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艳 《钦州学院学报》2013,(3):35-37,49
楹联是最具中国语言特色的一种独有的文学体裁,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高校楹联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当今高校的楹联文化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通过对高校楹联文化教育策略的初步探索,提出引导学生自学基础知识;组织学生户外采风,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热情;聘请知名联家开展校园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广泛参与社会文化交流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4,(2):33
正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2013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几年,学校以楹联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办学生楹联社团"联韵"社团,下设楹联诵读、楹联书法和楹联创编三个分团。每月组织开展征联活动,每学期进行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小状元晋级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打造了独特的"联韵"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院校推广楹联文化,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有着重要意义。学生是楹联文化的最终受益者,培养学生学习楹联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校园楹联活动,应该是高职院校楹联文化推广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剖析目前制约校园楹联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从多个方面阐述具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近日,"弘扬传统文化,书写美丽汉字"2015年上海市迎新春楹联文化传承活动在五角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让书法家和学生书法爱好者运用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4,(1):33-33
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2013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几年,学校以楹联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办学生楹联社团"联韵"社团,下设楹联诵读、楹联书法和楹联创编三个分团。每月组织开展征联活动,每学期进行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小状元晋级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打造了独特的"联韵"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字约意丰的特点,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喜爱。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楹联教学,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而且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将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则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为夯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学校积极推动、人文与旅游分院全面主持的"楹联文化进校园"项目,旨在于将传统楹联文化与现代职业文化相融合,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引领当代青年弘扬  相似文献   

8.
楹联对我和学生们来说是神秘的,认识楹联、走近楹联、解开楹联的神秘面纱,孕育创作楹联的自信心,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以传统文化楹联为载体,让楹联濡染学生,让生命走向厚重。  相似文献   

9.
楹联文化能够成为导游素养形成的重要资源,这是由楹联文化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文章以此立论,从几个方面阐释楹联文化对导游素养形成的意义:增加导游的人文知识底蕴,培养导游精湛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导游学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培养高尚的品德以"立人"。  相似文献   

10.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1.
大力加强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而把高校当今的文化建设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传承、弘扬中华楹联文化.如能运用好楹联学习、创作这个建设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将能形成一种新特色、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学校开展楹联教育,不仅是践行“传承中华文化”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的要求,更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强调的,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楹联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中国元素”,又有世界眼光的新时期主人,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基于这一背景,我校在开展楹联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院校开展楹联文化教学,是一项具有原创性与挑战性兼具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为了寻绎最为有效的楹联文化教学方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试验,并积累了一系列经验。文章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重点阐述了适合高职院校楹联文化教学的五种方法:着力夯实高职学生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素养;以《联律通则》为导向,规范楹联鉴赏与创作;体现人文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思想;积极创设多样化的学生楹联学习及才艺展示平台;用课程论文深化高职学生学习楹联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14.
楹联作为中国文化钓特有形式,可谓是"国粹"。千百年来,上自宫殿皇帝,下至柴门百姓,逢年迎春,婚事嫁娶,祈福避邪,无不衷情于楹联。它成了中国最普及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严考亮 《中国德育》2007,2(10):49-51,72
格言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大致包括立志修身、惜时勤学、交友处世、治家爱国等内容。以格言楹联开展学校德育,可以培育学生健康人格,振奋学生民族精神,促进学生一心理健康,增强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楹联丰富多彩,其表达内容和表达艺术都洋溢着浓厚的扬州地方文化气息。"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充分把握扬州地方特色并发挥所长,将其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笔者随机调查了扬州两所中学的160名学生,并访谈数十位语文教师,发现中学生对扬州楹联兴趣较大,但了解程度不够,教师反映语文课时数少、教学任务繁多等。扬州楹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动力与阻力并存,扩大宣传、精简语文教学是提高课程可行性的两个办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求量"向"求质"转变。传统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很难适应未来激烈的旅游人才竞争,其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革新。文章论述了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出应当在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楹联文化教育,从教学观念、课程内容、师资培养等方面创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楹联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以其凝练简洁的语言,包含无比丰富的内涵及意蕴,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语文课堂引入楹联文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字,在不断学习中去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楹联文化能够成为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是由楹联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本文以此立论,并从五个方面阐释楹联文化的秘书资源学意义,即楹联是秘书写作能力精进的重要资源,楹联学习有助于秘书儒雅气韵的形成、合度处世理念的培育、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公关与交际能力的增强。以期证明,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于秘书“立人”极有助益的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20.
齐丽亚 《学周刊C版》2019,(18):182-182
在楹联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通过学渗一体、创赛结合、赏诵并举的方法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撰联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高雅的文化环境中浸染、熏陶,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