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有些教师从解题入手,先揭示全课的主要内容,再逐句逐段地提问、讲解,最后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有些教师从提问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入手,接着就要求学生说明课文分几段及各段大意,形成段落提纲,然后再逐句逐段地提问、讲解,最后依据板书词语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两种教法略有不同,但学生都是被动地读书、思索和应答。这样上课,教师很辛苦,学生却没有多大劲头。为什么?第一,学生经过预习课文,对文章内容只有大概的了解,对于教师提出的“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和“全文可以分为几段”这类整体性的…  相似文献   

2.
1995年3至6月,我在全省各地听了40多节阅读课。讲课的老师大都“从整体入手”,上课就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应该分为几段?”然后,逐句逐段地提问、回答,偶尔也作一些讲解。教师所提的问题大都要求复述课文思想内容,学生多是以读代答。这样讲读课文,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提问,还要用一些话语将其串连起来,教得颇不轻松;学生被动读书,被动答问,学得索然无味。长此下去,“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阅读教学目标能达到吗?  相似文献   

3.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设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开始就对“课文”逐段、逐词、逐句进行讲解,这样做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整体教学之我见□林雨星整体教学指的是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它强调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前提下,进而分析词、句、段与全文整体的联系,以突出课文中心思想这个主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课文逐词、逐句地讲解,即我们所说的语法分析加翻译的教学法,这无疑...  相似文献   

5.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五年制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开始。教师的教学,要从中年级以句和段的训练为重点转到高年级以篇的训练为重点上来,贯彻大纲对高年级篇章教学提出的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段落和整篇课文的关系,并逐步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词句和段落,抓整篇课文的层次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凭借教材,统筹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课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老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一般都不是在一篇课文中完成的。有些教师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任何知识,只有老师教育,学生才能弄懂。而事实上,不少知识,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甚至理解得并不比老师差。因此,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逐段地分析,更不应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吸收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讲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读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学习、理解课文的语言材料入手,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提高阅读能力,为继续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参加三大革命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达此目的,就必须精讲多读。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凡是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就不必再讲,凡是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够理解的,就可以扼要地讲。教师的讲解,主要应该放在课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上。例如,我在讲  相似文献   

8.
小学阅读教学要走出费时多、效率低的困境 ,就要从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由于工作之便 ,笔者常常到各学校听课 ,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为主的“分析课”方式 ,整个课堂都是由教师按照课文顺序不分主次地进行分析。从顺序讲 ,都是从第一段开始讲起 ,一直讲到最后一段 ;从形式讲 ,都是教师问 ,学生答 ;从内容讲 ,都是注重故事情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剥夺 ,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遏制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可能增强。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确定句子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句子重点教。能表达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课文中有的句子高度概括、深刻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叫做“中心句”,这些句子语言简练、储蓄、余味无穷,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认真讲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一些课文中,有的句子言简意深,学生不容易理解,妨碍其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正确理解。因此,教师应当认真讲解。过渡句子。在一些课文中,有的句子承上启下,把上下小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教师讲解这类句子,可使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常见的修辞…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采用以段落为界限 ,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行之已久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课堂上多见这样的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段课文 ,接着根据这一段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 ,随之板书有关词语 ,再问板书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 ,一段段地讲完课文。笔者以为 ,小学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冲破以段落为界限的讲读方式。这是因为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达到了解课文概貌的目的。一篇文章的分段书写 ,是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 ,可用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篇课文拿上来,总是教字词、初读课文、分段、逐段讲读、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套程式教法,缺乏应有的变化,学生感到没有兴味。近年来,我们就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打破逐段讲读这一程式化教法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从释题入手。 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所在,教学可以直接从释题入手。如《奇异的琥珀》一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搞清楚:“琥珀”和“奇异”这两个词的意思和“奇异的琥珀”的含义以后,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是着重写这块琥珀的“奇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奇异”在哪里?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讨论得出: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可以看见它们  相似文献   

12.
语篇教学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内容上入手,帮助学生达到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然而,大学英语语篇教学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即让学生寻找主题段、主题句,总结大意,它包括了多方面的层次,要求教师由浅入深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情节发展路线、段落的推进、细节的安排等来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蒋蓉 《湖南教育》2002,(18):36-36
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机械的程式。不管课文体裁、风格、难易程度、语言表达方式如何,教学步骤往往是: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二、三课时逐段讲读课文,然后概括中心思想,小结写作特点,进行课后练习。教学程序机械、单一。2.繁琐的解说。不少教师惟恐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透,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对词语、句子意思、写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进行讲解、说明,把课文分…  相似文献   

14.
林爱珠 《师道》2014,(9):38-39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教学篇幅较长的写人课文呢?篇幅较长的文章往往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逐句逐段讲解,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这一点子,就是能牵动全篇的重点词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做到“窥一斑而知一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学这类型课文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切人,开拓学生思维。长文短教,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通常,学生对教师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意见很大。他们认为,一些浅显的课文,自己读了以后,很受感动,有的人甚至流了泪,但经教师逐段逐句的讲解,反倒不怎么感人了。有的学生还提出这样的问题:“理科教材讲了不少定理公式,我们利用这些定理公式去解题,感觉有趣。语文科呢,没有定理和公式,就像没有工具去劳动一样。”“现在上语文课天天分析课文,但考试、考查从来不考课文分析,我们平时读书读报也不用分析,课文分析的用处究竟在哪儿呢?”这给了我们启示。 平时,我们认为文无定法,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是否也存在“定理公式”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较为普遍地使用着一种传统教法,即认为阅读教学就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讲解。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循规蹈矩地逐层逐段地讲读,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概括能力的要求是:低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课文内容,能正确地回答问题;中年级,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高年级,学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简要复述和缩写课文等。概括能力同阅读能力关系密切,并且互相促进。结合阅读教学培养概括能力,要从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阅读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比较熟练地出默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结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能概括中心思想。"可见,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训练之一。我们可以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按照初读知内容→细读控中心→精读深体味,最后再让学生认真背诵文章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活动,过读边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领悟内容,体领情感,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客。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审题与初读课文这两项活动。有些文章的…  相似文献   

19.
教好一篇文章,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使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确定准确,教学方法恰当等,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做到了这些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有不少语文教师虽突破了解题、作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依次讲解的模式,但大多谨小慎微、不敢大胆改革,一篇文章从头至尾逐段分析,生怕有所遗漏。这样既花费了时间又耗费了气力,效果却不一定好,我觉得要教好一篇文章,找到一个省时省力的突破口是关键。一、从点明或暗示中心的段落入手有些文章中的一些议论抒情段往往点明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上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让他们找到…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较为普遍地使用着一种传统教法,即认为阅读教学就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讲解。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循规蹈矩地逐层逐段地讲读,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近年来,在新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