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清已知条件是解题的重要一环陕西省第二建筑公司子校梁彦奇无论解那一类数学问题,总要紧扣已知条件,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因此,能否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关系到能否成功解题的重要环节.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是指清楚地写在题目中的...  相似文献   

2.
审题是指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审题时,一要全面准确地发现已知条件的要害,二要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环节.若不慎重。则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要做到全面准确地发现已知条件的要沪及内涵。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种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隐含条件是指问题中那些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或者从题设中通过不断挖掘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和变形而可以重新发现的条件.在解决化学计算题时,同学们若能利用题目中的现有已知条件,并且不断挖掘其隐含条件,就可以使问题迅速而巧妙地解决,从而开拓自我视野,增强解题能力.现就2006年北京市一道中考题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条件是命题中的已知事项,结论是根据条件所推出的事项,多数推理的条件和结论都比较明确.但有些推理,如联言推理和选言推理.就不明确点明已知条件是什么,它们的条件是含而不露的,这种隐蔽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中考的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要先确定图形中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近的三角形.再进一步找出使它们全等的已知条件或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6.
由已知条件求代数式的值,关键在于抓住已知条件与待求式的结构特征,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代换.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出图形中形状相同、大小相近的三角形.并找出使它们全等的已知条件或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8.
朱忠保 《中等数学》2008,(10):15-16
对于已知条件中的数学对象,作出有序化假设,是一种有效的“增设已知条件”.例如,当我们说“不妨设……”时,实际上是在给题目增加已知条件(增设),这种增设不改变题意并且有助于解题,因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等边三角形是最完美的三角形.通过构造等边三角形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分散的未知和已知条件更好地融合起来,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有效地解决有关角度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程易错点     
易错点考虑不全面 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同学们往往由于掌握不透彻.在用数学语言表示已知条件时.得出的式子与已知条件不等价,而造成答案不完整、不全面.  相似文献   

11.
刘书堂 《物理教师》2009,30(4):56-5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新课程教材,在力的分解这一节的课后练习题中,设置了如下3个对已知力进行分解的练习题:已知力F的大小和方向,在以下3种条件下(如图1见原书图3.5—7),通过作图求两个分力F1和F2.这3个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明确: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唯一的一对分力;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多对分力.实际上,对一个已知的力进行分解,不仅有这3种情况,而是共有7种情况;分力有唯一解也不是只有教材所列的两种情况,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下面分7种情况对力的分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方形是完美的几何图形之一,它有着许多美妙而有趣的性质.通过挖掘原题设条件展开联想,构造出相应的正方形,使其特性得以彰显.充分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将分散的已知和未知条件巧妙地融合,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使解题过程简洁.下面举例说明构造正方形解题的几种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 何谓分析综合法 众说周知,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两部分组成,解答数学题,就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设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架起一座“桥”.为了架设这座“桥”,即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结论人手,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其特点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想“需知”,逐步归向“已知”(条件).但已知条件往往起不到引导思维的作用.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直至得出所需的结论,其特点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结论).但结论往往起不到目标指引的作用,没有目标意识.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即“分析综合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不断地双向选择“中途点”,架设起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由此岸(已知)到达彼岸(未知、结论).“分析”与“综合”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应贯穿于探索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他们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也就是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获取解题信息,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这就是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审题.l审情已知条件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不言而喻.隐含条件是指没有在题目中明确表述的题设或假设,在题目中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因而常常造成解题失误.因此在解题时,既要弄清题中的明显条件,还必须挖掘出隐含条件,即全面把握好“审清已知条件”这一点,为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l)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明显条件例1已知圆柱…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或几个等式(已知条件)推出另一个或几个等式(结论),这欲证的等式就是条件等式.其证明的关键在于发掘已知条件与欲证结论间的联系,手段之一便是将已知或结论变形.  相似文献   

16.
如果已知一个人是美国公民,那么.这个人说英语的概率是95%(假设):但是如果已知一个人说英语,那么这个人是美国人的概率就小得多,比如说是20%.如果已知一个人是心脏病学家。那么这个人非常富有的条件概率会很高;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条件是这个人很富有.那么他是心脏病专家的条件概率就很低了.  相似文献   

17.
分式求值问题要解决的就是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特殊方法就是特殊值法,它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用特殊值法求分式的值,就是让其中的代数字母取符合已知条件的特殊值,然后代入待求值式进行运算.这种解法的理论根据是:如果一个命题在一般情况下成立,那么它在符合已知条件的特殊情况下也一定成立.例1已知de一0,且。+b+c=0,求分分析要想通过通分进行分式的加减,然后化简约分求值,那么运算过程是相当繁杂的;若用特殊值法求解,即让字母取符合已知条件的特殊值,然后再代人计算,运算就简捷了.分析若通…  相似文献   

18.
隐蔽在题设中没有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注意隐含条件或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只浮于表面,而未能展示其真正的面目,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误入陷阱.本文主要想通过对隐含条件的挖掘,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一类条件变化探索题,其特点是在已知条件下,先证明一个结论,然后将已知条件变化,要求我们探索证明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解答时同学们应注意认真观察,比较已知条件变化前后图形的特征,看看能否运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考数学压轴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要题型.它的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不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要想解答这类题型是困难的.因此,同学们在中考总复习中,要加强解中考压轴题的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中考压轴题的思想方法,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回.要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主要是分析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弄清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已知和未知的内在联系如何,明确所涉及到的概念的定义和图形的性质等,即通过审题要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从已知到未知或从条件到结论,还需要探索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