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公共政策的涵义   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公正性表现为公共政策内容的公正即实质公正和公共政策形式的公正即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指公民或团体通过特定的方法、途径、程序等了解政策内容、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助于推进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面临传统文化弱化、政治制度不完善、公民政治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影响。为此,应通过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完善参与制度建设等方式,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蒋月锋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22-125,139
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其制定和执行应遵循公共、正义、公正等基本原则。在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主体性价值的缺失、过程的程序正义价值缺失及结果的公正性价值缺失等诸多价值问题。必须通过对主体性价值的再认识、政策制定的过程价值关注和政策价值导向与利益价值取向的辩证认识等措施来重塑公共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孟劲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11-14,31
公共政策主体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乃至调整。政府、政党、利益团体、公民以及大众传媒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几个政策主体,都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政策主体亦会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参与方式就是这些不同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和技术过程。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政治学话语中我们把公共政策价值分析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政府—公共政策,其中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政策。政策之于政府的意义和效用在于它的实施推行过程中使政府得到满意的利益分配;第二层次,公共政策—群众,其中主体是公共政策,客体是群众。群众之于政策的意义和效用在于,群众中社会公共问题在公共政策的指引和推行中得以解决。就公共政策的价值而言,赋予公共政策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分配、综合和落实利益,最终达到平衡利益,解决公众问题。以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无疑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也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建立了一个客观参照系,为政府行为的良性循环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众多政策制定主体和制定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权威分配者,以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将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向社会公布,使其他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可以无偿获取这些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作用就是将政府公开信息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从而产生对政府的约束力,使政府必须严格按照特定的程序公开政府信息。但是,当前我国现行政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信息公开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为此,我们需要从内容、途径及保障措施多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线式层层推进。  相似文献   

8.
博弈论分析是经济学中假定博弈双方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中笔者将博弈论分析用于公共政策过程中,深入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以及对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制度公正的几种利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公共政策过程中制度公正的规律进而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达到公正合理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制定在积累政府合法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却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诸如片面追求高GDP目标、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主体参与不充分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通过转变观念、保障各利益博弈主体参与权、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以及风险评估机制等路径,来均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可接受性、科学性以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典型环境公共政策的经济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依靠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治理技术,还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公共政策.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通过公共环境政策的运作,促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并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几种典型的环境公共政策进行比较,从中得出各种政策的效果和效率的区别,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公共政策公共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过程中,通过市民问计会、专家咨询以及意见征询等形式,构筑政府与公众之间平等的对话平台,初步建立了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政策制定模式。但其公众参与仍停留在“政府主导的有限参与”阶段,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能都有待提高。公众参与效能的提升既取决于公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也有赖于政府制度的供给和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建立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共政策公平和完备的重要保证。协商政治的核心在于公众意见或意志的构建或形成,通过有效的协调体制与协商过程,达成利益表达、利益协调与利益实现。要在协商政治理念下完善公共政策中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共教育政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文本。公共教育政策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在个体社会身份改变主要依赖学校教育的今天,公共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区域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在公共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又起到了核心作用,解构区域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创新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及其保障机制,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能否接受公正、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政策合法性视角看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公共政策实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体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提高政策有效性和政策效率的内在基础。即公共政策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是以合法性为前提的。但是。影响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态度.公众态度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全部过程。为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而获取和保证公共政策合法性.就要求公共政策尽最大可能争取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支持。文章正是以公共政策合法性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尤其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更加必要和紧迫。揭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京当地政府在行政公开的过程中对媒体有所选择的行为有悖于行政公开的原则,其实质是信息垄断,妨害了媒体及公众的知晓权,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正确的行政公开保障了公众与媒介的知晓权,公众通过对自己生活、工作利益紧密相关的政府信息的充分知晓和了解,进而参与政策的决策和制订,从而在政府与公众之间产生政治认同,达到社会稳定良性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策合法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公民民意合理化的重要表现。除此以外,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现实意义也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并提出意见。因此,公民的意见收集与采纳显得尤为重要。从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视角看,合法化体现了公民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意见收集的差异和意见能否被采纳的困境。在意见收集方面,公民在公共与私人利益之间的抉择矛盾,在复杂意见下对公民认同感产生争议。在意见能否被采纳方面,主要是政府和公民两个主体的博弈,缺乏沟通交流将造成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摆脱政策合法化的困境,就要探寻意见收集和被采纳的合理协调沟通,要积极探寻修正的政策合法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行为准则、社会秩序等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需要由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系统做出决策来加以解决的事件。在公共危机论理中,由于特定的危机形势和政策系统的局限性,极易造成政策制定、执行的困难,使政府陷入“政策困境”,产生政策“无能”与应对危机所迫切需要的政策“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而要化解这一矛盾,使政府走出政策困境的出路在于提高政府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政府治理创新的改革中,许多地方政府尝试加强政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协商来提高政策的回应性和民主性。本文以珠三角地区的珠海市和佛山顺德区两座城市的公众评议作为案例来探究珠三角地区的公众评议的主要特点,以及不同城市的公众评议活动的差异。研究发现:两地政府在开展公众评议公共政策时,首先邀请了公众参与评议对象的选定,同时搭建了多方主体协商对话的公共平台,最后加强了民众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协商民主公开透明、理性协商和监督问责的特点。相比较而言,顺德区在公众评议过程中引入了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更深入的协商讨论,更充分地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民主性和协商性。通过建立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机制,地方政府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和民主化发展,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积极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受"政府中心论"等惯性思维影响,利益集团参与政策制定仍面临着种种困境。拟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条例》制定研究出发,提出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规范政策制定程序、均衡利益集团的发展等策略以更好地促进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