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09,(43):86-86
1 浴室电话 有了这款浴室电话,就不会担心将手机拿到浴室里会弄坏里面的电子元件,得不偿失。这款圆乎乎的防水浴室电话通过蓝牙与手机无线连接,且不说不会错过重要来电,就算是泡着热水澡也能轻松地和朋友聊天,煲电话粥了。  相似文献   

2.
写老上海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细,固然细节生动,可读性大为增强,但总觉得又有丢了西瓜拣芝麻之嫌。如有文描写上海第一家女子浴室,云:“1934年,居然就有一个女人在上海滩开设了上海、乃至中国的第一家女子浴室。敢于开这个先河的女人不是别人,她就是上海大亨黄金荣的姘妇阿桂姐。”(胡根喜《老上海·拉洋片》,学林出版社2003年4月版,P158)以前怕从未有人写过女子浴室,如此一写,又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经过三十年发展,部分描绘了当代女性的生活图景,在男性话语世界中为女性争得部分话语权,但同时也存在着对女性传统美德的过分宣扬,强化了刻板印象;报道领域的狭窄性,多局限于私人领域;女性总体上仍是处于"被看"的"第二性"位置等问题。总体说来,我国女性期刊的女性意识只是形象"出场"阶段,而精神却并未真正"在场"。未来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应注意在意识建构上提升编辑的女性主体意识;在题材建构上报道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奋斗与成果;在情感建构上注重多样化的情感展现。  相似文献   

4.
"女性阅读"是女性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女性在阅读中因自身所处时代不同,造成了阅读视角的不同。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与中国当代社会女性阅读视角对女性自我发展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在"她"阅读时代来临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我国南来著名诗人陆游对其儿子说的一句至理名言。写诗如此,搞新闻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去年7月份,我连在拉萨执行戒严任务。由于执勤点远离浴室,干部战士半月甚至个把月才能洗上一次澡。后来,执勤点附近的自治区设计院竭诚解难,官兵们两兴地走进了浴室。就此事我急忙写了篇《设计院浴室向戒严官兵开放》的简讯。稿写好后正逢《西藏日报》山丹编辑来我部采访,我便请他修改。他毫不客气地问:深入采访没有?要知道,一篇稿子是七分  相似文献   

7.
最早法国桦榭集团总裁将女性杂志定位于女性消费类杂志,也称作女性时尚杂志,而国内对于女性杂志的界定,-直是"妇女报刊"的概念和"女性时尚杂志"的概念并行使用."妇女"基本是个政治词汇,而非描述性词汇.这是因为"妇女"这个概念代表了男性和女性在经济上、政治地位上和性别上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8.
电影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结合性别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对获得"百花奖"的抗战题材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创作近代女性角色时,创作者在中国传统女性的框架中融入了现代女性的观念,赋予了近代女性富有时代内涵的性格特点。同时,面对消费文化的热潮,当下大众媒介将"女性"作为博取眼球的工具,背离了主旋律文化引导的方向,应当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性阅读现状及其对"女性期刊"的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社会文化的视角对我国女性阅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论述,认为女性阅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非所谓的"女性期刊"所能左右。"女性期刊"或"女性读物"的提法,有将女性的阅读对象和内容规定于狭窄空间之嫌,阅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现象,不应该也不可能有性别之分,期刊不能以性别来界定。应尊重妇女、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关注两性的阅读差异,给女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女性阅读量增大和阅读内容多样性的选择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荣誉     
《声屏世界》2012,(4):203
"2011年网易女性传媒大奖"在京揭晓2012年2月20日,由网易女人频道与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和增强女性权能署共同举办的年度公益颁奖盛典"2011网易女性传媒大奖"在京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数十位优秀的公众女性人物出席,并对在2011年大众传媒领域内作出杰出贡献的女性和团体颁发了奖项。  相似文献   

11.
姜玮 《今传媒》2011,19(1):83-84
中国女性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海派女性电影经历了从黄蜀芹到彭小莲的演变,本文通过对黄蜀芹和彭小莲的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女性身份归属如何完成了由"破"到"立"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常彬教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以恢弘大气的学术胸襟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纳古今中外女性文学理论和作品于笔下,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书分为五章,一线贯穿"女性:历史境遇的‘空白之页’"、"1920年代:女性话语的多元彰显"、"1930年代:女性话语在合流中的隐显错陈"、"1940年代:不同政治语境下女性话语的分化和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史学》2015,(3):65-66
<正>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与就业机会。翻身喜悦的巨大幸福感,促进女性奋力实践,她们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活跃在劳动生产第一线,支撑起了科技创新的"半边天"。本期影像栏目,撷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积极投身科研活动的一组老照片。半个世纪前的黑白照片,展现了女性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诠释了女性幸福的内在源泉。当前,上海正在着力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时代的女性必将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昨天,本市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夜晚,更是寒风凛冽,然而,却有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身裹草席,在复兴东路西城浴室门口席地而眠。昨晚8时,记者在现场见到了这令人酸楚的一幕。浴室职工励国强说,被弃孩子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都是本市离家出走的少年,他们长年露宿在浴室门口的雨篷下。记者和其中8名孩子作了交谈。最小的孩子才13岁,他说名叫包伟民。人长得眉清目秀,但蓬头垢面。他说他住在闸北区曲阜路,几年前父母离婚,他被判给母亲寄养在外婆家。母亲再婚后,不再接济他生活,而71岁的外婆也无力抚养他。从事个体经营水产、水果的继父不肯认他,动辄  相似文献   

15.
大龄尼姑浴室征婚视频2012年4月,一名身穿尼姑袍的女子用手机自拍征婚视频,她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并说:"我身材不错,胸挺大的,长得也不错,声音好听,也挺有才华的,自己作词作曲。挺多人追的,但都不喜欢,我想找个有钱的,最好有一千来万。"这名自称是余丽的"尼姑"还在镜头前问大家她的造型酷不酷。  相似文献   

16.
王健 《视听界》2010,(5):107-108
不久前,无锡一家电视媒体播发了一条新闻,称某大学采购的作为学生的洗澡热水来自炼钢废水,热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0多倍。报道还说,这家热水供应商还给当地多家学校、浴室提供热水。一经播出,立刻被国内众多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转载。卫生行政部门迅速组织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该所大学浴室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未发现使用钢厂废水迹象.汶条新闻造成恶劣影响,个中原因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女性期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女性变革的重要资料,虽冠名"女性"但其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均为男性,这体现了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中男性的主导启蒙地位。而以综合性期刊的定位与服务女性的宗旨,客观上夯实了女性解放的学识基础,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用人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雇用女性或者提高女性的雇用标准,为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设置重重障碍;即便女性获得了工作机会,但在工作过程中,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很难获得晋升机会,对于那些能够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的高层领导职务只能望洋兴叹,又再次受到了"玻璃天花板"的层层拦截。女性的就业劣势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社会性别角色、性别分工以及女性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冲突都是造成女性就业劣势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9.
宫崎骏塑造的一系列"宫式电影"为人称道,被誉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在电影中塑造的"宫式女性"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打破了固有传统观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年来,随着宫崎骏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扩大,人们对宫崎骏电影中塑造的"宫式女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主要分析宫崎骏所导演的《风之谷》、《天空之城》等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来透视宫崎骏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2):58-68
近代女性报刊与女权运动关系密切:女报既是觉醒的知识女性表达自我诉求载体;也与"政治事件"的女权运动紧密互动、彼此形塑。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中知识女性既运动"参政"又办报"议政",为女权运动与女性报刊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唐群英、张昭汉等代表的民初女权主义者基于共同政治诉求,在舆论场域形成声援之势,借女学校、女性社团等营造女报传播网络;其办报角色定位趋向"自下而上"代表女界立言的"论政型"女报,而不同于晚清"自上而下"的"启蒙型"女报形态;意在内政、外交事件的即时评论中呈现女性"在场",勾连共和政治与女权诉求之关系。参政运动及其知识女性的媒介实践展示了她们如何在"革命"转向"共和"的"政治机会"中,藉报刊媒介在体制内形塑女性政治认同的初步尝试;也反映了其时多元政治利益表达的媒介场域,从性别平等视野审视共和政治的舆论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