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于1940年创办江西幼师时提出的。他的“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陈鹤琴的“活教育论”虽提出于40年代,但与我们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一、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在活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认识与了解“活教育”实施的基础与前提,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陈鹤琴把“活教育”实施的前提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与了解儿童,二是热爱与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个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进行教育实验的教育家,他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的教学方法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鹤琴的教学方法论评析吴晓勤,翟大林陈鹤琴(1892-1982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他终身致力于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儿童教育思想。本文试从陈鹤琴的教学方法论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陈鹤琴教学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活教育”理论是陈...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恩想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本文主要探讨陈鹤琴的课程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斌 《教育》2006,(7):51-53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呢?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在思考。本文从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出发,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和实践,对中国个性化教育理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相信文章中的一些案例和分析,会给我们很多触动,有些教育方法可以引以为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者。本文从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活教育”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将陈鹤琴的思想与同时期的教育家做了比较。以窥陈鹤琴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家对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贯串了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过程。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30、40年代非常有影响的儿童教育理论,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一受到批判。面对不断的反复批判,陈鹤琴不得不清理、反思、检讨自己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虽存在理论上的因袭杜威主义的局限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缺点,但是,它提出的人的现代化命题、尊重儿童主体性、培育儿童个性等主张,仍然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就像陶行知之于生活教育,晏阳初之于平民教育,黄炎培之于职业教育一样,陈鹤琴是和“活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主要奠基者,陈鹤琴毕生投身儿童教育工作,“活教育“理论正是他积多年儿童教育实践而建构的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也已超越儿童教育的范畴,构成了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主体.物非人非,时世更迭,在先生逝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温习陈先生,不仅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也感叹,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而言,陈鹤琴和他的“活教育“理论远非一句对待历史人物所惯用的“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0.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华与核心,也是他经过长期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活教育”口号的明确提出和理论框架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陈鹤琴先生在江西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开始较系统地实施“活教育”实验,意在“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希望“活教育”“能成熟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民族精神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希望它能从理论走入实践,更希望它能由一隅一地之试验,发展而为普遍的推行”。“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  相似文献   

12.
李世宏 《上海教育》2006,(9B):42-44
作为教育,无论是一线教师、校长,还是教育科研人员,能否树立投身于教育,为教育事业服务终身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出了地域特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陈鹤琴高度重视“劳动生活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这和当前许多学校只是重视化课程的设置、增加化课程的课时量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集体劳动中,陈鹤琴自封为“老狮子”,并亲切地称其他教师为“大狮子”,学生是“小狮子”,打破了师生界限。通过共同劳动,“老狮子”“大狮子”与“小狮子”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编按]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蕴含了系统的幼儿劳动教育思想。当前,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存在意蕴失衡、意识窄化、形式异化、体验表浅等现实误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回归劳动本体价值观,树立全人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劳动机会,深化幼儿劳动经验;重塑幼儿主体地位,发挥自主能动性;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联动家、园、社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4.
沈明 《家教世界》2013,(7X):206-207
<正>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是"中国化新教育的独特创造",是陈鹤琴先生在丰厚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渐提炼而成的,是其长期致力于中国化新教育实践总结。陈鹤琴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和探索,他反对"死教育",倡导"活教育",形成了"活教育"思想体系。在现代教育史中,人们习惯把陈鹤琴称作"幼儿教育家",这不能够全面概括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稚园教育、中小  相似文献   

15.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幼儿园深化教改必须坚持和树立的教育理念;更是当今我国幼教实践深化教改,树立和更新教育理念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孙菁 《山东教育》2021,(12):1-1
观看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感触颇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活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陈鹤琴先生认为院在幼儿期,习惯、知识、语言、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很深的根基。倘使这个时期,根基稍不稳,将来想要建造健全人格就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7.
金梅新 《考试周刊》2009,(14):226-227
本文指出应在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指引下,让园本教研“活”起来,从而有效促进园本教研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在创办和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研究儿童心理和师范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人们有过诸多研究和阐述。本试图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慧敏 《山东教育》2005,(23):37-38
陈教授您好!我在2003年10月15日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聆听过您关于“陈鹤琴先生对现代中国幼教的开创性贡献”的专题报告,深深地被陈鹤琴先生赤诚为国家,倾心办教育,一切为儿童的精神所感动,更为陈先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和伟大人格所折服。近二十年来,您为抢救、整理、保存陈鹤琴先生创造的宝贵教育文化遗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女儿,从小生活在先生身边,您认为先生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马潇潇)10月24日,“纪念陈鹤琴诞辰12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市教育学会陈鹤琴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崇文第三幼儿园协办。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一生主要从事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他提出的“活教育”“五指教学法”等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广为实践、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