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形象的具体性和可感性。美学家杨安伦说:“在美感的认识中,始终伴随着具体形象和感情色彩。”克罗齐《美学原理》中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些都表明,离开了具体可感的形象,美是不存在的。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失去了形象性,也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文学。因为,文学毕竟不是理性抽象的论断,而是感情形象的描绘。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他们都在说服人,所不…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美的准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和谐。和谐,希腊文的解释就是联系、匀称。《辞海》的解释是配合得当,谐调。从美学的观点看,和谐是形式美的一个原则,指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因素的协调一致。正如我国美学家蒋孔阳在《美与审美观》中所说的:“美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的。然而,美是一种有机的整休,美的各种要素之间都必须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寓多样于统一之中,才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印度的果戈里则进一步说:“再没有比各部分之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美感,直接诉诸于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形象,是美的“载体”。没有形象的新闻作品,也就无所谓美。形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具体可感性。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如;人物、景物、事物、故事等,它们犹如生活中存在的那个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面对新闻形象,就像面对生活本身一样,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 1.化虚为实屠格涅夫说:“写作过程中——从来不是观念,而永远是从形象出发。”所谓“从形象出发”,不是不要思想性,不要指导性,而是要把思想性、指导性融化在形象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5.
艺术美是审美主体以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客体为依据,以艺术家本人的审美理想为指导,按照美的规律,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艺术美是集中的美、强烈的美、典型的美、理想的美,又是强烈地闪烁着人的主观情志的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显现,也是美学研究关注的中心。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美学家们争论不休。有的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有的说:“艺术是感情的直接表现”;“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些说法都没有揭示艺术的本质特征。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坚持生活的第一性,反映的第二性,当然不错。但哲学、科学都不是生活的反映吗?可见,仅仅这样回答问题,似显简单化。说艺术是感情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韩炼撰文讲,人物形象美中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情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揭示宣传特定形象呢?如何使特定形象写得“美”呢? 抓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记者了解、把握、深知事物的外形和内部的种种,才能写出人物或事物具体的特殊之处,即个性。抓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的烙印。可见,人物性格只  相似文献   

8.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闻是社会美的直接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也就是说,美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美学家们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相似文献   

9.
美感的基本点之一,是事物“本身的整体美”,或者说是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离开了形象,美感就不存在。新闻的主体是人。我们说的形象主要是人物的形象。人物形象分外表形象和内心形象两种。表现人物外表形象,办法之一是对人物加以富有特点的勾勒。  相似文献   

10.
谈诗的美     
美,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关于诗的美学,也有许多专门的著述,我不搞文艺理论,对这些问题没有认真研究,今天谈这个题目必须把“我”字强调一下,不是“自我表现”,而是告诉大家,我讲的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经典”根据,只是我“自产自销”的“土特产”、“家做鞋子”,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一个诗歌作者的浅见. 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也可以说,在哪些方面着力,可以把诗写得更美一些?从我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会到这样两点:  相似文献   

11.
美学的研究包括了客观世界的美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同一切美的事物一样,理论广播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美的规律来指导其实践的。确定美的主题,选择美的材料,编写美的文字,传送美的声音。理论广播以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多样化的世界也充满了美,而人人又都在追求美。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同样也肩负着反映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如果对美缺乏敏感,不但写不出好的文章,也不能美化、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新闻与美学,这二者初  相似文献   

1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含意,便欣然忘食。”晋代大传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这句话,把读书人在书海漫游中逢知音、起共鸣、得新意而欣喜若狂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最近读陶同的新著《全息正负美学》,便有这种“欣然忘食”之感。书中提出的许多新的美学命题,例如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全息(±)美、(±)美是生活形象反馈信息、艺术是对(±)美创造性的加工和外化、审美直觉是模糊形象的对照与(±)美的开拓;审美感情是主体对(±)美的编  相似文献   

14.
钟华 《新闻窗》2007,(1):45-46
现在的电视屏幕上,可以说是新人辈出,美女靓男与日俱增。但古语说:相由心生。一切外在的美丽都必须是由内在美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内在的形象美,一切貌美容颜都会转瞬即逝,无法让观众永留心中。现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播音员主持人的内在形象美。  相似文献   

15.
档案馆美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档案馆美育功能日益凸现可以说,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美”的存在。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美”的存在。用马克思精辟的论述来解释就是:“人是按照美的事物来塑造物体的”,“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因为人是爱美的,有一颗追求美的心。正如高尔基所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既然“美”是到处都有、广泛存在的,那么它也必然存在于社会的“记忆中心”———档案馆中。而长时间以来,许多人总会用枯燥、沉闷和单调等词语来形容档案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6.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数学公式当然是“任何事物”中的一件。于是,如果它符合自身的“应当如此”,那就美。问题在于,界定数学公式的“应当如此”的原则是什么?笔者从事数学杂志的编辑工作仅仅十年,在诸公面前提出数学公式中的美学原则,不免汗颜。然而,想到也许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便顾不得许多了。一、直觉美。所谓直觉美,是指编排出来的数学式子,在内行和外行的视觉中,都具有美感的一种美。例如: sin(A+B/3)=sinAcos(B/3)+cosAsin(B/3)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具体地说,则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有关的领域。现实存在的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新闻的职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激励人们去建设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新闻正是要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把美学引进新闻领域,并努力提高新闻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不仅是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新闻学应该注意研究的。新闻的美学价值,包含新闻本身和新闻对客观世界美的反映。艺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间接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升华、再创造,因之比客观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相似文献   

18.
人们可能觉得奇怪,“丑”是“丑”,“美”就是“美”,“丑”的东西怎么可能变成“美”的东西呢?其实也不奇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早就指出,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观看演出时,舞台上正剧之外插上一出丑剧,“小丑”那滑稽可笑的脸谱,幽默风趣的语言,憨态可掬的形体动作,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9.
顾名思义,所谓“中性”报道是指那种既不是纯表扬,也不是纯批评的报道。这种报道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揭不社会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象《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光明日报)、《关于物价的通信》、《饮食科学文明在呼唤》(新华社)等报道都完整地叙述了事物的过程,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事物的全貌,避免了那种好就好得玲珑剔透、白璧无瑕,坏就坏得一无是处的片面性的写法,使新闻从狭窄的胡同中走了出来,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本文试就“中性”报道思维活动的特点作一浅陋的探讨。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美的事物,都与真、善分不开,也即真善美是统一的。法国十八世纪哲学家狄德罗说过,“美就是真、善的形象表现,在前面两种品质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的表述不一定准确,因为美并不只是一种装点,它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但是把美离不开真和善的品质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广告的美也离不开真与善,广告创意必须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唤起人的审美感受,才能获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