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13,(1):30-31,41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进行了以结构调整和专业活动为特征的社会改革运动。改革将市场理论引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以提高服务效能。以教师专业化运动为背景的学校教育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特点是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教育改革融为一体。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的社会改革运动为学校教育和教师带来了各种挑战。在教育质量方面,学生、家长和社会期望学校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教育;在教育管理方面,政府期望学校能够实施效能教育、优质教育和公平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改革教育与教学工作,他从现实出发,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句话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教育领域内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在语文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实用性非常强,充满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时代,需要一代全面发展的、尤其对科学有着追求,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人才.现在的孩子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未来社会对他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求他们具有初步的科学意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勇敢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在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也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共同生活"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当代教育理论已经把人的技能素质(含生活技能素质)放到了突出的地位,未来社会将越来越重视生活技能在内的素质教育.因此,对幼儿进行生活劳动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生活教育”源于人类文化积淀,它的主旨是满足生活向前向上发展的需要,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当前的发展要瞄准解决生活与教育中的现实和重大问题,立足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创品牌;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要以生活教育运动为基础; 生活教育运动是教育工作者在生活教育理论启发下自觉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运动,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开放性、创新性、整体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提出的一种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它不仅是2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运动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 ,而且对构建21世纪中国化的现代教育理论也极具启迪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短暂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1991年8月,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持,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全集》十卷本;1998年10月,《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补遗一卷)又问世了;21世纪前夕,还将出版第十二卷(补遗二卷).这是迄今为止,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最为齐全、最为珍贵的历史记录.这充分证明:生活教育运动“有一套理论,也有一套实施的办法,是从多灾难的环境里压出来的”.这也是陶行知对生活教育运动最为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前后,陶行知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改造运动,他认为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关键在农村。1927年, 时年36岁的陶行知决定在南京神策门外的老山脚下创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的晓庄学校。从此,陶行知开始试验和探索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实现他改  相似文献   

8.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想.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回归主流"运动(即尽可能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置在一起,为特殊儿童创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21世纪大学教育的主流理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认为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决定教育理念的变化,21世纪是一个创新引导社会发展潮流的世纪,创新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将成为21世纪大学教育的主流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提出的一种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它不仅是2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运动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而且对构建21世纪中国化的现代教育理论也极具启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2.
张青瑞 《成人教育》2012,32(6):27-28
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其"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的主旨和理念在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上,都对我国成人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积极顺应终身教育理念之于成人教育的影响,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不断推动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断形成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教育改革从理论到实践已展开多维度尝试,主体、生命、对话、交往、经验、活动、建构等成为系列关键词。然而,语言却未列其中,成为教育改革的"剩余物"。语言维度的缺失会影响对传统教育的深度反思及教育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张钧 《成人教育》2019,39(4):1-5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然而,在理论上,社会大众对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客观存在教育对象"特殊论"、教育内容"职业论"、教育形式"时序论"、教育体系"对立论"和教育价值"功利论"等认识误区。在实践上,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发展基础条件羸弱,政策法规建设进程缓慢,组织机构发展不足,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衡,现代化技术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平台创新和保障支撑优化等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速推展,教学回归生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教学论研究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与反思教学回归生活的话语,探究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发展的论题。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终身教育突破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思想。终身教育不等于成人教育,但是,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形式,成人教育都是终身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在当前社会实践中的最好体现。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将极大地推动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根据终身教育所涵盖的思想内容、体现的时代特征、欲实现的教育目标、发展教育的原则要求等方面,就发展成人教育进行分析,探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的有效途径,进而实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日益显现,教学如何为人的发展服务已成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大课题,哲学教学要实现教育的价值,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哲学教学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构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推动了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德育教材建设带入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而变革了学校德育的整体面貌。当然德育课改中也存在着教学目标虚化、教学设计偏颇、教材使用迷失、忽视农村学生生活等问题。今后十年德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品质和研究品质,深化德育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处于变革时期的中国教师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专业性、终身性和开放性等三个方面。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及其教育改革理论对中国教师教育在经验、生活、改革理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这些启迪在中国教师教育的时代特征上都有所映射。  相似文献   

20.
张世爱 《中国德育》2007,2(7):11-13
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道德教育更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梳理和领悟这种内在关系,找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应然的角度论证在价值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对教育、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