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论读书     
如果没有书,就没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如果没有书,就没有华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如果没有书,人类也就失去了支柱,没有了灵魂。兽骨到兽皮,竹简到白纸,不知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书!一本本知  相似文献   

2.
正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犟,问他们什么也不肯说,更别奢望他们会对自己倾诉了。我认为,家长首先应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说话?家长总以自己很忙为借口,但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了吗?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敞开心扉,却常常倾诉"无门",他们就会关闭心门,不再与父母交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倾听是迈向"教子有方"第一步。有一本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书,名字是《窗边的小豆豆》。  相似文献   

3.
网上有过这样一句话":读过很多书的女孩从来不会到处炫耀自己读过什么。"我觉得这句话还应该有个下半句":因为她的任何言行都会告诉人们她读过很多书。"(1)多阅读能增长见识,但如果你只阅读中国本土作品,那你接触到的就仅仅是从中国人视角描述世界的作品。如果你多阅读一些外国著作,你对世界的了解,就会因为多视角的解读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才能更加热爱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阅读莫言、余华这样的本土作  相似文献   

4.
"孙老师,您的书让我走出了最黑暗的时刻。我买了三本,一本送给我的爸爸,一本送给我的班主任老师,一本留给我自己。他们看了,都哭了。他们说他们错了。您说,教育家眼里没有差生。有这一句话就够了。我们不需要谁来可怜挽救,我们自己会努力……"  相似文献   

5.
与书的缘分     
"就像人与人相遇是一种缘分一样,人与书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有些书你买回家由于忙没有立即看,但或许当你过十年、二十年后再去看,你会庆幸你拥有了这本书;或者在某天深夜,你醒来后,随意翻看他们中的一本,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6.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一个人在中小学时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心里就会留下什么痕迹。"我们很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却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什么是高雅,什么是智力生活,内心空虚,精神狭隘,这都是他们在上中小学时没有认真读过几本好书的结果。"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喊了很多年,然而现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镇级中学,大多学生都是来自没有专业音乐教师的农村小学,不要说识谱视唱,有的就连正规的音乐课都没有接触过,如果想给他们上音乐课就应从"零"开始.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城镇实验小学受到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如果真的从"零"开始,那他们会认为这些太小儿科,而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决定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听音、视唱、识谱"训练.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种痛苦叫做手机在手,没有电,你也许会回答,移动电源在手,充电不愁,但是那个方方正正的东西,冷冰冰地放在那里,毫无美感可言,如果有了下面这些充电的家伙,你会不会忍不住想要多秀一下?IPhone、Appie Watch组合充电托架自从有了Appie Watch之后,爱装的人就更爱装了,老玩Apple Watch和IPhone有什么意思?该讲究的时候还是要讲究啊。呐……这本"书"就随之而来了,然而这并不是一本"书",人家是iPhone和Apple Watch组合托架充电器呢。打开这本"书"的封面(真皮做的),就能发现这就是—个木盒子,盒子侧面刻  相似文献   

9.
<正>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让阅读从娃娃抓起"。可近几年接触了较多的一年级孩子,发现大部分孩子学前阅读量几乎是零,只有极少部分孩子在家父母会给他们买书和读故事给他们听。可西方国家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几十本到百来本的绘本阅读量,和这相比,显  相似文献   

10.
环球资讯     
孩子看童书有助于大脑发育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家中有孩子、社会经济地位相似的64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并分别在小孩4岁及8岁时进行了随访。他们记录了孩子是否接触到书及玩具,并且在15年后对孩子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孩子在4岁时接触书本和益智游戏,他们的大脑皮层就变得较薄,并且在语文理解的测试中表现较佳。如果人的大脑越常在认知上受到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就越薄。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大脑对早期环境很敏感,即使家里的一些微小改变也会长期影响大脑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范霖 《初中生》2017,(9):8-9
在孩子一岁半时,我就开始读绘本给她听.坚持下来,到她6岁时,我已经读了3000多本绘本了.现在孩子8岁了,如果有时间,我仍会坚持陪她阅读,如果忙不过来,孩子就会自己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 当孩子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然就会有深入的思考.这个时候如果家长通过和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可以引导孩子走向深度阅读.我的经验是可以从下面几个层次来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书。"每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像驾着一叶轻舟在海上扬帆,乘风破浪。书上的佳词妙句、格言俗语像阳光一样洒满我的心灵。我随着作者的心绪经历着情感、智慧的波动。我的视野在阅读中变得空前的开阔……我不知道世界上如果没有书,我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的贫乏与单调。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书     
<正>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母亲心里高兴,晚上会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  相似文献   

14.
最近再读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对书中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都在追求和寻找奶酪的寓言故事很有感触。两只小老鼠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历经周折,直至精疲力竭之时,才找到自己的奶酪。两只小老鼠懂得如何追求与放弃,而那两个小矮人却做不到,他们就像《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一样,认为只要守着大树就会守到兔子了。相反,两只小老鼠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这儿找不到奶酪就会到别处去寻找。的确,世界永远是充满变化的,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如果一个人不顺应这种变化的需要,适时调整和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圣洁的月光     
正如这本书的译者徐迟所言《瓦尔登湖》是一本极静极静的书,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静下来,恐怕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的确,如果不是夜深人静,身心无...  相似文献   

16.
对那些酷爱阅读的人而言,书简直就是他们的生命,有时可能比生命看得还重,更不要说什么金钱了。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完之后,还要想方设法对其加以保护。对于这些人来说,找到一本渴慕已久的书就如同寻宝人找到了宝藏,就像买彩票的人中了大奖一般,是那么的高兴,这种心情,如果不是有此心境的人,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档次     
爱读书肯定是个好习惯。但,“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比如有一种人,虽爱读书却从不选择,他们读书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吸收,而是为了消遣为了解闷。如果看的恰好是本好书,他们会有所得,而如果看到的恰好是本坏书,他们就会无形中受到污染———既不能觉,更不能察,此乃“糊涂型”读者。还有一种读者,他们的阅读带有明显的偏颇,即:只读那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书。比如:听说经商能赚钱,就找本《经商大全》猛看,突闻炒股能发财,就又寻来《炒股秘诀》猛啃,如此朝秦暮楚,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动力,而且极易忽略书本的真正意义———此乃“浮躁…  相似文献   

18.
与儿童的交流对于建立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至关重要。目光对视从孩童时期就对人产生社会性和认知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宝宝最初建立与母亲的目光接触就开始了。初生的宝宝就会看人的脸,但是往往要到2~3周时才会进行持续的目光对视。专家指出,如果到这时,宝宝还不会进行目光接触,就可能是社会性或智力上发展迟缓的征兆。此外,一项研究还发现,婴儿在出生第一个月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9.
一、开讲激趣法初中文言文是初中学生刚接触到的,如果教者一开始就把文言文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有不小的阅读难度,他们会视文言文阅读为畏途,进而失去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兴趣属非智力因素,却是学习初中文言文的先决条  相似文献   

20.
人的教育     
我正在读的,是一本叫做《小学还能这样上》的书,一本移居加拿大的华人记录自己两个孩子栓柱和非非小学生活经历的书。怎么说呢,书中所提到的观点、介绍的经验,在所谓"新课程改革"之初,我早已接触过。但,就这样一页页读过去,脑子里想象着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个场景,幸福着作者和她两个孩子的幸福,我还是被深深打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