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提摩太是英国的一名传教士,在晚清时期来到中国传教。他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在当时是其他传教士所不能相比的。我们通过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并且公允地评价他对晚清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提摩太是英国的一名传教士,在晚清时期来到中国传教.他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在当时是其他传教士所不能相比的.我们通过李提摩大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并且公允地评价他对晚清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万国公报》首发于 1868年 ,190 7年底终刊 ,是一份由外国传教士办的教会报刊。在甲午战后和戊戌变法期间鼓吹改革 ,宣传西学。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评论说 ,《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万国公报》中刊载了大量论述教育的文章 ,提出了一套新的教育主张 ,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一 )中国旧式教育是以封建礼教和忠君为根本指导思想和教育宗旨 ,《万国公报》对旧式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进行了批判。正如本报主编林乐知所说 :“今日中国之教育 ,其腐败已…  相似文献   

4.
《万国公报》是英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综合刊物。《万国公报》不是一份教育专业期刊,但他却是晚清来华传教士介绍西学的重要媒介。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教育作为宣传的重点,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大力宣传女子教育和社会教育,《万国公报》中关于社会教育的文章不多,但当近代中国新型社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它关于社会教育的宣传和介绍对社会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有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主要就在于其介绍的西学知识。在其介绍的西学知识中,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万国公报》介绍的西方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其之所以如此,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用基督教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6.
林乐知是晚清著名来华传教士,作为主编,他在《万国公报》上刊登了大量有关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对中国女俗陋习的批判、缘由的探求,到提出一系列积极且有价值的解决办法与实践,林乐知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启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探求林乐知与中国妇女问题,有益于我们加深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关系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中外文化教育的比较考察,曾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阶层中广为传阅,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万国公报》作为西教士所办的综合性刊物,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有极大影响。《万国公报》虽不是专业的教育刊物,但它对包括学校类型、教学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在内的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介绍为中国近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范式,有利于晚清中国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9.
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过很多宣传基督教的文章,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他宣传基督教,要求中国人改信基督教,具有强烈的殖民色彩。但他在宗教宣传的同时也介绍了西学,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把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作为观察西方世界的窗口,为他推动中国的维新运动提供了许多借鉴的资料。然而康氏并未全盘照搬《万国公报》的价值观念,而是扬其所需,弃其不合,表现出近代思想家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思辨精神。《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成为集教会新闻、评论中外时事、介绍西学的综合性刊物。由于它还热心鼓吹变法而倍受康有为等维新派的青睐,康有为从中汲取了不少思想养料,为自己变法维新思想体系注入新的内容。(一)、康有为吸收了《万国公报》中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充实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康有为的世界观和变法思想在80年代末形成基本框架,其中不少是从他潜心研究《万国公报》的自然知识获得的。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1)天文学、天体力学;(2)电、磁、热、光等物理学;(3)数学,从  相似文献   

12.
李提摩太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他因《小诗谱》而被音乐界关注。他在中国居住长达45年,其中在山西停留过很长时间。本文通过介绍《小诗谱》的作者、性质、内容,体系等,分析其在近代史中的历史价值,并结合李提摩太在山西的重要事件,谈他对山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红岩 《历史学习》2006,(12):25-26
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60页。1895年夏,“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课本下注释说“《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这样给学生复习时造成一种误解是,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为《中外纪闻》。这儿的《万国公报》是《中外纪闻》,跟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万国公报》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所指的《万国公报》是由《中国教会新报》从第301期起改名的《万国公报》,周刊,林乐知主编,美华书馆印刷。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中国教会新报》(The News of Churches)创办于清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1868年9月5日),由《中华新报》主笔、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出资创办,创  相似文献   

14.
晚清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期间积极鼓吹社会变革思想,其中关于晚清教育变革的思想在其整个社会变革思想中占有主导性地位。李提摩太在华期间的不同阶段的实践活动直接对其教育变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故其教育变革思想,具有典型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的体裁为中国古典诗歌,晚清的诗歌翻译采用高度归化的策略,读起来犹如用中文创作的诗歌,几乎看不出经过翻译的痕迹,使得英文诗歌的他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的特定局势使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强须以培养人才为本,关注和发展师范教育也就成为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万国公报》重视和倡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和教师待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女教师的培养等。《万国公报》的广为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万国公报》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万国公报》初名《教会新报》,1868年9月(同治七年)由美国监里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于上海,为周刊。1874年更名《万国公报》,1883年(光绪九年)停刊,六年后作为广学会的机关报复刊,改为月刊,至1907年停办。作为基督教传教士所办的报纸,《万》报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宗教宣传,这种宣传在中国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乃至反动的,但是这种影响并不大。在进行宗教宣传的同时,《万》报还以大量篇幅报导中外新闻,介绍西学,评议时政,在这方面它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广远的。  相似文献   

18.
近代英国传教士以在华传播西学的主导者自居,积极推动晚清中国教育改革,李提摩太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位。面对当时中国危难的时局和蒙昧的民众,李提摩太通过发展教育的方式来挽救中国的时局和民众。他通过结交清政府的官员、著书、译著,以及出版报刊和参与学会等途径提出改革清末中国教育的主张:建立现代学校,变通教育章程,并借助山西大学堂的建立直接参与中国的新式教育运动。然而李提摩太参与的"西学东渐"因受制于其自身的宗教价值观和强烈的传教使命感,使得他对英国教育思想传播的客观效果与其主观愿望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晚清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沿袭了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文化适应"策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儒、耶两教的共性,进行佛、耶对话,提倡知识传教,形成与同时代的传教士不同的观点。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但长期以来,此书的译介问题却很少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发现无名氏英译的《推背图》后,经详细考证,确定了译者为晚清时期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其底本为带有东海野人序言的明系版本。李氏《推背图》译本不但选本独到,诞生时间最早,还早于底本17年公开出版,从而形成了中国典籍翻译史上独特的"我生君未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