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奥苏伯尔认为,课堂中的知识学习主要是言语信息的学习,实质是一种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学生感知觉基础上的,教学中教师以各种方式呈现的教学材料的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感知觉才能为...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有关形的概念一般是在感知实物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感知实物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或摆一摆,使其视觉、触觉与运动觉等感知觉协同活动,接受来自不同通道的信息、信号,并通过大脑皮层对这些信息和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加强学生感知的整体性和精确性,发展思维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几何形体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一、让学生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加深对形的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感知作为观察方法,没有认识到这些是感觉通道,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教师只让学生停留在感知觉上,没有过渡到观察层次上,导致学生观察的精确度不够。通过分析感知觉和观察的关系及区别,正确认识看、摸、听、闻等活动是获得科学事实的方式;将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和理解性三个特性来与观察法的目的性、全面性和精确性相联系,指出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这些观察方法在整体上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感知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蔡巧芹 《课外阅读》2011,(11):236-236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  相似文献   

6.
李鸣  张培杰 《文教资料》2007,(6):129-130
体验性美术教学的关键就是“体验”。体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感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掌握一切知识的前提。在体验性美术教学中,感知觉与体验交互发挥着作用,感知觉体验能力对美术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学活动中进行“感知觉训练”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部分中学数学教师的调查表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习者知觉水平的提高未必同步增长,进而探索数学活动中感知觉训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感觉教育是学前教育最基础的概念,幼儿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它是所有素质的基础。幼儿时期,是感知活动占主要地位的时期,幼儿园应该把握机会,开展系统的感觉教育,为幼儿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感觉教育的意义和现状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出生后即有感知觉(那是身体内部或外部刺激的物理能量所引起的感觉器官的反应),记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随后出现与记忆相联系的表像,进一步发展成…  相似文献   

9.
人们接受信息要借助眼睛、耳朵、肢体等不同的感觉器官,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觉通道的偏爱程度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当信息刺激呈现方式与学生喜爱的感知觉方式相匹配时,学生接受效果较好。自适应网络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主要特征,感知觉通道偏爱的差异应视为其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网络课程设计者应该了解有不同感知觉通道偏爱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以及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认识整体必先以认识个体或局部的属性为基础。一、男女生感知差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应部…  相似文献   

11.
关于观察     
心理学把观察定义为盲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观察的有意性,区别于无意注意;强调了观察的计划性,区别于随便看;说它是知觉过程,所注重的是观察活动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觉来考察事物和现象。通常,人们容易把观察理解为用眼睛仔细看,把观察局限于引导儿童用眼睛捉捕现象、考察事物。诚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观察的主要通道,但观察不仅仅限于视知觉,它来自于多种感知活动,是各种感知过程的综合活动,所以说观察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性偏低以及感知学习能力不足,成为阻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突出问题。感知是基于感觉与知觉对客观事物进行特征识别、功能指认与属性分析,从而获得关于外界事物与现实世界的整体表象及其特征,并为理性活动获得概念性和意义性基础的认知活动。感知学习作为一种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变化与经验积累活动,强调个体与知觉场之间的联通,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意义性与生命性,旨在消除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之间的二元割裂。感知学习是基于感性和理性融通的知觉表征及其推论过程,其内在过程是以环境中的可感物刺激作为起点,从表象识别走向精细识别,经过感性活动向理性活动进阶的表征推论过程,最后指向于学生认识信念的确立。课堂教学需要重视感知学习,在关切学生的感知活动中促成认知进阶,引导学生建立能动的感知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形态的可感物和可感情境,在意义探源中丰富学生与知识的感性联系,推进感性学习向理性学习的逻辑进阶。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是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的。因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 ,培养、训练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 ,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知觉的选择性 ,情绪性比…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的层次设计民勤县四中蒋永鸿数学学习是高级思维活动,是包括感觉、知觉和分析信息以便理解的主动认知过程。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主动求索、主动思维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就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加工数学知识,编设一个再发现的过程,使知识具有认知...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的反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等 ,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式语言。一、符号语言以简练、明确的特点对思维活动进行本质描述心理学上 ,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事物形象称为表象。在语言的参与和调节下 ,表象使知觉映像一般化、概括化 ,为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提供了概括的基础和感知的支持 ,它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是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一种内部化的心理过程,不像感知觉那样外显.这里仅从数学教学的实践对表象在教学中的意义谈些粗浅的认识.一、重视表象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1.没有良好的空间表象,学生就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观察能力是指有思维参与的感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认识特点。小学是儿童智力、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生要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学会观察,发展观察力。所以,小学教育不但要发展儿童一般的感知觉,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实践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一、联系生活经验,表达交流信息,萌发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萌发数感。因  相似文献   

19.
暴露思维过程重视思路教学上海华东师大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200062)胡继飞思维是个体的、以感知觉为基础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通常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因素。教学中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思维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  相似文献   

20.
正一、小学生错别字的心理学原因分析1.感知笼统.缺乏精细辨别。儿童学习文字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感知过程。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知觉是个体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的过程。心理学指出:小学生识记字形的过程有三个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