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群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不约而同地认为: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其中一件就是始于1934年的长征。长征的影响是深远的,长征的精神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忘却的。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地市报都开展了富有创意的活动.如江苏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的“薪火相传长征路”接力采访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3.
红军在理县薛城老街城门上錾刻的标语:为中国独立自由奋斗到底,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更好地开发理县红色旅游资源,理县编委会历时近1年编写了《行游理县》(2006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红军长征在理县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感悟长征     
去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推出专栏,连续刊发一组纪念章,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此是对该组连续章的回眸与总结,故而仍以原栏题目刊出。[编按]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是个热门话题,眼前、耳畔不断出现着“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情”的宣传,各个媒体各部门都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式,发挥特长、淋漓尽致地去报道。  相似文献   

6.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以红军长征为题材,创作完成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诗,谱成组歌。  相似文献   

7.
齐霁 《档案时空》2006,(11):6-8
从1955年至1965年的十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少将以上的将军共计1614位,其中元帅10位、大将10位、上将57位、中将177位、少将1560位。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南征北战,英勇奋斗,被全国人民尊称为老一代将军或开国将帅。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七十周年,扩大党报在引导舆论方面的影响力和幅射力,对广大读者进行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浙江省记协市级党报工作委员会所属的11家党报和杭州电视台,于今年4月至6月,在60多天时间里,组织50多位记者,成功地举行了一次题为《接力长征》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这次采访活动就浙江而言,以前所未有的采访规模和连续报道的幅射力,在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扩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温历史,主要是为了教育后人。通过重走长征路,经历当  相似文献   

9.
70多年来,有那么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踏着红军的足迹追寻红军留在雪山草地之间的历史遗迹。探访回荡在世界东方上空的精神传奇。  相似文献   

10.
王敬 《新闻与写作》2006,(10):32-34
“长征时经过雪山草地,‘文化大革命’时坐牢13年,那时我是怎样想的?我(还有许许多多同志)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任何其它政治势力能够这样做。哪怕天崩地裂,只要共产党在。就有希望。所以才能性情开朗,哈哈大笑,熬过难关。我并不希望后代再过这样的苦日子,希望(而且相信)后代比前代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湖北档案》2006,(10):29-29
黄文洲出生于1921年,湖北人.在他还是一个稚气少年的时候,就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跟随着贺龙、关向应的红二方面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到达了延安,完成了我党的一次重要的战略转移.长征时的经历,在黄文洲老人记忆中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12.
杨俭 《四川档案》2006,(5):56-57
在七十年前那场史无前例,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是夫妻,史弟,叔侄一起踏上那遥远路途的。而陕西省宁强县是烈金坝却有那么一家人,全家上下除六十多岁的老母外,竟然有10口人追随着红四方面军辗转南弱,这在整个长征的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这就是烈士陈锦章一家。  相似文献   

13.
我这一生最珍贵的记忆还是长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切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历历在目。那浓浓的战友情、同志爱最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颜军 《军事记者》2006,(12):15-15
中国国防报在策划长征宣传的时候,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对于我们广大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来说,长征意味着什么?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传奇史诗,它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我们的报纸,就应该用鲜活生动的宣传手法,让长征精神深入千家万户,去感染我们的读者,感染我们的青少年。为此,《中国国防报》结合自身的报纸定位和宣传特点,精心策划了“寻找长征路上的红色密码”和“追寻长征路上的红色…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新中国的诞生。红军将士们创造出了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天上随时有飞机投弹扫射.地上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脚下是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他们以平均日行军70余华里的速度完成了人类军事历史上史无前列的伟大创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代优秀中华儿女也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本刊由此期开始连续推出有关纪念章以飧读。[编按]  相似文献   

16.
张耸 《四川档案》2006,(5):44-45
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的松潘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一经落成便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它那宏伟壮观,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连连被报刊媒体刊载传诵。2006年8月底的一天,我们来到位于成都市城南的某干休所,采访了这座纪念碑的土建设计专家一原成都军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况礼先生。况老,中等个子,衣着俭朴,头发花白,脸色红润,身板硬朗,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一见面就给人以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言谈清晰的感觉,根本看不出是位年届90高龄的老人。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大学期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也是军内名的建筑专家。  相似文献   

17.
陈云与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1934年10月中旬,陈云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从此,陈云开始直接参与长征中的军事指挥行动。身临前线,指挥后卫军团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红五军团是宁都起义改编的部队,下辖第13师和第34师,共一万余人,长征开始时,担负全军后卫任务。10  相似文献   

18.
《湖北档案》2006,(10):28-28
先给你说位小战士吧.他是长征到湖北宣恩时来参军的,16岁,瘦弱矮小,饿一天了."红军待人和气,有饭吃".可尖兵突然发现敌人,我们前卫排首当其冲,山路狭窄短兵相接,打得十分激烈.那个新战士还没学会放枪,紧张地站着,老战士一跃而起把他按倒.敌人一次次冲锋,火力很猛.我们坚守抵抗掩护大部队转移.等撤出战斗时,发现这个参加红军不到半天的新战士已经牺牲了.他连红军的一顿饭都没吃上,我们还来不及搞清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红军胜利转移至陕北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中,聂荣臻担任了红一军团的政委,并参与了全程。在整个远征过程中,他不仅始终如一地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还在关键时刻坚定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同时为党献计献策,最终为红军选择落脚陕北并胜利结束长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黔东作为革命老区。当年红军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生活长达七个多月,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最大最早的四块红色苏区之一(湖北红安、湖南茶陵、江西瑞金).是红二方面军成长的摇篮。这支英雄的部队,在1955年全军授衔中.诞生了近100位将帅,任弼时、王震、余秋里、肖克、王恩茂、廖汉生成为党和同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