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光明 《教书育人》2013,(19):20-2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依据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研究新世纪中学德育,探索中学德育教育的方法,渗透学校德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既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普遍要求,又贯穿着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祖国赋予的历史使命。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因而  相似文献   

2.
浅谈电大四有人才的培养郎秀杰德育,即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既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更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后者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  相似文献   

3.
戏曲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戏曲活动月”活动。一、明确教育目标。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  相似文献   

4.
我校是一所地处普陀区长征镇地区,是以"长征"命名的完全中学,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凝练长征精神,培养新长征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目标指向,并认真加以实施,从而把中  相似文献   

5.
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将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会导致这门课在学校宏观德育建设中的缺位,影响其育人效果的取得,并容易造成校本德育课程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僭越.这同时也不利于这门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德育课程的实施.为此,需要在观念层面明确国家德育课程的德育地位;在体制上搭建教学部门与德育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行动层面处理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阳市实验小学十分重视教育培养学生品学兼优,始终把对学生的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沿着成材之路健康成长。这是学校在上好德育课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活动的几  相似文献   

7.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目标,不过环顾当前的社会现状,公共场所“大人不如小孩,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的道德异常时有发生。不禁让人反思:我们学校德育的效能是不是低了?本文就中学德育现状及改进建议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所谓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德育对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是由教育的社会价值决定的,而衡量教育的价值尺度,是以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标准的,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历史的发展,那么,教育的社会价值是肯定的.德育的社会价值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的发展壮大就是对校长的最好评价.自从你5年前走马上任以来,我们学校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连年中招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而且多次被评为市区的窗口学校、模范学校.附近乡镇的许多学生也慕名而来,一时生源济济,房舍紧张,如今班额已达80余人,而且每年仍有大量外转生加盟.升学率高,自然生源足,财源广,名气大!但接下来发生的几件小事与我们学校如日中天的大好形势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一、德育概念的再认识德育是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总称。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德育过程中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全面准确把握德育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育是受“左”倾路线干扰的重灾区,‘’左”的思想理论特征之一,就是割裂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联系,片面强调现实需要,夸大政治的社会职能,用政治代替一切。在其影响下,就德育工作而言,人们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实践中,往往习惯于将德育的内涵窄化为政治宣传,又将政治教育泛化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部内…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学德育的根源与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每一个学校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有人误认为美国大学也是绝对自由、没有德育的。的确,美国大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明确概念。但实际上美国很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很重视政治观、价值观。教育在其整个大学教育中有明显的德育倾向,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大学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颇有成效。一…  相似文献   

12.
运用心理辅导技术改进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它既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落实智育、美育等诸育的保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来看,德育总是被放在首位的。因此,从根本上讲,德育是教育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对德育的要求也在变化,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就当前形势而言,坚持改  相似文献   

13.
“以德为纲,全面发展”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育人先育德,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立校之本。学校非常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为了切实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有效的实验措施,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的领导机构,提出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的口号。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认真贯彻好这个文件精神,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以《若干意见》为指导,就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使育,即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优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既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更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虽然我们每个学校在德育方面都花了很大的力气,可德育的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可以看见一些学生自私懒惰、冷漠无情、粗鲁无礼、学习缺乏动力、报复心极强……虽然这里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我们学校的德育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现根据这些年来本人的观察、了解和思考,特选择学校“德育”工作中典型的案例,对此进行分析.反思其得失之处,以供大家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教育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方法,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办学品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又该如何培养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学校培养的人首先应该具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抵制各种精神污染的能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学校的德育管理应该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拓展,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强有力的德育管理。一、儿童德育的形成受着社会信息、家庭教育多方面的影响。少年儿童生活在社会中,随时受到社会各方的影响。儿童一出生就和家庭有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一、中小学德育的应然分析所谓“应然”,它体现的是人们的价值追求。德育的应然状态表现为德育的目的、目标或期望。本文将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曾经有一种提法认为德育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即“德育首位论”,虽然人们对这种提法仍存疑义,但它对德育重要性的肯定还是可取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要造就的不仅是掌握技术和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为国家、社会乃至人类造福的人。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只注重培养心智,而不顾道德教育,无异于…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社会的转型,怎么样才能真正收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效果呢?通过对什么是德育的有效性,有效德育基本特征,实施有效德育的基本条件和主要途径等内容的简单分析,旨在唤醒人们对学校德育有效性意识,从而提高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我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261人,教职工207人,其中党员教职工73人。通过学校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教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提高,这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进行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