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生命的失落、高校德育"个体生命空场"的现实,无不呼唤新的道德教育理念——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是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本文在对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原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从理论上对高校生命道德教育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这个体系中去。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德育的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大学生又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教育的进行。所以文章旨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目前高校的德育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高校德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使高校的道德教育更切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符合教育规律,更富有实际成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拟从德育的面向社会、人本化,师德建设、重视德育的层次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平等互动的快捷方式而倍受大学生的青睐,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大学生不能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引发了许多违背道德规范的网络不良行为,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危害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在高校中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非常迫切和重要。高校应该充分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把网络真正变为大学生发展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5.
培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各高校乃至全社会的责任。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缘由分析,力求找到当代大学生道德培养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和高校管理理论,进一步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改善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及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分析,探讨科学有效地实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以期对提高网络境遇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教化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很少考虑到人对其他生命形式和自然界的道德责任。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范式。它以生态价值论为依据,拓展了道德对象的范围,将人对自然的行为也纳入到道德评价中,为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生态道德教育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教育,促进他们行为的生态化,以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社团作为高校社团的新形式,具有开放性、隐匿性、互动性、松散性、虚拟性、现实性。大学生网络社团可以拓宽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满足心理需要、扩大社会参与度和促进个性发展。但也存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德育功能缺乏,以及运行和管理缺乏制度规范等问题。因此,本文从高校德育的角度出发,从网络社团的自查自律机制、高校职能部门的德育引导、创新激励评价体制、政府部门的法治监管、社会舆情和公众监督六个维度,探寻科学有效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网络社团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后,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改善的程度。然而,高校道德教育低迷、失效已成不争的事实,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缺失也就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对高校道德教育缺失原因分析的前提下,提出点滴赋予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对强化德育功能,发展德育成果,培育现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其思想、素质、行为及心理特征与以往大学生呈现与众不同的特点。针对新时代的大学生特点,如何在大学生入学之初通过一系列的养成教育手段帮助新生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施网络德育之缺失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高校网络德育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人格均存在一定的缺失,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有良好的德育环境,转变观念,把社会实践与网络素养相融,技术与立法并行,自律与引导相伴,途径和方式相扩,拓展高校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增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容易导致其主体性的丧失。通过尊重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高校网站功能设置以学生为本、利用网络优势、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等途径让大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代的大学生不仅有学业的压力,更有着沉重的就业、经济、人际和情感等压力,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时间和能力去理解、体悟、欣赏生命,一旦遭到挫折和打击,便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走向自我毁灭。本文对如何围绕个体生命与道德教育展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高校德育如何触动个体生命的深层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教育与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对人的个性品质包括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是实施道德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什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教育的联系、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化问题以及实施原则进行审视和探讨 ,将有助于完善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促进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反映出高校德育的教育力度,更能体现出社会道德精神和人格形象,所以,高校德育应应于时代的前列,倡导时代的道德精神,让大学生把握住时代的要求而立身,立言,立世,培养并形成他们的做人风格,本文认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着眼于道德人格的某一要素的培养或养成上,应从道德准则意识,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目标意识三个方面着手,建构大学生健康而稳定的道  相似文献   

16.
孔子把道德教育放在培养人的首要地位,并提出了系统的德育论思想。其关于德育地位、德育过程、德育原则与方法等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者提高德育重要性认识、掌握并遵循德育规律、提高德育成效等方面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已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重要的工具。然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和快乐的同时又对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由此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比较普遍,这已成为摆在社会和学校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要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力,有关部门必须在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的基础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倡导教育网络化,拓宽德育阵地;提高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责任,高校德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德育者不能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的特点;二是德育者不能洞察到大学生当前存在的德育问题;三是德育者的德育方法不够合理有效、形式不够新鲜多样。因此,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重视网络虚拟载体的建设,创新社会实践模式五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与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实现高校德育与人方教育的有机整合 ,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教育 ,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