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内涵具体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国家之梦,中国梦是世界之梦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之梦,中国梦是中华文明的完美呈现;作为人民之梦,是中国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在创造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既是中国梦的筑造者,又是中国梦的享有者.人民幸福贯穿于中国梦的始终,是中国梦提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追求的归宿,因而是中国梦的核心理念.中国梦在不断实现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爱国之梦、责任之梦、公平之梦、理想之梦、感恩之梦、诚信之梦。"中国梦"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围绕"责任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回馈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公平正义教育"五大主题,融入"中国梦"因素,以专题教学彰显"中国梦",以体验教学凝聚"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中国梦”乃民族复兴之梦,是国之大事,民之大业。实现伟大“中国梦”,靠的是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尽展其才。如何做到人尽其才?须有爱才之真心、识才之慧眼、用才之胆略。本文就人才建设对“中国梦”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毫无疑问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与此同时,从更加宏阔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看,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繁荣也需要中国,因而,“中国梦”还是世界和平之梦,世界发展之梦,世界合作之梦以及世界共赢之梦。“中国梦”顺应了世界潮流,呼应了世界期许。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具体说来,中国梦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丰富内涵:经济富强中国梦、政治民主中国梦、文化繁荣中国梦、社会和谐中国梦、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理想。"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中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学生更应肩负起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成才之梦、报效祖国之梦、开拓创新之梦,将"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本质上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更是广大青年学生之梦。当代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教育,既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主力军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作为学校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近年来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围绕"中国梦、青春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展了如下系列工作。一、围绕"中国梦、青春梦、我的梦"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悟梦想与发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一位叫邓小平的老人,为中国的未来规划了一个美好的梦:教育之梦、经济之梦、科技之梦、文化之梦、体育之梦……开始了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感受着梦想变为现实的种种喜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已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语境与生活目标。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实现中国梦便是追寻大学生的幸福梦。通过研究大学生幸福梦的内涵和实现问题,使生活在中国梦语境中的大学生,确立自己与中国梦相融的幸福梦,并通过教育培育、社会支持、个人奋斗来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国家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价值维度,它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中国近代以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中国梦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对其本身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中国梦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有其理论基础,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出发点,它所具有的现实性和理想性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具有二重性。"人生如梦"看似表达了一种世界与我的虚幻所带来的悲观情绪,实则在"梦觉无二"的二谛圆融中洋溢着传统人生美学的《庄子》乐观精神。"梦游人生"是"人生如梦"的内在要求与表达,是"梦游"这一审美体验的人生形式,同时,"梦"作为情结表现出了传统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4.
梦及梦境探索是个亘古不变的人类永恒主题。迄今为止,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仍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研究梦的经典教科书,同时也是精神分析的最重要的著作。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伪装的)满足。本文从精神分析角度来对影片《盗梦空间》进行分析,解读了影片中的时间效应、梦中梦、阻抗及其他象征,深刻揭示了"梦是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演"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先秦赵人之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至今未能受到学术界足够的关注。赵人的梦文化是研究赵国思想文化的典型个案。透过对先秦赵氏梦文化的研究,能够窥测中国神秘文化之一隅。在先秦赵人看来,梦不仅承担着人和祖先神灵世界的中介作用,而且具有警惕和预示的功用。赵人之梦根据造梦成因划分为忧患梦、愿望之梦、报病梦。赵人之梦根据梦的结果划分为吉梦、凶梦、正梦。赵人诸梦之间多存在历史的、因果的联系,附有警惕、预言、指示、神化政权等功能。赵人之梦具有联系性、多重性、复杂性、神秘性等特点。但赵人之梦的预示作用有时并非是百般灵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梦本身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教化移情的效果非常突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梦具有显著的情爱教育效果。杜丽娘的情梦具有生理层面和幻想层面的双重意义,成为促发杜丽娘主动追求情爱实现的教育载体。杜丽娘情梦的情爱教育内涵,表现为明清女性借情梦倾诉内心对意中人的梦想,充分肯定杜丽娘以梦承载情爱理想的情爱实现方式,从形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的提出再一次唤醒了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伟大实践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梦”的现实诉求,而且还构成了“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另外文化自强与“中国梦”体现出一致的文化话语表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18.
梦是潜意识的表现,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离奇的折光反映。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纳入文学作品,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唐传奇中亦有一些记录梦境的文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唐代社会生活。研究这些文本,有助于我们多层面地认识唐代社会。从唐梦传奇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其主要体现在仕举官宦梦、风流艳情梦、伸冤托志梦、隐晦悠远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的两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来命名这-梦想,并科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梦”理论.该理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解答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一方面,它是对晚清以来“逐梦”之路上各种学说(“中国梦”理论的历史形态)的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建国之前,中国人的梦想之旅经历了“维新之梦”、“启蒙之梦”到“革命之梦”三个历史阶段,并产生了严复“三民思想”、鲁迅“立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三种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