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感觉强化     
感觉,是物质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个别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映象。人得以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从感觉开始,由感觉、知觉、表象形成概念,到达认识的高度。但某些人,或人们在某些时候的感觉,会突破一般阈限对外界事物的自然感觉,变得格外强烈,甚至呈现为一种异态,这种异态使得被感觉对象扭曲、变形、异化,成为一种主观形态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1. 在许多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编著者们都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感觉论和旧唯物主义的感觉论有着原则的区别,指出旧唯物主义把感觉看成是对外界事物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人的感觉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我们认为,指出这一原则区别是十分正确,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又感到许多著作只是抽象地谈到了这一区别,并没有切实揭示出感觉的能动性究竟何在?没有明确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感觉论与旧唯物主义的感觉论区别的具体内容。本文想就感觉的能动性问题及两种唯物主义感觉理论原则区别的具体内容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3.
感觉、知觉、表象和思维,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几种不同形式。它们都是人脑的机能,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现象。意识的这些形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人对外部世界反映的最初的、开始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客观世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结果,是事物和现象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例如,我们面前有一朵牡丹花,我们用眼去看,它是粉红的;用鼻子丢嗅,它是清香的;用手去摸,它是柔软的……这些对花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音乐感觉的存在对于本来就具有独特模糊性,不具体、不确切,因人而异的随意性的音乐讲感觉,难道不是更加抽象吗,但这种感觉确实存在,它贯穿于音乐的感知、创作和表现三大活动之中。教师经常发现,这个学生的感觉好,那个学生差一点,或这方面好一些,另一方面差一些,这阵子差一些,过一段时间又好些,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在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往往归于天生和遗传。其实可以说所有人的这种音乐思维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两个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两个指挥家对作品的解释、处理是完全一样的,没有…  相似文献   

5.
<正>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针对一些党员,身在党内而思想却还停留在党外,带着原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进入党内来的状况,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提出了“思想入党”的著名论述。毛泽东同志尖锐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人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毛泽东同志提出思想入党,就是要实现全体党员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布尔什维克化。“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毛泽东同志认为:“首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出世时已有了成形的感觉器官,但还不能完整地感知周围的物体与现象。头三个月里,对婴儿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视觉、听觉和感情的反应。由于人的机体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感觉实现的,感觉的适时发展对婴儿的高级神经活动,特别对形成条件反射有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条件反射可以培养婴儿良好的哺喂、睡眠、大小便等生活习惯。尤其是出生头半年,婴儿主要是通过各种感觉认识事物,以后在大量的多种感觉基础上形成知觉。感觉和知觉虽然是简单的认识过程,却是婴儿获取知识的来源。因此,对婴儿的教育,应从最初的感觉教育入手。视觉是婴儿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感觉,在婴儿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中,视觉刺激提供着极其重要的信息。婴儿出生时,眼睛遇到亮光就出现无条件反射的应答反应,表现出一系列的防御和定向反射。婴儿生后二三周内常见两眼不协调运动,一只眼偏右,一只眼偏  相似文献   

7.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8.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推动革命事业前进的法宝.江泽民同志说;“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这样那样的片面性之间摇来摆去,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唯物辨证法.”毛泽东同志早在五十多年前就说过“我们的任务是江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略说一顿.”  相似文献   

9.
感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如桃子,人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滋味,通过肤觉可以反映它的温度和硬度。颜色、滋味、温度和硬度就是桃子本身所具有的一部分个别特性。人们不仅能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特性,而且也能反映人体各部分的运动状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上讲,学习的本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所固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过程就是人的学习活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积累起来,系统化、理性化了,就是知识。毛泽东同志说:“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  相似文献   

11.
1 在人们的思维中,存在不存在虚概念?如果存在,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其性质、功能又如何?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有人认为,人们通常说的虚概念,作为一种具体的概念形式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一种不能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因为,人的认识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歪曲反映特定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就不是概念的认识,不能称之为概念;或者不反映特定事物,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虚幻的形式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些事物的感觉材料,那就更谈不上概念的认识,也不能称之为概念。有人认为:虚假概念和真实概念都是概念,不能说在人们的思维中没有虚概念,而且只要它们的含义是明确的,就可以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是虚概念是一种歪曲地或不正确地反映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发展的“金螺结构”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有层次的,它的发展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即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辨证思维递进。而不同层次的思维运动的结果产生不同水平的知识,相应地有直接知识、间接知识和辨证理性知识。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一个概念、规律、法则,任何技能技巧都不可能一次性地完全掌握,要多次地、逐渐地、反复地学习、练习才能掌握。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认识之每一循  相似文献   

13.
<正>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 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它属认识的感性 阶段。在这次风波中,许多大学生“跟着 感觉走”,卷入学潮,很值得深思。对于 为什么上街游行的问题,有的同学回答: “大家都走上街头,不参加游行,别人说 ‘不爱国’怎么办?社会舆论不都同情支 持我们吗?”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跟着 感觉走”的表现。的确,在学潮中绝大多 数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学潮中能 真正清醒地把握自己,能独立分析问题的 又有多少呢?为什么个性极强,不轻易服 人的大学生会普遍产生一种“跟着感觉 走”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哲学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问题作了全面的科学的总结 首先,实践观是对一切旧的知行学说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主张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人的感觉器官才能同外界事物相接触,客观对象才能反映到头脑中来。人“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知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哲学史和全部认识史。 1.科学的实践观纠正了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各种片面的和错误的理论。孟轲一派主张“静思”是“通”即是达到真理的唯一途径。这就否认了人的认识是开始于感觉经验,理性认识必须从感性认识得来,这就是抛弃了认识论的唯物论,陷入了唯心主义,与孟轲相反,墨翟则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而不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他的错误在于它们仅是片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这种经过加工的认识,如果不脱离实际,往往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等其它认  相似文献   

16.
面对纷繁变幻的物质世界,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实质是取得言语材料中的意义。学习的第一个系统叫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包括信息的接收部分,如人的眼、耳、舌头和鼻子都是信息接收器,分别负责接收视觉、味觉、听觉和嗅觉信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千奇百怪的事物正是通过这种感觉功能进入他们的心灵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世界万物敏锐的感觉能力。那么,教师该怎样引导孩子去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正确地感知和认识未知世界呢?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1 在人们的思维中,存在不存在虚概念?如果存在,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其性质、功能又如何?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有人认为,人们通常说的虚概念,作为一种具体的概念形式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一种不能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因为,人的认识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歪曲反映特定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就不是概念的认识,不能称之为概念;或者不反映特定事物,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虚幻的形式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些事物的感觉材料,那就更谈不上概念的认识,也不能称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撰写了一部分对联。这些艺术珍品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联是文学样式的一种,是作者对生活独特感受的一种反映形式。毛泽东的对联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和人民领袖的思想、意志、品格和情感,部分地记载了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目的、任务和策略。这些对联,无论是从思想内容方面,还是从形式特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感觉来源于人类对所身处世界的感知与了解,而每个人类所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使得人们对感觉的体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取决性因素我们称之为认知。声乐演唱是人类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当人们用声乐这种艺术形式去演绎的同时,演唱中的感觉与认知会是什么样的,本文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20.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跟着感觉走”的“感觉”,属于直觉体验的心理过程。这种直觉的体验,致命的缺陷是理智不足,甚至排斥理智,造成认识的偏狭和决策的错误。班主任工作中切忌“跟着感觉走”。下面举若干现象以明之。一、晕轮效应。由于某一方面的突出,而妨碍对人的全面了解,即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思维现象,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如某学生学习成绩好,班主任就由此认为该生各方面都好;某学生学习成绩差,班主任就由此认为该生各方面都差。这种“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