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屠建平 《语文知识》2003,(11):38-39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语言是神奇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语言的内涵千差万别。文章的语言由于作家的风格不同而姿态万千,或含蓄,或深邃,或明畅,或豁达,或清雅,或飘逸,或委婉,不一而足。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以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充分体味语言表达效果为目的,对文章整体或局部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加以辨析和品味。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当我们打开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直接接触到的只是一句句一行行的语言文字。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情感世界则潜存于语言文字的背后。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因此语文课堂只有引领学生揣摩品味意蕴丰厚的语言文字,才能使他们感悟文字背后的百态人生。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A3):26-27
语文教师不应削足适履似的取悦课堂改革的教学形式,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关键词、语境、"文眼"等方面揣摩语言,培养语感,形成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解读作品。根据时代背景、作介绍、分层分段、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套路分析课,甚至要求学生能理解“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教师成为作、作品与读之间的“二传手”或“中介人”。这只能算是肢解课,是程式化的解读,而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主体,是作品的再创造。在语的阅读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让学生能真正走进作品中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7.
董红燕 《考试周刊》2010,(23):37-3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石,至关重要,而“品味语言,揣摩意蕴”教学便是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揣摩语言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性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8.
揣摩语言法,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揣摩语言,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或关键句子、语段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得知,揣摩语言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揣摩语言的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可以说是耗时多收效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记了几大本,但最终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效果。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郦丽芳  冯伟光 《现代语文》2011,(12):107-108
重视结构思路,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不仅写作教学关注谋篇布局,阅读教学也注重理清结构、揣摩思路。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强调:“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靠讲明语言的运用和作者的思路——思维的发展来讲内容。”实践中,建国以来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影响而形成的我国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2.
沈萍 《云南教育》2000,(11):22-22
小 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语言训练过程。一、整体感知语言感知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开端。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感知教材内容 ,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清文章的重点和非重点 ,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 ,感知语言的主要目标是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简明地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给课文划分段落 ,分清文章的详略…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相当多的老师一直都在按照教参的要求教。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按教参一路讲来,其效果是少、慢、差、费。唯恐少讲、漏讲知识点,亦步亦趋之后的现状是我们自己的教学少了个性、少了灵动。教师和教参成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参成了教师手中的法宝。恰恰是把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及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一中心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14.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很多考生就是在这类题目上失利,得分情况不理想。到底如何去揣摩语言?下面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语课堂的弊端之一是细剖细磨式的讲解。一篇颇有魅力的作品,一经详尽分解,顿失滋味了。肢解性讲析课,打破了章的整体美感。学生心目中,有零碎的字词,有割离的句子,有机械的段意,也有刻意总结出来的中心思想,却没有作品本身,没有对作品中理趣与语言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美的切实感觉,所有摄人的语言符号,不是经过自己的感知印象、整体品悟而生成对作品的高层次理解,而是停留在语言段落本身。我感到在阅读教学中,决不能抛开学生的第一体悟去分解内容。  相似文献   

16.
各位老师,好久不见,还认得俺吗?俺是“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传统语文教学中一马当先从不临阵脱逃的老将。很久以来特别是新课标问世以后.俺就被扣上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老套路,分析、肢解课文,使鲜活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抹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罪名,流放偏远之地。从此忍辱负重,隐姓埋名,到处漂泊。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阅读教学法。其主要表现有: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笼统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文本所提供的零碎的语文知识点。把课文当作阅读理解题的范本,进行大量繁琐机械的知识讲解和训练,将原本充满人类美好情感、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阅读技巧之学,变成了僵化繁琐的解题技巧训练。过分注重语法、逻辑、修辞等理性的东西,过分注重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结构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的课本上抄满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古诗的逐句翻译、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说“这些都是要考试的,老师要求我们逐字逐句背出来”。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实际上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文本解读上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读”。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涵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