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华尔街日报》可以将枯燥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又不失大报风范,自成特色,所以业界往往将《华报》这种文体称为“华尔街日报体”。而且通常把它的特点归结为“:从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  相似文献   

2.
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特点是:从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读欢迎。现在这种体裁也常为其他西方报刊所采用。我国新闻界这些年也有人借鉴这种写法。这里介绍《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原汁原味的报道,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篇报道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如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进入新闻主体部分。这样的写法是本报提倡的,很多报道都是这样写的。这是典型的“华尔街日报体”的开头。  相似文献   

4.
杨天庆 《新闻三昧》2008,(12):52-53
某报《新闻故事》专栏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不只因为它要求用故事形式写新闻,具有新闻性。它的魅力尤其在于故事鲜活,情节完整,有人物、有细节、有起伏、有动感,贴近性强,可读性也强。  相似文献   

5.
张红 《新闻传播》2006,(2):18-19
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在西方新闻采写中,常以“story”来代替“news”,把采访新闻称之为“to cover story”,头条新闻叫做“head line story”,要求记者“像说故事一样说新闻”。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让新闻走近读者。  相似文献   

6.
王宁 《新闻窗》2006,(6):21-21
三、人物塑造与视觉新闻写作 当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编织新闻材料,使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之后。《黔草肥黔羊》成功地进入了故事的中心,把读者带到了现场。阅读这篇通讯,我们好像亲身来到晴隆县的山间,目睹“天空飘洒太阳雨,草摇羊跃人吆喝”的动人场景,和那些质朴勤劳的农民兄弟们面对面地交谈。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13,(1):55-55
欧福泰在2012年第2期《新闻实践》撰文阐述,在新闻报道中,细节是指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场景、新闻背景中出现的最有特点、独具特色的事物和人物的具体描写。无论哪一类新闻文本,细节都是重要的表述内容。  相似文献   

9.
董铭 《青年记者》2007,(14):114-115
“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可以是美文--《华尔街日报》作品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 《新闻记者》2004,(9):42-44
元代的翁郎夫提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写作也是一样:老是一个味,就会觉得没味;老是用一种写作模式,就可能渐渐失去读者。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在于准确、清晰、生动。①在我们常见的新闻作品中,准确、清晰是做到了,而“生动”则比较少见。普利策奖评委会于1978年春天起增设特稿写作奖,其用意也正是要对非虚构或短故事式的流派给予认可,而评奖条件是:“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②近来,在网络上阅读了中文版《华尔街日报》的几篇专栏文章,顿时有久未谋面的亲切感,新风扑面的清新感。《华尔街日报》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889年,是美国一份侧重财政金融的全国性报纸。该报读者主要是大资本家、高薪经营管理人员、股票市场投资者。美国500家最大企业公司的经理大都订阅这张报纸。很多教师、学生、家庭主妇、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也是《华尔街日报》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董铭 《青年记者》2007,(14):114-115
“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15.
陈阳 《新闻窗》2013,(5):42-42
一般来说,“新闻故事化”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的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驷见在,它已经从新闻的后期处理环节逐渐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同时,新闻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也从社会新闻领域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尤其在“走转改”活动开始以后,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新闻记者在采写中频繁使用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细节运用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那么,到底什么是细节呢?笔认为,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个性的画面或音响,它能给受众长久的回味。“窥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也可以是某一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8.
高洁  张淼淼 《青年记者》2006,(24):39-40
新闻故事化的缘起与军事报道“三贴近”原则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媒体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形式讲述新闻,“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同时也涉及到军事报道领域。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  相似文献   

19.
特写这一文体,一是肇始于电影学术语,强调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个精彩片段,重要的横断面,另外一种是美国五十年代兴盛特写文体,强调主观与客观事例的新闻旨趣。作为特写要在报道里张扬个性,体现一种风格。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就是一种突破。《洛杉矶时报》在5月11日刊登了卡罗琳·科尔一篇文章《从一个神圣而又破败的地方向外看》(摘自《参考消息》2002.5.13),这是一则亲身体验形式的特写,从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20.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