象深刻、难忘。故很有必要对其体例和论词方法之多样性进行评述,以期日后便于学习和借鉴。为此,本文仅从体例之创新和论词之方法两方面谈谈自己阅后的感悟与见解。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木斋近期发表的《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体”》《论东坡词的“应体”与“非应体”》《论悲壮而非豪放为辛词的本质特征》《唐宋词体论略》等系列论文为讨论对象,认为木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观点,是对唐宋词接受视角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4.
王兆鹏先生《唐宋词史论》是20世纪最后一年出版的重要的词学专著。该专著的“流变论”,“定位论”、“范式论”等以崭新的理论视角总结唐宋词发展变化规律,描述了它运行的轨迹。其中所闪现出的著者词学理念和批评建构模式,为21世纪词学研究者提供了治词方法、学术规范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词论》是李清照阐述其创作理念的一篇词学专论,文本对词人的评价,大胆直率,文风犀利。本文通过探讨《词论》的理论建构与宋词演进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作者试图勾勒文学形式之努力,揭示其理论创见与艺术实践上的统一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宋词三百首》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宋词选本,但由于朱祖谋论词文字极为少见,其选旨、选心仅能通过况周颐等人的评价来揣度一二。通过对《宋词三百首》三次增删的比较及其圈点的分析,可较为真切地感受到该选沉郁静穆的特色,体会隐于其后的编选观念,亦可藉此一窥选者以"重、拙、大"为旨归的编选宗旨,是理解朱祖谋词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继才教授、张翥副教授新著《宋词精华论析》,即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选篇精当,分析透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选63首词,既包括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教材中的宋词名篇,也包括普通大学各类职大中文系所讲授的宋词佳制,有较广泛的代表性。作者的论析,博采众长,出以已意;探胜发微,时有新见。尤为可贵的是,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一书,系刘尊明先生近十年来词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与荟萃。其中有些章节,已先期作为词学研究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曾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有些章节则尚未发表。今刘先生能够整合成书,而各章各节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说明著者近十年来的治学与积累已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非一般泛泛收集论文之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即“审美体验论”、“词学思想论”、“形体艺术论”、“内容题材论”、“创作主体论”、“发展史论”、“传播史论”、“学…  相似文献   

10.
词学界李清照的《论词》虽不乏研究,但少有人认识到它为宋词发展奠定理论的价值,本文指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是“小歌词”的理论,作为中国词学的开山纲领,规范并引导了宋代词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代文化名门世家俞陛云、俞平伯父子分别编著有词选《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词选释》。在唐宋词这一特定研究领域,二本《选释》因其精彩纷呈的评点,严谨独到的考据,皆受时人所重而又各具特点。赏论其选本特色,方可探讨俞氏父子不同的选取标准和诠释理念,进而阐述词选所体现出的词学思想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今年已八十五高龄。他以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从事词学研究,出版了《唐宋词论丛》、《唐宋词人年谱》、《月轮山词论集》、《放翁词编年笺注》、《瞿髯论词绝句》、《天风阁诗集》、《金元明清词选》等三十余种著作。一代词宗,为举世公认。去年十二月,中国韵文学会、杭州大学等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庆祝他从事学术与教育工作六十五周年时,胡乔木同志特为题词:“文坛先进,词学宗师”。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代出现了许多诸如《宋四家词选》这样专选宋词的选本和像《词综》这样大量选录宋词的通代词选。从作者角度看,这些选本使宋词得到历时传播,并以对宋人、宋词的选择来影响词家的历史地位,描述宋代的词史风貌。从选者向度言,清人以所选宋词为理论载体和创作范本来推衍理论、指导创作。而读者或将这些选本作为入门读物来接受,或以之为旗帜来创体构派、开创词风,或以之为战具来交锋争鸣、转变词风。清人选宋词使纵向上宋词的传播、接受、展衍和横向上清人的阅读、评论、创作相互发生,从而构成清代词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学界围绕《人间词话》展开了多角度、多层面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作品整理辑佚、境界说、具体作家评论、与西方哲学之关系。王国维在《人间词适》中品评了各个时代的词作,其词论明显透露出“重北宋轻南宋”的思想倾向。他的这种思想倾向主要与清代南北宋词之争和自身词学主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宋末元初的陆辅之作《词旨》,开宗明义便提出:“凡观词须先识古今体制雅俗”。陆氏是著名词论家张炎的门生,他的这一意见具有代表性,反映了南宋词坛上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即注重词的“雅”、“俗”之辨。我们现在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发现,这个“雅”、“俗”词的问题,确实是宋词发展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宋词的创作方向,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晏殊作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珠玉词》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宋词的繁荣兴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对晏殊词的评论者都不乏其人,文章通过对宋代关于晏殊词论的分析,得出宋代的词论家已经从词的风格、创作手法、内容等诸多方面对晏殊词进行评价,同时晏殊词在北宋时期颇受好评,并拥有很高的地位,而到了南宋晏殊词则受到冷遇,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苑囿中的一束奇葩,如何更好地解读宋词、更有效地进行宋词教学,是实践高中语文新课标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中语文中的宋词教学,总结出“词之教学,读之为要”、“知人论世,伏线铺垫”、“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以点带面,综合突破”、“以词论词,以词证词”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他的论词名著《人间词话》中,对中国历史上许多有名词人作了评说。在以“意境”论词、简短而精到的词条下,王国维尤其对李煜词作了富于个性与感情的独到评价、欣赏。本文结合王国维的词论,对李煜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相关内容作一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