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的后果之一是人的精神信仰的缺失.道德教育也呈现出信仰缺失的现代性问题,在教育目标上表现为规范教育目标的无根化和幸福教育目标的去道德化.道德教育需要应时而变,在教育目标中给予信仰以应有的重视,以培养信善、乐善、求善的道德信徒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信仰的危机与精神家园的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信仰危机。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出现既 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必须大力倡导社会的主导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外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在当代大学生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气氛不是很浓,这是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周恩来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典范,是"全党楷模",他在长期革命、建设和广泛的人际交往实践中所逐渐形成的理想追求、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意志品格及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崇高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的最好标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外来的思想渗入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校园中已经出现了道德滑坡和信仰缺失的现象,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信仰对其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分析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诚”和“信”互训,共同构成“诚信”概念的内涵。诚信在伦理层面上是德性和规范的统一。诚信在德性层面上以信仰为基础,诚信信仰是个体诚信品质的精神保证。诚信在现代社会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诚信德性意义的退化,诚信信仰失去其精神、价值内涵,沦为世俗功利考量的工具;另一方面是诚信现实规范的缺失,诚信规范的缺失是诚信信仰弱化的反映,同时也在阻碍着诚信信仰的践履并加速其危机恶化。只有在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诚信实践中,才能实现诚信的德性化意义和规范性要求,进而实现诚信信仰的维系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生们的信仰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以解决大学生信仰迷失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梦背景下,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信仰的重要意义,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探寻其科学信仰教育实现路径,为实现个人梦、强疆梦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人类生活的理性基础。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是一个迫切的时代课题。主体间性超越了传统哲学实践观"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更加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理解关系。本文基于主体间性之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性,探究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思想方法、文化建构和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信仰导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灵魂。信仰导引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包括三个方面:以基于信仰的教育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信仰导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以信仰导引方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佛系文化是最近流行起来的青年亚文化之一,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高校中的佛系青年具有低欲望、价值观模糊和自我麻痹等特点,需要从外部建构和内部生成两方面疏解其背后隐含的矛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包括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改革学校及社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心理干预平台等,帮助佛系大学生找回理想追求、学会自我关怀。信仰的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要全面把握信仰生成的内在规律,又要深入到教育主体的内心世界制定靶向明确的培育方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铸就“中国梦”高度自信的基础,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青年大学生,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活力,才能使中国梦早日实现。以安徽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高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于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被逐渐消解,社会秩序被不断重新描述的现代性世界。我国的乡村社会秩序经历了由乡村内生权威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权力主导时期和多元权威秩序共同发挥治理作用的当前时期。随着现代性的到来,乡村社会秩序突显出国家供给制度公正性的缺失、传统公共权威的退场以及现代性所带有的个体化特征导致乡村传统道德文化的迷失。乡村社会治理秩序的重构可以通过国家制度供给的公平性和合法性,新乡贤在乡村社会秩序中的助力作用以及发挥文化在乡村社会秩序的柔性治理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需要稳定的、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视域下的网络舆论的发布者在舆论传播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网络舆论的引领工作对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需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青年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运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青年人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青年人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人生价值理念来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从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到现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无不诉说着当代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逐渐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还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影响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在新时期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信仰,如何在生活中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实现新时期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静 《文教资料》2007,(18):43-44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信仰现状的多元性现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分析具体情况及成因,并提出七条信仰教育的对策,以达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实效性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静 《华章》2013,(19)
社会的急剧变革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对大学生采取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思想引领,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路径和载体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第一,从理论上区分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讲清信仰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第二,从理论上搞清楚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第三,从理论上讲清信仰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