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梅 《地理教育》2007,(1):46-47
一、工业区位的三种题型 1.对某工业区位的条件进行评价 分析评价某工业区位的条件时,首先考虑影响某工业的区位因素,根据工业对各区位因素的要求,遵循使工厂取得最好效益的原则找出不利和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要求为"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所谓"分析",一是联系本地实际,学会分析某一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并归纳工业的区位因素;二是学会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以“区位影响因素”为线索——建构知识体系区位类型主要考点农业区位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区位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城市区位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交通区位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对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运…  相似文献   

4.
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考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听起来能懂,做起来不难,但得高分不易。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运输、劳动力等),考试考查中,命题多由文字、数据表格、坐标图等结合具体区域示意图构成,往往从工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方面设问。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从经济效益看,选择具有明显优势的区位即最佳区位,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理想区位应具备的条件是水源、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等。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理想的场所很少,这就要求决策者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即最具吸引力的区位(一是表示优先考虑的区位.二是表示该工业类型区位的趋向)。一般工业区位选择具有一个明显的主导因素,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工业指向(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1.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2.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3.了解社会和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工业的投入与产出;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科技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 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 了解社会和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 ;4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电化教学。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五、课时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鞍钢的区位图”和“宝钢的区位图”。【学生活动】看图 ,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 :鞍钢和宝钢所需的煤…  相似文献   

9.
课标要求: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五种导向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区位选择原则;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学案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充课堂的知识量;通过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技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2 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11.
张晓民  刘西国 《考试》2014,(2):30-33
<正>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考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听起来能懂,做起来不难,但得高分很难。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运输、劳动力等).考试考查中,命题多由文字、数据表格、坐标图等结合具体区域示意图构成,往往从工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方面设问。  相似文献   

12.
一、课程标准 课题要求: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课标解读: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通过本节使学生学会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通过了解这一工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同时在工业布局时还应考虑环境因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安晓丽 《地理教育》2015,(Z1):137-138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阅读教材后可发现,教材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主要地域类型为线索,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教学设计将湘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做了微调,将集聚概念的理解放到"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中与"工业集聚"一起介绍,不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规律历来是经济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劳动力等传统因素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新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矿产资源、水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弱化,全球化、资本、技术、信息等新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在当今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工业区位选择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而是依据产品内不同生产环节的区位需求,综合权衡成本节约、市场、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安全和供应链韧性等区位因素,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区位。  相似文献   

15.
杨振昌 《历史学习》2003,(11):19-19
工厂设在什么地方,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地理上叫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环境等。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由于各个时期工业对于不同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也形成了各种区位的工业城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厂能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形成和发展起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煤铁复合体”型的工业布局方式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都分布在英国,…  相似文献   

16.
区位分析要具备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即地理事物的绝对位置,而相对区位即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区位,必须把它放在大“区”内分析。如分析某一工业区位,既有矿产、水源、土地、交通、市场、劳力、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与其它工厂在工业流程上存在生产上的联系,或者在利用资源上有空间上的联系,或有信息联系等等。所以区位的分析与选择要用联系的眼光从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必修模块二中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常见因素(如原材料、市场、动力、劳动力、交通运输、土地、水源等),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这也是近年来高考综合题中的考试热点。教学内容本身比较简单,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节知识点,解释或解决某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要点1.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的分类和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2.理解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3.比较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异同点、工业的发展与变化;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大庆 《新高考》2005,(12):44-46
一、重点知识拓展 本专题的重点是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本专题的学习中,要理解区位因素的实质,结合特定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案例,分析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本着人地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对区域生产活动空间分布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思路1.弄清两个概念(1)工业区位三角形图假定在某一均质的地域范围内,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某个工厂企业的原料来自两个地区,它的产品销售到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工厂企业就在一个市场地和两个原料地之间构成了一个区位三角形。这种反映工业区位选择的地图叫做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