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索索考     
对<三国演义>本事来说,关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绝不是关羽的儿子;关索虽然出名很早,与关羽挂钩时代却比较晚.对<三国演义>版本来说,罗贯中原著根本就没有写关索这个人物,他是被后来的简本添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2.
那是两年前了,我在<参考消息>报的"华人文苑"版上看到了一篇叫<天籁>的散文,选自台湾的<中国时报>,作者署名"阿林".因为内容是写大理的三弦、唢呐等乐器的,文笔又相当优美和老辣,我接连看了几遍后,便对同一个编辑部的小杨说,"这篇<天籁>写得很地道,作者可能是位早年流落到台湾的白族老知识分子吧?"小杨一看哈哈大笑说:"什么老知识分子,是医学院赵敏写的.  相似文献   

3.
有两位前辈分别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狗>,这回轮到我写"猴子"了.但是无论是特立独行的"猪"、"狗",还是"猴子",都是切实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只是请不要拘泥于我们所描绘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冬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  相似文献   

5.
仁里邑是喜洲北边的大村子.南诏时喜洲称"大利",唐樊绰<蛮书>说"大利流波涤彩",是说那时喜洲栽桑养蚕,丝绸纺织业很发达,整个喜洲沉浸在涤彩流波中.而仁里邑本主庙<三堂庙碑>开头第一句就是"三堂庙,三利森木之祠也.……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托马斯·莫尔这个名子,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他的那本<乌托邦>,一本最早提出"共产制",反对"私有制"的著作,一本"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相似文献   

7.
正1929年5月15日夜间,从上海到北京(时称北平)探望母亲的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很别致,首先是对许广平的称呼,既不是过去开玩笑的"害马""H.M",也不是习惯上的"广平兄",而是"乖姑!小刺猬!"与过去更为不同的是,这封信所用的是两张带有彩色图案的信纸,上面分别画着枇杷和莲蓬,枇杷有三枚,两大一小,莲蓬有两只,其中的一只饱含着莲子。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回家>节目.我的同村老乡张继先(笔名北海)上电视了.在我的故乡呈庄村这可是件轰动的事.为圆文学梦,北海抛妻别子,靠一部单车,"万里走单骑",途经20多个省市,一走竟是13年.主持人曾丽霞说他"衣锦还乡"了.而这"衣锦"在我看来,就是北海旅途中,在广州结集出版的两部厚厚的诗集<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北海诗选>.……  相似文献   

9.
书名<娴满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娴满香是三个女人名字的简称.<娴满香>就是写这三个女人命运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女人写女人的小说.作者宋景贤是洱海东岸的乡贤,原籍辽宁,满族,从部队解甲归田,曾经当过人民教师,后因故弃教务农,解放后随夫来到大理,长期居住在挖色镇.<娴满香>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相似文献   

10.
你是我妹妹     
"天天吵架,渐渐长大,多少个日子一起趟水呀……",每当听到孙悦和她的哥哥唱起这首叫<兄妹>的歌,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不知道是失落还是遗憾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对今本<仪礼·乡饮酒>"坐捝手,遂祭酒"中"捝"字的解释,历来注释家分歧颇多.文章认为,汉代的<仪礼>写本中有"捝"和"帨"两种写法;郑玄训"捝"为"拭也"乃其假借义.郑注中作为"捝"字古文的"说"应读"始锐反",训"擦拭"义.由于"说"字的这种用法太过稀少,所以大型辞书皆未予收录,而研究者却不能不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大足石窟宝顶<临济正宗记>碑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碑指出宝顶寺始祖元亮晓山是大足僧会司的一个僧官.根据清代禅僧性统撰写的<续灯正统>卷四十一中"晓山元亮"奈的记载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元亮的法系与江南宁波的晓山系有关.得出的结论是:"元亮晓山"和"晓山元亮"是一个人,祖籍是"陕西平凉",不是"河南信阳".洪武五年回宝顶重建道场.之后,他受诏住在金陵报恩寺,蜀王朱椿曾经请他到内庭说法,再后退隐重新回到了宝顶,正统五年(1440年)在宝顶圆寂.他所传的禅法是六祖慧能的即心即佛的明心见性之法门.宝顶寺的僧人之所以镌石刻碑,强调宗门正统,法脉传承,是历史的使然.  相似文献   

13.
郭栋 《世界文化》2011,(9):27-29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电影《洛丽塔》是根据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写于1954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可能是因为心虚,当时纳博科夫在欧洲出版此书的时候连署真实姓名的勇气都没有,出版商是把它当作一本色情书而出版的。  相似文献   

14.
两个女诗人     
我手上有两本书,<阿赫玛托娃传>和<老皮缅处的宅子>(茨维塔耶娃著).阿赫玛托娃和茨维塔耶娃,这两个女诗人在俄罗斯的文坛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的命运都因为跟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而不得不遭受荣辱沉浮.她们都擅长于写爱情诗,内心孤独而高贵,有着执着的人生追求,她们的命运都有着戏剧性的转变,她们都有着自己的"声音",她们都是我喜欢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钱穆先生是一位通儒型的历史学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由于怀抱着"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而常能于人所不经意处发掘高义.<略论中国文学>是先生关于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一篇文章.钱先生认为,中国文学重在写情,而西方文学重于写事,由此,遂形成了中国文学求简求同、贵通贵袭,西文文学求详求异、贵专贵创的特点,但中西文学之间并无中旧西新之别.这些议论,对于今日中国比较文学事业的发展,应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重出文坛,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方奇异的风景.人们都明了汪曾祺的散文有着唐诗的意蕴美和中国水墨画的笔趣,但谁都学不了汪曾祺.汪曾祺不似后来的"文化散文"、"小女人散文"、"旅游散文"那般易于模仿而成为时尚和风潮.所以,汪曾祺那飘逸、淡远、空灵的散文,于有缘读到它的读者都是一份独特的礼物.他发表小说<受戒>时,人们惊叹"小说竟可以这样写",读他的散文也一定会有心中一颤,豁然开朗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17.
卞孝萱 《寻根》2006,(2):122-123
<寻根>2006年第一期<柳宗元佚文<谱牒论>>说<谱牒论>"对于研究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以及思想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该文是伪作,今举两个明显的、无法解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便爱上了美术,也不知是什么使我陷入了艺术这一美妙的世界里.那是十年前秋日里的一个晚上(时间虽长了,可还记得很清晰).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老师经常布置写小楷.一天,我爸拿出了我的小楷本开始翻阅,我看见他眼里闪现出惊奇的目光,脸上露出平时很难看到的微笑,并开始左一句右一句的夸奖我,说我的字写得特别好,叫我以后好好练字.我兴奋得叫起来,用比他响亮的声音说:"昨天,我们上美术课,我画得最好,得了最高分呢!"爸好像比我还要兴奋,亲切地对我说:"儿子,我为你感到自豪.画画是一种艺术,但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成绩.  相似文献   

19.
<论语注>是郑玄晚年之作,他以<张侯论>为底本,校之以<古论>而为之注.自晋至唐,盛于一时.五代以后,该书逐渐亡佚.南宋以后,则连残本也见不到了.为了恢复郑玄<论语注>的原貌,自南宋王应麟始,惠栋、马国翰等人先后据前人所引之断章残句加以辑佚.20世纪以来,敦煌、吐鲁番地区先后出土了多件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为研究郑玄<论语注>提供了颇具史料价值的物证.<论语注>的注释特色是"以古学为宗",注重对<论语>字词的释义注音;同时也"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注重对经文的微言大义的阐发,成为会通今古学以释<论语>的代表作,在<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道若大路然, 凡进退往来须防失足; 我本多情者, 愿父老兄弟相见以心. 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铿在贵州绥阳县时,在县衙门上撰书的对联.文如其人.杨铿在短短不到两年的任内,体恤民情,勤政廉洁,以德治县,贵州土匪多如牛毛是出了名的,但他不是妄捕滥杀,而以安抚施教感化为主,很快把一块多事之邦治理得秩序井然,社会治安稳定.在他匆匆离任后,黎民百姓为他盖了个"德政亭",以感其恩泽.据目击者言:"文革"前他路经此地,此亭俨然矗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