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志 《学语文》2006,(1):15-15
教学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以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力求师生在和谐、平等、自然中交流。  相似文献   

2.
教学导航 一、课前准备 1.走近作者:(收集文本资料或上网查阅)①了解白居易诗歌风格特点。②了解白居易生平。  相似文献   

3.
4.
自居易以一曲《琵琶行》使其贬官江州的这段经历格外引人注意。但在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参中多只介绍他前一年因“越职言事”而贬官的背景。教师在讲解该诗序言“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时,也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未能深究其义,有时甚至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琵琶行>作于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6.
《琵琶行》 《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全文的写作思路,理解物像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作者由困惑到释然的情感变化过程 3、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阅读课,体会罗布泊的今昔,探究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当下,同其它基础学科一样,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一股春风,新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新的语文教材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在这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背面,有识之士却也发现了语文课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解读理念的多,成功实践的少;追求形式的多,解决问题的少;  相似文献   

14.
15.
一首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唱尽了世态炎凉、唱尽了人情冷暖、唱出了相怜相惜之情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此笔者拟就本诗的构思之巧妙,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标,我发现在阅读过程、阅读方法方面,特别强调了诵读,而且贯穿于各阶段目标教学中。“正确、流畅、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既以一贯之、密不可分,又可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循序渐进,要求通过诵读的方法来体验感情,领悟内容,品味语言,因此我想从诵读开始,走出实践新课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践新课标下的教学,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光的色散》原是选学内容,教师对其中知识的背景资源掌握较少,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更感困难重重。现就我们如何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李广生 《学语文》2004,(5):21-21
《琵琶行》是自居易新乐府诗的代表作,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诗多次为语文教材所选,深受读者青睐。诗前小序简洁明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动因与背景,且为全文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可称为全文重要的一笔。但细究起来,尚有微瑕,忝作探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  相似文献   

20.
《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于丹等“学术明星”以其儒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独特的授课方式等深深吸引了亿万观众,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掀起一股全民读史高潮。欣赏之余,人们常常拿《百家讲坛》与我们的历史教学相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