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读课文,抓住中心,切入文章主题,加深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就写了“我”把养花当成生活中的乐趣。教学时,根据这一内容,让学生抓住中心句,切入文章主题。养花到底有什么乐趣呢?学生读课文后,很快就从文章最末一段找了出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品词品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感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理解其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本文仅谈一谈通过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一、通过联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课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品词品句。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品词品句。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品词品句时必须摒弃那种把课文肢…  相似文献   

3.
《养花》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而后写成的脍炙人口的佳作。文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如全文的“总—分—总”结构:衔接一、二两段的过渡句;三、四两段中,句与句的因果关系;五、六自然段的对比描写特色等等。教学时应紧扣这些特色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同时,把握住文章的结构。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板书课题,同时提问:许多人都养花,但养花的目的都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美化环境,有的是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陶冶情操……那么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养花又是为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一节,并从中找出答案[作者养花是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板书:养花目的,乐趣]。作者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呢?[引出中心]  相似文献   

4.
《养花》1.找出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并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个中心思想的。答:这篇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课文是从“我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养花可长知识”;“养花须劳动,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这六个  相似文献   

5.
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 :主要写养花的乐趣。师 :你说得很对。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 ?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 :从第1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生 :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师 :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最后又告诉我们 ,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同学们 ,请你们再读课文 ,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 ?生 :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 ;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 ;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 ;与别人分享劳动成…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的《养花》这篇课文叙述了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花之情,进而一层层地抒发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这个中心。针对儿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通过简笔画板书生动地再现课文内容,十分自然地揭示了文章中心。设计如右:《养花》简笔画板书设计$武汉市红领巾学校@江鸥  相似文献   

7.
《养花》(五年制第十册4课、六年制第十二册7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养花实践,作者亲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既是作者养花的切身体会,又是课文的中心。教师可紧扣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通读全文抓中心  相似文献   

8.
《养花》这篇课文写得很有特色。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内容,学习写作知识呢?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抓“乐趣”——明中心课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在解题  相似文献   

9.
引导中学生模仿课文的表现手法,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是训练中学生写作基本功的一种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应改掉偏重理解、忽视应用的老习惯,引导学生把读和写挂起钩来,在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和技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应用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边学边用,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对这句话中的“须”字,我有些疑问。如果按字面理解为“必须”,放到原句中理解总觉得有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全文可分三部分.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又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懂每一句话,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从而弄懂段意,领会道理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相似文献   

12.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养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本文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体会“乐趣”。二、紧扣特点,说教材《养花》一课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学习本组课文,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交流,有疑问和同学讨论。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  相似文献   

13.
刘元生 《青海教育》2002,(12):27-27
《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鲸的大小、属类、种类和生活习性;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它的生活习性。教学步骤是:1.通读全文,感知整体。2.从全文入手。让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3.让学生有顺序地把有关描写“鲸”的主要词语(中心句)说出来。4.板书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默读课文。通过画、思、讲、读,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课后的思考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讨论分析,将全文从不同的三个问题划分成三段。第一段,写鲸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阅读感悟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受,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情感,感受人物形象。一、凭借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感悟在讲授课文重点部分时,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和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紧密相关的情境,就可以突出文章重点,深化文章中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文本、作者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毕升》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一篇新入选的阅读课文,用“导读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自读。了解人物特点,感知课文内容 《毕升》一课的自读要求是:根据文中的注音,掌握14个二类字的读音,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前后句,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知道毕升是我国宋代的一位发明家,他发明  相似文献   

16.
《养花》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寓情于事,以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养花的实践,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花草的喜爱,对劳动的热情赞美,对劳动成果的无比珍惜之情,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正如作者在课文末尾所写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海底世界》是人教社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切实把段的训练落到实处。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首先激发学生兴趣 ,揭示教学目标。齐读课题后问 :海底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接着让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侧重写海底景色奇异 ,哪几个自然段侧重写海底物产丰富?板书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这样 ,学生对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不能忘掉祖国”》讲的是宋庆龄15岁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会上批驳美国学生错误观点的事,赞扬了她对祖国充满理想和希望的爱国热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抓住课文的重点段,重点理解宋庆龄说的一段话的意思,弄清这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二是学习给课文分段,落实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可按以下步骤教学: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课文主旨和人物心理。但是,在尊重学生独特理解的同时,教师也要对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做出问答,并简要阐述产生这种观点的缘由,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材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着力诱导,使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去思考、分析、交流、争论,从而达到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的目的。在小语教材中,哪些是重点分析的内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这些:1.难于理解处。这是指教材中那些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而学生却不易理解的某些关键词句或章节。如《养花》最后一段:“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说“忧”和“泪”也是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