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奖中发现,一些台在新闻消息写作中不重视导语。有的消息无导语,—上来就像老奶奶讲故事一样:“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从头道来,让听众听不出来要领;有的消息播之前,由主持人或播音员加个引语,这个引语类似导语,但严格讲,它的写法既不符合导语要求,也不能完全起到导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述评是一种熔叙议于一炉,合事理为一体的新闻体裁。记者在写好消息通讯体裁的基础上,应重视对新闻述评的研究与写作,笔者认为,写好新闻述评有三点重要意义。一、新闻述评体裁可以加重中心工作报道力度,使新闻报道更具有指导性。这是由新闻述评的特点和功能决定的,它寓作者的观点倾向于客观叙述之中,是影响舆论的有力的宣传形式,它可以深化报道思想、加重报道力度。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海军基层部队高科技装备不断增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前几年研究生在海军现代化建设中作用发挥如何、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  相似文献   

3.
轻性论文与杂感、随笔相比,篇幅较长,更庄重、规范,比正规的学术论文简洁、轻便,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更强。轻性论文的写作要求作者学识渊博,对所论问题有深刻的观察和透彻的把握,思维活跃,是避免和杜绝学术腐败的途径之一。因此,面对图书馆学学风浮躁的现象,图书馆学应重视轻性论文,以推动学术研究向纵深及个性化发展,净化学术空气。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缺一不可的基本新闻手段。它们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新闻媒介的两大文体。如果说新闻报道是主体、是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旗帜、是灵魂。但是,近几年在广播电台这方面的缺憾很是明显,有些广播电台近几年编发的新闻评论寥寥无几。只有让新闻和评论双翼齐飞,才能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中缺一不可的基本新闻手段.它们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新闻媒介的两大文体.如果说新闻报道是主体、是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旗帜、是灵魂.但是,近几年在广播电台却普遍存在着重新闻轻评论的倾向,这  相似文献   

6.
新闻写作教学应重视基础理论的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学教学领域,人们往往将《新闻写作》这门课定位于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新闻业务课。更多地强调新闻写作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大多数也以传授写作技能为主,很少涉及新闻写作理论的阐述。一位著名的新闻传播学教授,在个人博客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观点,说:讲授新闻业务课需要的是经验和实践,对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区县报的记者们都十分注重新闻报道的写作,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深刻的新闻稿件。但在区县报上,既有针对性又有可读性和前瞻性的新闻评论并不多见。其实,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两种基本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二者缺一不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写作新闻评论,对于区县报记者思  相似文献   

8.
禤胜修 《编辑学报》2009,21(3):267-268
阐明编辑应用文写作的意义,总结出编辑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措施.认为:编辑应用文是开展编辑工作的工具,是展示编辑主体形象的标牌,编辑应用文的写作是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写好编辑应用文,重要的是应加强理论和编辑业务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体写作规范.  相似文献   

9.
10.
书的序跋     
读者拿起一本书,总喜欢先读序跋文字,目的是想预先知道作者的意图。因此一本书总得有序或跋。作家、编辑家萧乾的习惯是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序跋     
胡适的序跋孙郁对于胡适的思想倾向和为人,学界已有定论。然其治学之道,是别具一格的。胡适的名气大,“五四”后,因倡导白话文而称世一时,人缘又好,故请他做序的人颇多。胡适写序跋,不像梁启超、陈独秀那样领袖气,而是温和地叙述,娓娓道来,有时竟把序写成了篇论...  相似文献   

12.
举办一次短消息写作竞赛,以提醒新闻界同仁重视短消息的写作、提高规范使用新闻文体的水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14.
一篇好的新闻稿,吸引不吸引读者,往往在于它的导语写作是否精彩。如果导语写得平直、呆板.无一点灵性和曲折,就会使读者读之无味,更谈不上见报后的效果了。记得以前我开始学写新闻时,不重视新闻稿的导语写作,心想新闻开头,只要把问题交待一下,然后再慢慢叙述,结果,每写一篇新闻送到报社,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杏无音讯。后来,我吸取教训,找原因,发现问题就在于导语的写作上缺“火候”。于是我先学习,从报纸好的新闻稿、尤其名家的新闻稿中找“真金”,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并参加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向一些同行请教,将…  相似文献   

15.
序跋的念想     
没想到因了这一次“救场”之举,倒成就了我和巴老的一段编书缘。在我为数不多的文字中,常有念想的,就是这些序跋了。它们每一篇都连着一段难忘的记忆,每每想起来,总会感觉到暖意。最初的序跋写作,是得到了孙犁同志的鼓励。可以说,我的第一篇跋文,就是被孙犁逼出来的。我和孙犁初识于1978年,开始是工作上的联系,来往多了,谈得就随便了,去多伦道孙宅聊天,成了日常的一件快事。那些年是孙犁写作的旺季,很多文字发表前,我有幸成为第一读者。因此,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季涤尘约我为孙犁编一本散文选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愿意为孙犁做些事情。我通  相似文献   

16.
17.
韦昌国 《新闻窗》2010,(6):92-92
工作通讯是报纸的重要报道形式。以《黔南日报》为例,每年刊发的通讯稿件中,工作通讯占70%以上,不仅数量多,而且篇幅大。这些通讯文章,对总结部门、行业各阶段的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08,(2):70-71
细心的函授学员可能已经注意到,军报上的《基层新闻函授学员作品选》栏目,几乎每期都有一篇小言论。它虽然只有三四百字。但在这个栏目中已算是“大块头”了,且用楷体字,排得都比较靠前,所以很是突出和醒目。但是与消息、通讯、故事、新闻照片的来稿状况相比较,函授学员的言论来稿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所以,常常一个月挑一篇能编发的稿子都比较难,有时因挑不出可编发的言论稿,只好不编不发。这就提醒我们应当关注这个问题,想方设法予以克服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的历史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其它有关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在多数情形下, 写新闻是不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环境新闻,涉及面非常广。有人说环保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句话虽然不是很准确,却也道出了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环境新闻的写作中,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就很难显示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则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环境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有助于读者从环境事物的联系中来认识事物,全面地、辩证地对待事物,  相似文献   

20.
晦涩难懂、味同嚼蜡、莫名其妙、令人费解……人们往往把这类贬义词“慷慨”地抛给一些科技新闻。 若调门再拔高一度,还会说记者无视读者需要。 若语言再辛辣一点,还称记者故意显示博学。 久而久之,科技新闻的通俗化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某地召开国际着床学术讨论会,文中不对着床做任何解释,害得编辑拿着稿子到处讨教,原来是受精卵附着在卵巢上叫着床。作者为何不想想,虽然人人都曾在娘肚子里着过床,但又有多少人懂得着床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