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峰 《文教资料》2011,(11):138-139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与外面的人沟通,也可以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构筑一道网络"防火墙"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谈了自己在教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洋标签     
读旅美作家简妮的文章,其中有‘我们旅美的中国人’之语,让我大大感慨了一番。不为别的,只为她在国外闯荡了多年之后还未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翻翻如今的报纸杂志,不知犯了什么流行病,总有些文章的作者在自己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前特意加上一个小括弧,  相似文献   

3.
邻里关系     
<正>说起邻里关系,我真的有话要说。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聊天,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尤其是读了"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之后,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深思或许又多了许多。说起这个,我还真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段时间,邻居把自行车放在楼道口,妈妈挺有几分不  相似文献   

4.
<正> 网络已经成为宣传的门户,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和交流很可能由网络达成,网络技能便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作者在强调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软体"技能,快来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吧!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该怎么利用取决于我们自己。每天都有那么多的重复性小任务和正在进行中的大项目,我们几乎不可能什么事都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3,(Z1):17
我们都是在比较中长大的。我们的教育认为,比较才有竞争,因而我们从进学校之后,就不知不觉变成斤斤计较的人。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大的压力;一直输的人,干脆放弃自己。比较,看样子使我们有点进步,却在群体中遗失了自我:我们没办法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并舒适地展现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大旨谈情”,但是不同的人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红楼梦》中对于“情”的描写和表现?在这种描写和表现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心态,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曹雪芹在经历过人生和时世的犬转变之后,有的是对人情的悲悯,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追认和坚守。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动态效果以吸引人的眼球,合理的布局别出心裁,自由造型设计的出现,丰富了网页的整体视觉表现力.互联网成为我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桥梁之后,网站建设也成了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向别人展示自己,让别人更好的了解自己.本文阐述了有关网站建设和开发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家我们最安全的避风港;家人我们最信赖的依靠者;无论是平凡的大多数,还是瞩目的大明星,无论在真实还是在想象中,有了家即使再辛苦再艰辛,心里依然有着说不出的甘甜……5.12之后,阵痛之后,悲伤之后有的人失去了家人,有的人失去了家园但痛定思痛,生者还是必须坚强地面对生活重新建造自己的家园,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评论界对这两个形象精神实质的普遍曲解与贬斥的背景下发言。在具体的生存空间和文化背景之中做比较。认为,他俩是各自本色的人、真的人,而非怯懦、荒诞者。莫尔索的先人们在法国启蒙倡理性而终于实现物质繁荣,莫尔索自己,却走进了灵魂失落的现代人群。肖涧秋在中国才开始营造莫尔索的先人们百年前就造好的理性与物质王国。他俩把追求的艰辛与追求到之后的失落、以及各自认真思考的状态摆在我们面前。他俩之后的思考者,应该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张青  郭芬 《考试周刊》2013,(89):84-84
本文主要分析《英语语音纲要》,对英语语音学的发展及其研究内容作简单介绍。通过分析.作者希望为不了解语音学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读了这本书之后.作者总结了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正>凡是一线的教师,在新课改的驱使下都在网络教研这一平台中拥有自己的一块地盘。我在自己的这一地盘中,默默守候了六个春秋,记录了一位教师的成长过程,也见证了我区网络教研平台由一个刚出土的嫩芽——茁壮成长的树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满身布满病毒的状态这样一个过程。一、新生事物,置之高阁在2008年新学期开始的某一天下午临近放学的时候,我们级部的级部主任又被领导叫去开会了,回来之后就告诉我们每个人,下班前必须在区教育网上,实名注册自己的博客。大家不为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起笔,作者就写到跟同学一起玩电脑,由于把两个人的设置弄成完全一样,本来一个人可以闯过五关的,结果两个人都闯不过第二关!由此及彼,引出论题,作者便想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多姿多彩,有些人为了适应新潮流而不断变换自己的装束,这一方面是为了美,另一方面其实是为了虚荣。作者为此而深入思考“真正的‘自己’到底藏在哪里”的问题。作者感悟到,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认识自己,甚至遗忘了自己,那是因为虚荣的外表掩饰着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自己“停留在一个早已被我们遗忘的地方”。那就是做人的真诚真实…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是在比较中长大的。我们的教育认为,比较才有竞争,因而我们从进学校之后,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斤斤计较的人。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大的压力;一直输的人,干脆放弃自己。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网络空间对广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隐秘而间接的,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可以依靠舆论来规范行为,而是自觉以“慎独”道德品质来要求和规范自己。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上有许多制作精美的Flash课件素材,若能将它们应用于自己的课堂,肯定会给课堂增色不少。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思路不同,其他作者开发的Flash课件并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下载的Flash课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整合。  相似文献   

16.
阅读文章,有的同学在理解主要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之后,往往就不再深入下去。其实,我们阅读的一篇篇文章只不过是一个个“例子”。阅读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要能联系实际,展开自己的联想,从所读的“例子”想开去,以激发我们头脑中所潜在的创造力。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例如,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读懂了作者对表扬和批评的认识以后,表扬和批评对自己到底各有什么作用,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就会领悟出一些更为深刻的道理。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  相似文献   

17.
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精品。它通过对人鸟相亲的描写和对浓郁诗意的抒发、对深刻哲理的揭示,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读了之后,如同品香茗,口有余香。文章一开始,作者便用欣喜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通读全篇,我们看到作者为一对珍珠鸟营造了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  相似文献   

18.
撒谎的目的是骗别人。但每一句谎话说出之后都被自己听到了,置自己于难堪境地。我们假设人的舌头是坏人,撒谎与恶言恶语是它干的坏事。同时假设人的耳朵是好人,是站在中立立场的旁观者和纯洁的人,耳朵听到舌头说的话离事实那么远,一定替它害臊。但耳朵说不出话,没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气息。对于读者来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也许正是因为读书像在与作者面对面,我一直相信看到喜欢的书就是因为文字的灵气与我们有缘。相信每个人都有被一段文字打动心弦的时候,当看到《范进中举》之后,我去买了《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20.
很早很早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如果我们看了有趣的书和文章,遇到了好看的电视剧,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想和朋友分享时,是通过写信或者电话或者当面聊天,而且这种分享只能局限在几个亲密好友之间。但是有了网络之后,一切都不同了,可以写博客写QQ空间,可以发微博,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分享性网站,可以让我们把自己所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