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顾名思义,便是学习写作也。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抒发自己的感受,以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与创意表达。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次习作训练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材简析:本次习作为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三》的内容。这次习作是安排在第三单元写景状物的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用心观察秋天的景物。在观察中要有所发现,并且展开想象,写出一处景物的特点,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情分析:这次习作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按课标要求:不拘文体…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给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乐于、易于动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修改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我潜心摸索读写结合方法,促使学生阅读和习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作内容:《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请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习作指导:1.本次习作可以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产生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2.写欣赏艺术品或活动所产生的"感受"是写作时的难点。建议将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写作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是一种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知识分类理论认为,写作能力由写作内容知识(属写作陈述性知识)、写作技能(写作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等三类知识构成。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就是这三类知识学习和迁移的结果。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习作教学,可以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因此缺乏习作的兴趣。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什么仍旧不能自由地抒写生活,为什么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影响学生习作快乐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忽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不想写;(2)缺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写;(3)脱离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愿写。  相似文献   

9.
习作评改是学生运用和巩固习作知识的学习过程。我们借鉴美国过程写作法(processwritingapproach)原理,在习作评改课中引人清单这个媒介,培养学生的自主评改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书面表达一直是英语高考试卷的压轴题,它旨在考查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所给的材料(如:表格,图画和提纲等信息)来构建文字,完成写作任务的语言综合能力。过程体裁法是一种关注文章体裁、写作情境和写作过程的方法,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写作教学模式认为写作应包含语言知识,写作目的和语境知识、写作技巧等要素。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文章体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然后结合写作过程中的用词、段落、和篇章等各种语言知识层面和各种句法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1.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五年级的学生对习作的认识相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了很大进步。步入高年级,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部分第二条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我们不妨将《课标》的这一表述,理解为《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具有个性化的文章的要求。过去,过分注重习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写作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体验、个性表达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13.
巫海燕 《考试周刊》2012,(42):76-78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写作,只是为写而写,受命于老师,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在孩子习作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我最崇拜(喜欢)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部分第二条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我们不妨将《课标》的这一表述,理解为《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具有个性化的文章的要求。过去,过分注重习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写作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体验、个性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习作内容“春天的发现”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此次习作训练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丰富语言积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是颇有训练价值的习作题材。进行本次习作指导,应以组织开展春游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回顾春游场景,述说春游感受,点拨习作方法等途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用眼、鼻、耳、心等感受春天的信息,发现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光的美丽。2.能把观察到的春天景物以及对春天的感受写下来…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怕写、厌写作文。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感到陌生、没兴趣;二是无话可写;三是有了素材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2.引导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1.播放音乐风光片(春天)。(教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习作…  相似文献   

17.
付成波 《现代语文》2009,(7):153-15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自己所担负的某一阶段性习作训练中,要转变观念,从最终的裁决、评判、埋怨学生习作的角色,转变为学生习作的引领者、指导者、援助者,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方面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全方位的援助。  相似文献   

18.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启事是应用文 ,它的格式严谨 ,表达的自由空间不大 ,叙述发挥的余地小 ,不易激起老师和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但启事本身应用性很强 ,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在课外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上 ,以及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启事。这就是学生本次训练活动的学习起点。启事教学应让学生体验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感受写作的意义 ,提高表达的责任感 ,把握《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的联系与区别 ,并学会应用这两种启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必须创设良好的习作情景 ,让形式尝试实践在习作实践中知道“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19.
【习作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采访一位模范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然后写一篇作文。【设计理念】本次作文要能够体现出《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习作”部分的两个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本次设计力争有所创新,既设计出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写作习惯,预设符合个体发挥的习作的过程。【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有目的地采访去积累习作的素材,并能够整理素材,选取写…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习作要鼓励学生放开种种束缚,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由此看来,不造假,是对习作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才是习作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